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時曾聽過這么一首歌,在那時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乃至到了今天,只要有人提起“東漢末年”四個字,一定會有無數人默默接上一句“分三國”。沒錯,就是那首歌就是林俊杰的《曹操》。
《曹操》,由林俊杰作曲,林秋離填詞(這個人大家可能不太熟,但如果我說出他的其他作品,例如《聽海》、《剪愛》、《江南》等等,是不是突然覺得好厲害?我在百度百科看到的時候驚呆了……)。一直以來大家可能對歌詞的理解就是,這首歌寫的是曹操一個人而已,一場全程帶特寫的獨角戲,其實不然,最近我重新聽這首歌時突然從歌詞中尋到一個隱于暗處的人,是誰?我們先來看歌詞:
不是英雄
不讀三國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獨自走下長坂坡
月光太溫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那荊州
用陰謀 陽謀
明說 暗奪的摸
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
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
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從頭
我們并不從頭開始講,先從中間切入。曹操出現的第一個場景,是“獨自走下長坂坡”,這里要提一下,長坂坡發生的事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而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曹操南征荊州,劉備逃往江陵,曹操派遣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急襲江陵,在長坂坡追上了劉備,抓住了劉備的兩個女兒,奪走了劉備的物資,但還是讓劉備給跑掉了。
下一句“曹操不啰嗦,一心要那荊州”,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據《三國志》記載,在劉備開始逃亡之前,當時的荊州之主劉琮就已經向曹操投降:
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三國志·先主傳》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三國志·武帝紀》
也就是說,在曹操追擊劉備時,荊州已經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怎么可能還“一心要那荊州”呢?而且還為了荊州追擊劉備?這時候曹操明顯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得到荊州后并沒有留在襄陽穩定局勢,而是一路狂奔一日一夜直追劉備,這種急躁,完全不符合曹操的行事風格。這只能說明,曹操很心急,心急的不是拿下荊州,因為荊州已經到手了,他最心急的,是抓劉備。
沒錯,隱藏在這首歌背后的人就是劉備!“長坂坡”、“荊州”,無一例外都與劉備有關,曹操和劉備之間究竟有什么糾葛?歌詞中已經暗示:“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明明是“兒女情長”,這里卻提到“青梅煮酒”的典故,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曹操愛上了劉備,只有這樣才解釋得通曹操的反常!我可不是胡說,甚至正史中的種種蛛絲馬跡都印證了我的想法。
曹操與劉備的初次交手,是插手袁術和袁紹兩兄弟的爭斗:
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于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干,以逼紹。太祖(曹操)與紹會擊,皆破之。——《三國志·武帝紀》
而徐州那一次相遇,曹操對劉備的態度卻很奇怪。
徐州陶謙害死了曹操的父親曹嵩,曹操為報家仇而征討徐州,陶謙向田楷求援,劉備也跑來幫忙,后來因為呂布在曹操后方作亂,于是曹操雖然沒有打下徐州也不得不退兵。而劉備也順勢留在了徐州,后來陶謙病逝,劉備成為徐州之主,而曹操也平定了叛亂,并且迎天子于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在這一年,曹操居然為劉備上表封侯:
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三國志·先主傳》
這簡直太奇怪了。曹操和劉備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的交情,反而是戰場上的對手,甚至劉備還是阻礙曹操報殺父之仇的人,曹操怎么會那么好心?
有人說曹操這么做是為了讓劉備對付袁術,但毫無必要啊,難道曹操不這么做,劉備和袁術就打不起來了嗎?不可能不打起來,袁術稱帝,劉備是漢室宗親(這也是他前期最大的資本),這是他絕對不能忍的,袁術也必定要搶徐州,兩個人從一開始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曹操完全沒有必要示恩于劉備,除非曹操完全沒有把阻礙自己報仇的劉備當作仇人,因此才做個毫不費力的順水人情給劉備。
事實上陶謙為什么會死?史書上說是病死的。為什么陶謙死后徐州落到了劉備手里?這是徐州各大勢力的選擇。那是否有這么一種可能:陶謙,是被劉備害死的,劉備是在精密的謀劃下才輕而易舉得到了徐州?如此一來,劉備就間接為曹操報了殺父之仇,曹操投桃報李也無可厚非。當然,這個猜測毫無根據,也許曹操另有他的想法也未可知,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更奇怪了。
劉備得到徐州后,呂布前來投奔。之后呂布趁劉備防御袁術時猛地反叛,奪得了徐州,抓住了劉備的老婆孩子,幾次戰斗后,劉備向呂布求和,要回了老婆孩子。劉備回到小沛后,整頓軍隊,得兵萬余人,呂布終究無法忍受,再次攻打劉備,劉備無奈,只能投奔曹操。
這時,曹操面臨一個選擇:是否接受劉備?曹操手下的人并不贊成接納劉備,《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而曹操的回答是:“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在這里,曹操對劉備的態度是暫時不殺,以后再殺。
