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月5日,江蘇泰興黃橋9歲男孩明明,獨自出門玩,一不小心弄丟了手機。
尋找多時無果,明明坐在雪地里絕望的大哭。
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家。
母親盛怒之下,用膠布將他的手腳、身體捆綁起來,讓他動彈不得,無法反抗。
母親用木棍毆打明明,從傍晚6點直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期間只喂了幾口水。
深夜,母親把明明抱到孩子自己的房間,明明說了一句:“媽媽,我不想看到你。”媽媽一氣之下回到自己房間,然后睡著了。
6日一大早,明明只穿著單薄的秋衣秋褲趴在房間冰涼的地板上,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2
120接到電話趕到時,明明已經死亡,孩子體無完膚,傷痕累累,頭上、臉上都是傷,雙手雙臂青紫發腫,屁股以及雙腿腳更是慘不忍睹。
小區鄰居鄰居聽到噩耗,紛紛落淚,同時表示,可憐的明明解脫了。
保安錢大爺更是難以置信,明明丟失手機后曾向他求救:“爺爺,我到后面去玩雪的,手機丟了。”
錢大爺跟明明說:“乖乖肉啊,這下子你又要被你媽媽打了?!?/p>
然后,錢大爺陪同明明一起去找,無奈手機沒有號碼,順著路找了好一會沒找到,錢大爺只好先走了。
過一會兒,錢大爺不放心,再去看看明明,發現,明明一個人坐在雪地里嚎啕大哭(現在想想,孩子是預感到自己過不去這一關了)。
錢大爺的這一看,又怎么能想到,竟是他見孩子的最后一眼?
根據鄰居們的描述,明明是個懂事的孩子,非常有禮貌,人聰明,學習也不錯,不讓別人說他媽媽的不好。
平時就他和媽媽兩個人在家,他的媽媽對人客客氣氣,偏偏對孩子易燃易爆,經常打明明。
“下手狠,每次明明挨打,我們的心都揪著。”鄰居們說。
“明明丟了手機,確實讓我很生氣,再加上他不好好做作業,我就動手打了,用木棍?!泵髅鞯膵寢尡蛔ズ笕缡钦f。
明明的媽媽還說,明明的爸爸長年不回家,不給一分錢生活費,明明十分依賴她,經常說一個人在家害怕,媽媽能不能不上班陪他;不上班怎么有收入,沒有收入生活怎么辦?
她對虐打孩子的事實供認不諱,用膠布將孩子綁牢后,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大概打了5次。
8號,雪化了,明明的手機找到了,可是明明卻永遠地離開了。
看過新聞后淚流滿面,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明明那橘色的幼小身軀總在眼前晃。
英國有句名言,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在明明短暫的9年人生中,他的母親確實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因為她主宰了明明的生死。
“母親”是世上最甜美的字眼,“媽媽”是最美好的呼喚。然而,明明的媽媽卻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栗,這樣的人怎么就配做一個母親?
3
虎毒尚且不食子,媽媽卻將親骨肉毆打致死,一個9歲的生命,還未來得及開放就匆匆凋謝了。
很多人評論說,這個女人心理有病了,她把對婚姻的怨恨,老公的怨恨全部發泄在孩子身上了,贊同者很多。
新聞中確實提到明明的爸爸長年不回家,不給一分錢生活費,明明的爸爸長年不回家,明明的媽媽既要工作賺錢養家,又要帶孩子。
可是,我想說,一個孩子不能承載你對社會的憤恨,也不能承載你對不幸婚姻的憤恨,更不能承載你對艱辛生活的憤恨。
照這樣說的話,創業失敗了,工作不順利了,在領導那里受氣了,跟同事鬧不愉快了,大姨媽來了,莫名其妙上火了,都可以成為爆打孩子一頓的理由,想想是多么荒唐!
可是,捫心自問,我們中間,有多少媽媽、爸爸真的就是這樣做的?可悲可嘆!
曾經的一個周末,帶寶寶們在小區玩,偶遇女兒的同學一個人在玩,女兒很熱情地邀請他到我家里。
“好的,哦,不行的!我媽媽會打我的,她讓我玩一會就回家?!睆男∧泻⒌募m結話語和眼神可以看出,他很想來。
“沒事的,我跟你媽媽是朋友,我給她打個電話?!蔽倚χf
“不行的,你打了電話,她更會打我的?!?/p>
“不會的,我跟她說明原因,她就不會打了,我幫你和她說說,讓她以后別打你了?!?/p>
“我媽媽打我時,好狠的,誰說都沒用的,你越說她就會越生氣,就打得越狠,真的,阿姨,你千萬別說!”
