朵朵說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特展《從莫奈到蘇拉熱》已經開展,激動!
還沒看?不要緊!本周四晚,朵朵就邀請重量級大咖,為你線上開講:如何引導孩子看懂一幅名畫?(講座報名見文末)
你知道嗎,莫奈晚年執迷于“睡蓮”,據統計,創作竟有250多幅!將要和你見面的,是眾多睡蓮中僅有的4幅圓形畫作之一。這位印象派的旗手,一生中還有哪些畫作不得不提?講座前,我們先漲點知識吧!
溫馨提示:今天文章中有彩蛋,砸中了我們邀你一起現場看展!
8幅經典名作
帶你認識莫奈
1. 超越時代的“印象”
日出·印象
1873
巴黎·瑪摩丹美術館
當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畫家舉辦展覽時,這幅《日出?印象》便遭到了誹謗和奚落,有評論家挖苦說:“毛坯的糊墻紙也比你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照這幅畫的標題,諷喻以莫奈為首的青年藝術家們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義”也就成了這個畫派的桂冠。如果你把畫面轉換成黑白色調,依然可以看辨認太陽的方位,可見莫奈的繪畫功底。
2. 莫奈人生最“愜意”的一段
海濱公園打傘的女子
1875
巴黎奧賽美術館
這是莫奈早期的印象技法畫作,于1875年創作,畫中的人物是他的妻子卡米耶和兒子約翰。當時的莫奈,大概也處在人生最“愜意”的時候,嬌妻幼子,年富力強,事業雖算不上成功,但一直在朝著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前行,生活雖然不富足,但是壓力也沒有很大。這一時期莫奈的畫作無一例外都滿是陽光、鮮花,生氣和活力。
3. 日本刮來的流行風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
1876
波士頓美術館
和服、日本團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這幅充滿了日本元素的油畫,和莫奈為我們熟知的戶外風景畫那么不同,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19世紀后半葉,法國刮起了日本風,浮世繪大受歡迎,印象派的藝術家們也受到很深的影響。這幅畫中的女人也是他的妻子卡米耶,明亮濃烈的色彩、夸張戲劇化的動作,反映平民日常生活……你能找到許多印象派和浮世繪相似的地方。
4. 讓莫奈著迷的工業時代
圣拉扎爾火車站
1877
巴黎奧賽美術館
在莫奈的時代,火車的出現是一樁偉大的科學奇跡。這幅《圣·拉扎爾火車站》繪于1877年,它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云的效果,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
5. 干草堆上的光線跳躍
冬季早晨的干草堆
1890
波士頓美術館
1888年的一天,莫奈和女兒在山坡散步時,突然注意到了這片被陽光照耀的干草堆,他開始描繪不同時間干草堆上光線的變化。他從秋天一直畫到翌年初春,不斷觀察其光的變化,前后一共畫了24幅。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印象派畫家的整個作畫靈感的源泉,即光色的變幻所激發的藝術熱情。
6. 莫奈創作重要轉折
睡蓮池上的橋
1899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從1899年到1900年間,莫奈共創作了十幾張以吉維尼花園日本橋為景觀的油畫。很多人說,這一系列的“日本橋”不論是在技法上或題材上都反映了莫奈創作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許在他的眼中,光與影的表現到了一種比描繪對象的本質屬性更重要的地步
7. 霧都倫敦帶來的靈感
冬天的國會大廈
1904
法國里爾美術館
莫奈旅居倫敦的1900~1905年中,著迷于從自家窗戶俯瞰泰晤士河,畫下了19幅英國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這一些列也成為他媲美“睡蓮”系列的另一個重要系列作品。你或許也聽說過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倫敦人的一場噩夢,對于莫奈卻是創作的靈感之源,他漸漸學會表現藏在煙霧中的景物。
8. 晚年,將睡蓮畫到底
睡蓮
1914之后
巴黎橘園美術館
或許是受孩童時期周圍環境的影響,莫奈一生偏愛“水”的題材。1883年,莫奈在朋友資助下搬進了塞納河畔的一處農屋和庭院,并在此進行創作。他總會去觀察自然,感受光線,用畫筆記錄著一切的美好。在庭院里有一個池塘,里面長滿了睡蓮,成為他晚年描繪的主要對象。此后27 年里,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如果你想看最大幅的睡蓮,就要到巴黎橘園美術館中去。
講座信息
主講人:紅梅,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導、博士、策展人
中央美院研究西方美術史的學者和碩導;是“西方美術史”、“視覺文化研究”課程的副教授;也是參與過多個藝術展策劃的策展人。每天與名畫對話已成為她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而把藝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給孩子們,更是她一直熱衷做的事情。
主題:《如何引導孩子看懂一幅名畫?》
時間:2017年5月11日(周四)20:00~21:00
形式:朋朋哥哥和嘉賓對談,微信群內語音+圖文
報名:在「耳朵里的博物館」內回復?005?,獲取免費報名通道
朋朋哥哥&朵朵@耳朵里的博物館(ID:ykjydtyg)
大觀家庭(ID:thedaguan)出品
關注耳朵里的博物館,和百萬家庭深度看展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請微信聯系大觀家庭(ID:thed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