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四篇,為方便理解,在開始之前,你可以先看看這三篇:
今天的主題是:抒情寫法的幾個分類。
文接上一篇,我們說到任何文學作品都是抒情的。今天就“抒情“這個主題著重展開來講一下,供各位簡友參考。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評論處留言,互相探討。
如果你平時喜歡閱讀的話,會發現在許多作品中,每位作者在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用的方法各異。這就好比我們要去一個城市,有很多種方法,汽車、高鐵、徒步、飛機等,都可以到達。
要達到抒情寫法的目的,也是一樣,歸納起來,有四種基本類型:
一、寓情于景。
寫景物的文章最常見的是各種游記,這類文章雖然包含了當地的人情、風俗、物產、政治、地理的記載,但只是客觀記錄,與文學意義上的寫景是不同的。
我更愿意將游記類的寫景文定義為深度旅游攻略。
所謂文學意義上的寫景,它一定含有作者個人的主觀情調,所表現的景色,未必是實際有的景色,而是通過作者的感情與想像的產物。
作者往往會創造各種景物來配合并且表現他當時的情緒,這類文字,在小說和詩歌里是經常見到的。
寓情于景的幾個法則:
1、以時間為主線來表現情緒。
例如: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范仲淹《漁家傲》
點出黃昏時凄涼的別離情景,用時間來達到抒情作用。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昨夜西風凋碧樹”,敘事兼寫景,引出當事人的時間與感情的關系。她的獨上高樓去望盡天涯路,看見一夜的西風凋盡了樹葉的綠色,從而引發出青春易逝,遲暮將至的感情。
2、用景烘托故事的背景。
例如: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三月的揚州”、“孤帆”、“江面與天際的交界線”,通過這些景色的描寫,全詩沒有用一個“送”字,卻把作者送別友人的不舍與難過表達得入木三分!
3、用景來象征某一種意象。
用這種方式,是因為如果單純寫事實的話,會顯得乏味,沒有美感。
例如:
這就是個家庭,就這樣——
行走在很長的、很長的大道上。
……
路是長的,長的;太陽落下!
……
孩子,這,這就是你的世界,
曠野,黃昏,路,還有荒涼……
——《家庭》
這首詩,就是用寫景來象征整個家庭灰色的前途。
4、直接借景說情的。
這是一種常見的方法,詩歌里寫景的好句子幾乎都是說情的。
例如:
細雨夢回雞塞遠,
小樓吹徹玉笙寒!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寒波淡淡起,
白鳥悠悠下!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借景色來說出作者的無限情意與當時心境。
二、寓情于物
所謂“寓情于物”指的是用物品來象征。
這個類型的應用范圍相對的要狹窄一些,但也是許多名家一直采用的方法。
比較著名的就是屈原的《離騷》,他廣泛的采用香草美人之類來象征種種人和事。還有陶淵明的愛菊,周敦頤的愛蓮等,都屬于寓情于物。
花開不并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題畫菊》
這是借菊來說自己的不屈不降的民族氣節。
寫到這里,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
許多人喜歡模仿名家的寫作方式,這本來沒什么問題,但許多人只學了表面,專注于形式模仿,而看不到作者在詠物之下,深藏著他的感情與想象,還有靈魂。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寓情于事,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故事表現出來。
魯迅曾寫過一篇短文,叫《立論》,從中我們看看他是怎么寓情于事的。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
“難!”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看著我,說。“我告訴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說謊,也不遭打。那么,老師,我得怎么說呢?”
“那么,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
e!he,he he he he!’”
初看這個故事,你會覺得是個笑話,但里面所蘊含的作者的憂慮立馬躍出紙背,讓讀者深以為然。
有時僅用單純的寫景與詠物,不足以表達情感,于是借助情節錯綜離奇的故事。這種采取故事表現的方式,在久遠的古代,有流傳下來的神話和寓言,現在常見的是小說、戲劇、童話、詩歌等。
我們隨便數一下:
《伊利亞特》與《奧德賽》是荷馬所采用的故事;
《神曲》是但丁采用的故事;
《失樂園》是彌爾頓所采用的故事;
《水滸傳》是施耐庵所采用的故事;
……
四、直抒胸臆。
這個類型的難度最大,如果你的功力不夠高,很可能使文章淪為“味同白開水”。因為情是不可見的,是抽象的,如果抒情不借重于景、物、事,是很難表達出來的。
你要寫很懷念某人,如果只寫懷念,懷念,很懷念,就是說了千百遍,也感染不了讀者。所以我們常采用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類的寫法。
所以“直抒胸臆”這個類型要慎重使用。
看兩個例句,權當賞析:
彼蒼者天,
殲我良人,
如可贖兮,
人百其身!
“直抒胸臆”的寫法是只有在激情迸發之下才用得著的,有兩種方式:
1、開頭就沖口而出,然后再說事實經過。
2、開頭時還能委委婉婉曲曲折折地道來,但終于越說越傷心,最后是禁不住痛哭失聲,亦沖口而出了。
這里順帶提一下,從來沒有一篇文章整篇都使用“直抒胸臆”的寫法,因為太難。所以在這里我就不往深入說了,自己水平也有限。
總結與反思:
只要有思想,有真情,是不怕沒有方法表現出來的。無論是熱烈濃艷的,輕描淡寫的,象征神秘的……任你選擇。
問題只在于我們自己是否真有思想,真有感情,真有可歌可泣的生活,有了,再問自己是否盡量利用過前人的遺產,多讀多寫,養成了能夠自由運用的藝術素養。
下期主題:如何處理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點個贊,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寫下去的最大動力。
也歡迎關注我,第一時間獲得更新。
如果你對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太模糊,不妨看看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