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曾說過: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這句話出自他在南加州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周末,在外地工作的閨蜜回來了,我們差不多快一年沒見面了,自然要聚一聚。
不像之前學生時代,湊在一塊就是衣服、帥哥的聊,工作快兩年的我們,十分默契地聊著聊著就說到了職場。
轉眼工作已經一年多,雖不算青澀的職場小白,但也是初出茅廬,摸爬滾打地剛懂了些規矩,在各自的行業里也開始一步步專業起來。
一下午聊下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在單位,你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你所受的待遇。
這個理念我一開始是不認同的,剛工作那會,覺得同事之間就該和和氣氣的,無論是能力強的,還是弱的,大家都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沒有什么可區別對待的。我也的確是這么做的,但這并不代表,別人也會如此對我。
還記得那是一次臨時會議,領導也不知怎么想的,會議結束突然讓我把這次會議的資料整理一下,做個總結給他。
我頓時猝不及防,一臉蒙圈,因為這之前是另一個同事的工作。但領導交辦的事就是工作啊,雖說之前沒做過,我還是很認真地開始計劃,心想要不就從收集各部門資料開始吧。
本以為只要把會議的相關資料收羅來,再整理總結一下就行了,但是萬萬沒想到啊,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碰了好多壁。
比如我去找A發言人,她說她的數據要修改,過幾天給我,結果一推再推;我去找B發言人,他說現在正忙,一會打包發給我,然而直到下班也沒有影子。
還有和C明明說的清清楚楚要哪幾樣材料,結果發過來不是少了這個就是缺了那個。
雖然最后歷時一周,我的工作總算完成,但整個過程十分吃力。要說這就是對新人的態度,那還真不是,我的另一個同事,入職時間也不長,但受到的待遇比我高了好幾個檔次。
鄰桌的同事L比我早些進來,是個工作十分努力的姑娘,去年還得了單位的年度先進個人,工作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漸漸發現,大家對她的說話態度雖說和我也差不多,該打招呼打招呼,該聊天聊天,但當她需要別的同事配合個工作,提供個資料什么的,反饋的效率就特別高,如此一來,她工作起來自然也比我輕松不少。
說實話,左右逢源的同事們的確工作能力都很強,而其他人對他們交代的事情也是明顯很放在心上的。不得不說,職場上,大家就是按工作能力來排名的。
其實不只是在職場,在社交圈,在生活中,只要是與人打交道,都是一個道理:什么樣的能力配什么樣的待遇。
02
你無價也有價,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你的價值。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無價之寶,因為你是這世上唯一的一個你,你的潛力是無限大的,可以創造的價值也是無限大的。
但另一方面,若要是一比較,價值大小還有等級就出來了,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自己所能享受到的待遇,便是現實里自我價值的一種折射。
想要金錢,得自己掙;想要尊重,也要自己掙;想要好的待遇,同樣要靠自己掙。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趨利避害就是人性。
優秀的人身上總是散發著吸引的光芒,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優秀的人在工作中所展現出的方方面面的特性,都是那么的專業,高效,這就像是一張生動形象的名片,告訴別人他的價值所在。
每個人都渴望變得更好,而要達到這一期望,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便是與優秀者為伍,來往,并竭盡所能協助他,拉近距離。
工作上,誰不喜歡和能力強的同事一起共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對方對你的積極反饋也是希望他在需要你的配合時,你也能同樣對他。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能力強的你是可以辦到的,是實實在在可以給他的工作進程以及工作質量都帶來很大幫助的。
試想,若是一個工作拖沓的人,首先你對他的態度可能就是抵觸的,思想影響行為,即便是場面上依然維持著基本的尊重,但共起事來,還是工作高效專業的同事會更招待見,更受歡迎。
生活中,我們總是奇怪,為什么她的每條狀態她都贊還評論,對我卻總是冷嘲熱諷,為什么她會主動幫她端茶倒水,打掃衛生,對我卻沒有這么熱情?要說我平時對她也不錯啊。
小的時候我們總以為,你對別人好,別人就也會對你好,長大了才發現,哪有這種事啊。
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稱,他會衡量你的價值,看你值得哪種待遇。
03
停止抱怨對方對你的待遇不如他人。
通常抱怨都是源于過高的對他人的期望,與期望不符,自然生出不滿。為什么會有過高的期望呢?
我想還是對自我的認識不夠真實全面,多少有些盲目自信了。通常當我們的眼界比較狹窄,見識不多,對比不多的時候,就容易自視甚高。
很多時候,我們過多地關注事情的結果,卻沒有去思考它的形成原因。好的待遇背后一定是有你看不到的付出和努力,不好的待遇背后也是各有各的不足。
凡事都該先從自身反思。過多地苛責他人,對自己的提升成長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倒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當然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是需要勇氣的,要改掉多年養成的不好的壞習慣也并不輕松。
然而當你能夠突破自我的局限,真正實現能力上的提升時,你會發現,這種艱難的改變是值得的,因為你的整個工作環境也會得到極大改善。
在這里,我真的不想去評價別人是什么所謂的勢利眼,我更愿意接受這種待遇規則,就好比闖關游戲里,你想get更多特權和獎勵,那就只有努力打通關卡,升到相應的級次。
這也是成人世界里再正常不過的規矩,你得先成為更有價值的自己,才有相應的享受更好的受待遇權。
“能力”一詞的范圍很寬泛,工作能力、情商、甚至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也是一種能力。
這說明什么呢?我們可以選擇提升自我能力的渠道有很多,所以覺得自己智商不夠高的可以主攻情商,長得不那么美若天仙的也可以培養氣質談吐。
總之只要你有一顆想變優秀的心,方法總是比問題多。
想起當初找工作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先考慮單位的待遇問題,嫌這嫌那,一路過關斬將到最后還是忍不住要問:能給我什么樣的待遇?
然而這樣一問卻使很多眼看著即將到手的工作打了水漂。
聰明的求職者是不會貿然去要求單位一上來就要給到多好待遇的,因為他會先審視自己是否有單位所需要的能力,是否能為企業創造他們想要的價值。
等到入職多年,已是一位行業老手時,才有資格和單位開條件,談待遇。
其中道理是一樣的,什么樣的能力配什么樣的待遇。
04
我們常常會談及匹配的問題,這世界有很多不公平但也有很多公平,比如你只要努力了,方向對了,總有一天你會得到想要的,而那也是與那時的你相匹配的。
只要你明白了“什么能力配什么待遇”這個道理,剩下的就是心平氣和地去提升自己與更好待遇的匹配度。
人人想要好待遇,然而好待遇只給值得它的人。是否值得,你的能力說了算。
趁年輕努力提升自己吧,當你的能力強大了,你會發現,你的待遇也會隨之水漲船高。到那時,這將不再是一個令你苦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