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于ziyu
01
放蕩不羈、才華橫溢的徐志摩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茫茫人海中,你遇見了誰,誰又是你那唯一之靈魂伴侶?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也沒有五年,也沒有那么多遇見。
二十幾歲,聽得最多的就是你該找個人來照顧了,你該結婚該組家庭了。
二十幾歲,我依舊還不來不及成長、思考人生就被告知:你也老大不小了,女孩子就要早點嫁,早點選擇才能選個好的另一半,有車有房有事業,一旦過了24,你就是老女人了,等著別人去挑你選你。
二十幾歲,周圍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讓我開始迷茫到懷疑人生!
難道,二十幾歲了就要因為結婚而結婚,因為結婚而將就?
難道,二十幾歲的女孩子就應該早點結婚,相夫教子,下得了廚房上得了廳堂?
難道,二十幾歲還沒結婚就該被嫌棄老了?
難道,二十幾歲還沒遇見對的人就不能單著?
可是,二十幾歲的我,愿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不去將就,不去恐懼二十幾歲了還沒遇見。
可是,二十幾歲的我,愿在茫茫人海中遇見情投意合,互相包容,互相擁抱的彼此。
可是,二十幾歲的我,愿晚點遇見你,然后余生都是你,與你一起笑,一起哭,跟你說一句“你來啦,好久不見,以后請多多關照”。
02
某年讀高中時,母上大人便說:“班上有沒有什么對你好的男生,有帶回來我幫你過過關。”
某年上大學的時候,母上大人說:“有沒有遇見哪個高富帥哥,記得帶回來我看看怎么樣。”
某年畢業了,母上大人說:“你什么時候找男朋友啊!要是沒有我就要讓別人給你介紹了,你就不要跟我說不。”
某年工作后,基本不在家過,周末和朋友出去吃飯,母上大人說:“你天天不在家吃飯,周末也不在家吃飯,你是跟男生還是女生出去,跟男生出去就無所謂,跟女生就算了。”
后來,二十幾歲,我媽想撮合她朋友的兒子和我在一起,因為恰好雙方父母是舊識,知根知底,恰好我媽想和她朋友結成親家,恰好那男的合我媽心意。
于是,二十幾歲,在我媽幽怨的眼神+循循善誘下的人生大道理——女孩子再努力還不如找個好人嫁了,就這樣我們見面了!
二十幾歲,沒抱什么希望,就想著反正我還單著,看對了那就處處,不對,那就算了,各找各媽,各回各家,不拖不欠不耽誤,不誤終身不誤卿。
見面的時候,我直接問他需要了解什么,我什么都告訴他。于是,我們尬聊。
終于,在那些“為了你好”的壓迫下,笑容漸漸被消愁取代,我忍不住回絕了他,我跟他解釋道:我不是一個所謂的賢妻良母,我也不是一個安定的人,我不想那么快結婚;最重要的是——三觀不合,無法將就過一輩子。
當我以為這只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我們自己解決的時候,有個長輩是這樣跟我說的:
比你漂亮、比你高的女孩子多的是,他人品不錯,家事不錯,有錢有勢,對你也好,你們父母又是舊識,你嫁過去不愁吃不愁喝,他父母也會幫你們帶孩子,你沒有男朋友,為什么不聽我們的安排。
思緒飄遠,愁意猶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欲問何事,何處說起何處理,偶非偶之事,眾之參與,剪不斷理還亂,罷了,罷了,既然淡了,漠了,隨了,便了,算了!事已至此,何須介懷。
后來我想,他在我最迷茫的時候出現了,讓我更加迷茫,我不知何去何從,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猶如行走在迷霧中,摸不著方向找不著出路,內心驚慌失措不安。
我怕那些“為了你好”的甜言蜜語,會成為一把利劍,讓你不知道愛是什么,便匆忙完成人生的一大任務——結婚;我怕將就,從此身邊人成噩夢;我怕從此便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而經濟來源只能從丈夫那得來,我怕那樣的生活,我怕自己會依賴成性,若哪一天失去了怎么辦;而我更怕的是,我不愛他,卻要硬著頭皮去迎合!