我默然,心中卻五味雜陳。
我知道,小男孩說的是對的,我幫不了他。也有可能我可以幫他這一次,但在以后漫長的成長道路上,他終究要一個人去面對自己的母親,去承受母親的暴戾和打罵。
在他無反擊能力之前,只有自己謹小慎微,順來逆受,才是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也或者他的母親自己哪天開悟,去學著對自己的孩子手下留情,否則,別人的勸說講情,只會讓他雪上加霜。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卻也是我們無數個家庭的縮影,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卻總是有各種理由去責罵我們的孩子,給他們施加壓力,給他們造成傷害。
很多人在領導、同事、朋友、陌生人那里遇到不順,受到委屈, 都知道隱忍,控制,約束自己,為什么呢?
一方面在外人面前,文明、教養會時時提醒我們,注意言行舉止,另一方面,我們怕遇到反擊,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不愉快。
可是,在孩子面前呢?很多人就像一個爆竹,一點就爆,任由情緒發揮,只因為未成年的孩子弱小,手無縛雞之力,無還擊能力。
常??吹竭@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男人在外面受了氣,他不打外人,他回家打老婆,打孩子;很多女人在外人、尤其在老公那里受了氣,她不打外人,不打老公,她打孩子。
國人的這種恃強凌弱、欺軟怕硬的劣根性,在家人、尤其是孩子面前真是呈現到極致。
年紀稍長一點的孩子,不聽話、不順從時,父母也不過是灑些眼淚,罵幾句“逆子”;獨立后的孩子,不聽話、不順從時,父母慢慢學會接受、順著孩子;最可憐的莫過于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最無力辯駁、反抗。
孩子寫作業時,遇到不會的、理解不了的題,我們劈頭蓋臉一巴掌;孩子不小心摔了玻璃杯,我們劈頭蓋臉一巴掌;孩子夢靨擾了我們的好夢,我們劈頭蓋臉一巴掌。
我們遇到孩子書上不會的題,會互相輕松調侃:“現在小學的題,大學生都做不了滿分了。”;我們不小心摔了鍋,誰敢質疑一聲,我們敢把鍋直接砸他臉上;我們失眠,成夜成夜的刷劇,孩子要是膽敢問一下,就一嗓子把他吼回被窩去。
好多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都能理解,都能釋然,為什么我們不能原諒一個孩子?我們到底是父母,還是暴君?
4
嬰兒時期的孩子最好命,他們純潔、可愛得像天使,他們不諳世事,父母也對他們沒有什么要求,一味的寵著愛著還總是覺得不夠。
有多少人記得什么時候第一次罵自己的孩子?什么時候第一次打自己的孩子?什么時候孩子為自己抗爭?什么時候孩子對我們的打罵習以為常,停止反抗?
我女兒開始理解大人話語的時候,因為一件小事,我提高聲音,很兇地跟她說話。
我清晰記得女兒的反應,她先是一愣,問我:“干什么?”
她不理解從來語氣溫和的媽媽怎么突然這樣,她甚至不明白那種語氣、表情代表什么意思。
當我跟她說明,是因為她剛剛做錯了事,所以媽媽才兇她,表示媽媽生氣了,不希望她再犯錯。
然后她大哭起來,說:“我不要媽媽兇我,我不要媽媽兇我。”
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刻跟她說:“對不起,媽媽以后不兇你了,媽媽好好跟你說話。”她這才停止哭泣。
后來,又因為什么小事,我沒控制住,對她發了火,她哭著說:“媽媽,你上次不是說過不兇我的嗎?怎么又這樣說話?”
“好的,媽媽錯了,媽媽再也不這樣說話了,再這樣說,你就提醒媽媽好不好?”
然后,女兒流著眼淚,說了一句特別深刻的話:“可是,我怕你會忘記,我也怕我會忘記呀?!?/p>
“我怕你會忘記”,有多少父母打罵著打罵著就習慣了這種愛孩子的方式;“我怕我會忘記”,有多少孩子承受著承受著就適應了這種挨罵挨打的生活。
5
?“媽媽,我不想看到你?!边@是明明留給媽媽的最后一句話,也是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希望每個父母看到這種社會新聞后,不要只是灑幾滴熱淚,對孩子溫柔幾天,然后,當新聞的熱度一過,進入漫長瑣碎的育兒歲月,嘴又開始賤,手又開始欠,事后又不斷的悔恨自責。
如此反復,雖然被打罵死亡的孩子是特例,但是比起死亡,還有一些東西會在孩子身上死去,比如自信,比如安全感,比如自尊心,比如幸福感……
孩子可以千千萬次地原諒我們,因為我們是他們在這世上最親的人,但我們真的要一錯再錯下去嗎?
為了他(她)是我們的寶貝,
為了他(她)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為了這一世父母子女情緣,
約束好你那頭情緒的猛獸吧,
別讓孩子最想對你說的話是:媽媽(爸爸),我不想看到你。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向作者致謝!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