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有四位:約瑟夫·格雷尼、羅恩·麥克米蘭、科里·帕特森和艾爾·史威茨勒。他們是溝通、演講方面的專家,為世界500強企業中的300多家提供過咨詢和培訓服務。
關于本書
本書是一本解決問題的行動手冊,告訴你在對方情緒激動、雙方意見不一致的關鍵對話中,應該怎么溝通才能跟對方達成共識。
核心內容
一、什么是關鍵對話;二、處理關鍵對話的四種辦法:明確對話的目的、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從事實入手、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一、關鍵對話的三個特征
1. 對話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異。比如,父母覺得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結婚,你可能覺得結不結婚無所謂,單身也挺好。
2. 對話存在很高的風險。比如指出老板的錯誤行為。
3. 對話雙方的情緒非常激烈。比如在商務談判中雙方都不妥協,陷入僵局。
二、為什么關鍵對話難以處理?
任何物種的第一目標都是求存,所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么逃跑,要么消滅對方。關鍵對話的特點往往就是危險的信號,所以我們的本能反應或者是逃避,或者是暴力。而且一旦出現危險,我們的身體就會分泌腎上腺素,大腦會把血液輸送到四肢,做好戰斗或者逃跑的準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是供血不足的,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理性思考。
三、如何識別關鍵對話?
當你發現對話從正常的討論變成激烈的爭執時,你就得留意了,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場關鍵對話。此外,還有一些行為方式的變化,比如提高嗓門兒,指手劃腳,或者變得異常安靜,這些都可能是關鍵對話的信號。
四、怎么處理關鍵對話?
1. 明確對話的目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讓對話回歸目的,很多問題也就自動消解了。如果對方對你有誤會,可以用對比說明法來消除誤會。對比說明法,就是先說你的真正目的,然后說你不想實現的目的,最后把兩者結合起來,找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案例】
經理對 CEO 提出了質疑,CEO 接下來的行為決定了員工和管理者們對他的看法,這是一次關鍵對話。CEO 如果把經理懟回去,一句話把對方噎死,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讓對話脫離目的,變成一次毫無意義的爭吵。如果 CEO 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重視經理的意見,回歸到自己的對話目的,就能避免無謂爭吵。
2. 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
一般我們會認為,想要別人接受你的想法,首先道理要硬,邏輯一定要嚴密,讓對方無法反駁,但作者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在對話中先考慮的應該是安全的對話氣氛,其次才是對話的內容。
所謂安全的對話氛圍,就是讓對方感受到這次對話你們是有共同目標的,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你輸我贏的辯論。只有在安全的對話氛圍中,人們才可以暢所欲言,達成共識。
如何重建安全的對話氛圍?三種方法:道歉、對比說明、創建共同目標。
【案例】
因為突發情況,你忘記通知下屬領導不來視察工廠了,員工們白忙活了一場,感到很失望,就和你抱怨了幾句。你和員工之間的對話,逐漸變成了爭吵,這時候對話已經失去了安全的氛圍,再這樣下去只能激化矛盾,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要想辦法來重建安全感。
第一步,是道歉。你可以這樣說:沒有及時通知你們取消視察活動,對此我感到非常抱歉,你們連夜努力,本來是有機會展示工作成果的,但是領導沒看見,而且對于這件事,我也沒有做出解釋,對不起大家。
第二步,用對比說明。我不希望你們認為我不重視你們的工作,認為我不想向領導匯報。正相反,我認為你們的工作非常突出。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我安排視察工作的時候,領導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緊急,必須當場解決,要不然會給公司的業務帶來巨大影響。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問一下領導明天有沒有時間,讓他明天過來視察你們的工作,到時候我一定會向領導匯報你們的成績,絕不會讓你們的努力白費的。
第三步,創建共同目的。團隊因為希望的加班時間不一致而產生了沖突,需要協商加班時間,在這場關鍵對話中,最好的方法不是互相爭吵,互相妥協,而是在清楚雙方訴求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
3. 從事實入手
在我們情緒化的時候,不管別人說什么,都會被我們過度解讀,覺得對方在針對我們,挖苦我們。有三種錯誤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失去對情緒的控制權,分別是:受害者心理、大反派假想和這事我也沒辦法。在開展關鍵對話的時候,不要帶著情緒,用觀點開場,從事實入手,這樣能避免無謂的爭議。
【案例】
乙趁甲上廁所的功夫,和老板匯報了大部分的工作。這件事讓甲非常惱火,他覺得乙就是個齷齪小人,自己的功勞都被他占去了。但“乙是齷齪小人”這是一個判斷,并不是一個事實。事實是,乙在甲上廁所這段時間給老板匯報了大部分工作。造成這個事實有很多種可能性,并不一定就是因為乙想搶功勞。如果甲想和乙溝通解決這個問題,開頭第一句就不應該是指責對方,而是要從事實入手,然后再說自己的判斷。
4. 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在很多對話中,不是我們不愿意開誠布公地交流,而是對方不愿意敞開心扉,這樣也會讓溝通陷入僵局,所以想要成為溝通高手,不僅自己要會溝通,還需要幫助和引導對方積極參與對話。你可以用詢問觀點、確認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動引導這四種方法,來讓對方對你敞開心扉。
【案例】
和處在青春期比較叛逆的孩子溝通,要綜合運用詢問觀點、確認感受、重新描述、主動引導這四種方法來開展對話,讓孩子說出他的真實動機,根據這個真實的動機,你們的對話才能深入,找到新的突破口。有一點需要提醒,千萬不要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多傾聽,用確認感受的方法,多了解對方的觀點,在確保對話處于安全氛圍的前提下,再進行下一步的主動引導。
金句(羅胖死磕推薦付費每天聽本書,請加微信ljszs150)
1. 一般我們會認為,想要別人接受你的想法,首先道理要硬,邏輯一定要嚴密,讓對方無法反駁,但作者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在對話中先考慮的應該是對話的氣氛,其次才是對話的內容。
2. 我們會基于一個事實做出主觀判斷,這個判斷進而讓我們產生情緒。值得注意的是,情緒來源于我們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事實本身。
3. 只有在安全的對話氛圍中,人們才可以暢所欲言,達成共識。如果在對話中,發現對方不說話了,或者是情緒越來越激動,這就證明對話的氛圍已經沒有了安全感。這時候要做的,不是繼續喋喋不休地表達你的觀點,而是要重新建立安全的對話氛圍。
撰稿:王海
腦圖:摩西
講述:孫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