或許,偶非良人,不誤終身不誤卿,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不拖不欠不耽誤;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拖著欠著也要耽誤他一輩子。
所以,我愿晚點遇見你,然后余生都是你。
03
或許,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操碎了一地的心,就想讓自己的兒女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最好是國企有編制,老了有退休金的那種工作;然后就是完成人生一大任務,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不管你是否過得開心,不管你娶的那個人、你嫁的那個人是不是你喜歡的,只要你老了有退休金,你傳宗接代,你有人要了,你完成了這些任務就好了。
你可以沒有事業,但是你不能不結婚!就在這種觀念下,有多少二十幾歲的人開始過著一樣的人生,相著一樣的親,找個一樣的人,將就過著一樣的生活,然后就是一輩子。
每次深夜,朋友最喜歡跟我聊感情,她說她害怕沒人要,因為周圍的人都結婚了,孩子都打醬油了,而自己卻依舊一個人。
我問她:那為什么別人給你安排相親,你從不去相親。
朋友支支吾吾了許久,說:“沒有找到愛的人。”
后來朋友告訴我,她認識一個姑娘,那個姑娘很優秀也很漂亮,本來是有對象的,可是父母不同意,于是姑娘被迫無奈分了手,跟父母認為好的那個人相親結婚。
只是,生活往往并沒有朝著你想的那般美好前進,后來那個姑娘受不了婚后一直被嫌棄各種不好,每天都在壓抑中生活,于是姑娘選擇離婚,自己一個人遠走他鄉,一個人在外面拼搏。
在異鄉多年,姑娘認識了一個男生,男生對她很好,于是情到濃時自然成,他們果不其然結婚了,而且日子過得很幸福。
姑娘跟我朋友說了一句話:即便再晚也要等,也要尋。
想起一個哥哥,他亦是和女朋友戀愛多年,卻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于是棒打鴛鴦這種戲碼便出現在哥哥的身上,被迫無奈,他跟相愛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
就這樣分手的第二天,哥哥在他父母的安排下相了親,不到一個月,哥哥結婚了。只是我看到哥哥的眼神卻不復以往的光輝閃爍,而是空洞無神,沒有一絲當新郎的喜悅感。
結婚后的哥哥,曾面無表情跟他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婚結了,接下來你們是不是想要孩子,你們想要多少個,我們給你們生。
突然為那個跟哥哥相親結婚的小嫂子感到不值,也為那個被逼無奈死心的哥哥感到悲哀。一輩子漫漫長,兩個人就這樣干耗著,沒有一絲溫情,沒有一股溫熱的愛,有的只是陣陣的冰冷與死心。
然而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有些人結了婚慢慢地愛上彼此;有些人的婚姻靠的卻是親情的維持;有些人今天相親明天下聘,過個月便結婚,有些人結了婚也離了婚。
我曾設想,如若是我,我會怎么樣?我想著身邊同床共枕的人不是自己喜歡的,我怕做夢都會是個惡夢。
我想即便認識,也需一個緩沖期,兩個人慢慢磨合,讓時間見證,若兩情相悅,便一拍即合;若三觀不合,做朋友也罷,做陌路人也罷。
累了的時候忍不住大喊,算了,去傍個大款,老媽忍不住吐槽道:當初有,你怎么不要!
算了算了,說說而已,說說而已。即便再累,也想自己有那個能力讓自己更加強大。就算不是女王,也要有能力讓自己成為公主,不用愁要是某天失去了誰,自己該怎么辦。
或許,外面緋言緋語有很多,認為女孩子該依附未來的老公,應該以家庭為主,應該相夫教子,應該上得了廚房下得了廳堂,可是這樣的生活非自己所想,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還沒做,我還有很多想去的地方還沒去過。
所以,即便言論再多,也不該因為結婚而結婚,也不該隨隨便便,就算自己一個人,也要活得漂亮、活得開心,因為我自己一個人也很好,即便是兩個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想法。
04
梁思成曾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問,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道: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曾經,林徽因和徐志摩有一段浪漫的康橋之戀,只是那時的徐志摩已是有夫之婦,即便再愛,林徽因依舊義無反顧的轉身,離開這康橋。
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即便再愛亦是一場錯過,于是轉身離開這段錯愛的林徽因遇見了命里的他——梁思成。
一句“為什么是我”,一句“一輩子”,讓梁思成愿意晚點遇見林徽因,讓林徽因愿意余生都是梁思成。
于是,林徽因得到了她想要的情感,一段真正的愛,可以光明正大攜手漫步的溫情,可以光明正大告訴別人她是他的唯一,而不是躲躲藏藏、沒有安全感的浪漫。
即便再愛,林徽因還是選擇離開塵封那段康橋之戀,粘上封條,此生認定的人便是梁思成。為他從仙子墜變成人間凡人,為他洗手作羹湯,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而喜怒哀樂,與他一起完成建筑大業,與他一起,慢慢變老。
突然想起趙詠華的“最浪漫的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在搖椅慢慢聊
人生慢慢也漫漫,與其將就,不如晚點遇見,余生都是你,然后我的計劃里有你,你的計劃里有我,我們一起慢慢變老,做最浪漫的事。
Hey,Mr right,趁還沒遇見你之前,那我想先遇見我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