但事實上從《三國志·先主傳》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不僅不殺劉備,反而對劉備非常之好,不僅將他封為豫州牧,還讓他到小沛去收攏自己的部隊,給他錢糧和士兵去對付呂布。
后來呂布和袁術結盟,再次攻打劉備,曹操派夏侯惇去救劉備。注意,曹操之前給自家人的說法是劉備暫時不能殺,同時也默認了劉備確實有威脅自己的實力,但在呂布攻打劉備時,曹操卻沒有在一旁看戲,不僅派遣了夏侯惇去救,更在之后親自幫助劉備圍剿呂布: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于下邳,生擒布。——《三國志·先主傳》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曹操一開始就要打呂布的話,派出的就不應該只是夏侯惇一支部隊,說明曹操根本沒有攻打呂布的打算,只是為了幫助劉備。之后的圍剿或許有新賬舊賬一起算的意思,但也沒有將呂布趕盡殺絕的想法,從呂布求饒后曹操的猶豫就可以看出: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三國志·呂布傳》
但劉備插嘴道:“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丁原)及董太師(董卓)乎!”曹操點頭,殺死了呂布。
這里有一點非常奇怪,在曹操猶豫是否殺死呂布時,開口的不是曹操的謀士,卻是劉備,這難道說明劉備的見識比曹操的謀士更高,反應更快嗎?不,這說明劉備此時和曹操的關系已經很近了,而這也體現出這次攻打呂布,劉備是有話語權的,在決定戰敗者呂布的死活時,劉備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這樣的舉動對曹操來說仿佛非常自然,如果關系沒有那么親近,如果曹操對劉備有所猜忌,劉備一定不敢開口,事實證明那時他們的關系已經非同一般。
這次戰役后,劉備跟著曹操回到許都,而曹操和劉備簡直只能用情好日密來形容,《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劉備)從曹公還許。表先主(劉備)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對劉備幾乎是形影不離,這和當初只是暫時不殺劉備的態度大相徑庭,發生這樣的變化只有一個可能——劉備完全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曹操。
說起劉備的魅力,其實被我們大大地低估了。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先主(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 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劉備不怎么愛讀書,喜歡打獵、演奏音樂、穿漂亮衣服。這就體現出他的愛好非常廣泛,不僅熱愛體育鍛煉,又有藝術修養,對于穿著也有著極高的審美。不僅如此,劉備“身長七尺五寸”,漢尺一尺約為23.1cm,一寸約為2.31cm,但在東漢末年,尺的長短有所增加,一尺約為24cm,所以劉備的真實身高應該是一米八左右。他話少,為人非常有禮貌,一般不發脾氣,喜歡結交朋友,身邊也從來不缺少朋友。
一個一米八的大帥哥,性格也好,高審美,高情商,懂音樂,會打仗,這樣的人恐怕正對上了“馬上詩人”曹操的胃口,即使是不怎么愛讀書這一點缺憾,對曹操來說反而更親切。原因是,曹操小時候幾乎和劉備如出一轍:
《三國志·武帝紀》中的記載是:“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而《三國志》裴松之的注中引用《曹瞞傳》的內容也寫道:“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由此可知,曹劉二人愛好相似,性格互補,再加上劉備高大帥氣,富有人格魅力,曹操喜歡上劉備也完全情有可原。
后來,當時的車騎將軍董承,也是漢獻帝的舅舅,找到了劉備,說自己受漢獻帝的衣帶密詔,要誅殺曹操,請求劉備的幫助,但劉備沒有答應。
建安四年十二月,曹操和袁紹已經在官渡對立起來了,大戰將起,就在這樣的時期,曹操和劉備一起吃飯(根據前文“出則同輿,坐則同席”來看,這應該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常,很平常的兩個人吃吃飯聊聊天,說不定他們天天都是如此),不知道曹操怎么了,突然就很自然地向劉備表白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這一表白可把劉備給嚇到了,自己寄人籬下,突然主人家對自己說:“這世上只有你我二人最是相配,其他人算什么東西。”這是一個什么暗示?這明顯是要把自己給收用了啊!這還得了!嚇得劉備手里的筷子和勺子都掉了。
劉備回去之后,馬上聯系董承,同意誅殺曹操,我估計他心里想的是:“不行,再這樣下去,我可就要被曹操給……我不能坐以待斃!”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曹操的心估計真的被劉備迷得神魂顛倒了,在袁術想要投奔袁紹時,曹操竟然派劉備前去攔截,劉備心說:“哎呀,本來是想冒險殺你來著,你既然放我走了,那我趕緊跑吧!”馬上就反叛逃走了。曹操醒過味來,連忙派劉岱、王忠去追,結果被劉備擊敗,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的注引用《獻帝春秋》的記載,劉備在打敗劉岱和王忠后還進行了嘲諷,大概意思是:“像你們這樣的廢物,來一百個我都不怕,除非曹公親自來,則鹿死誰手尤未可知。”言下之意,“曹公和你們這些廢物比起來,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和他談笑風生!”
隨后,劉備便打算投奔袁紹。
這時候,曹操正在官渡與袁紹對峙,在查出董承與劉備等人的衣帶詔密謀后,馬上決定向東去追擊劉備。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擊,幾乎所有人都不贊成,他們一致認為當前的大敵是袁紹,現在袁紹近在眼前,就這樣去追劉備,要是被袁紹抄了后路,不就都玩完了嗎?曹操的說法是:“劉備是個人杰,此時不追擊,必定留下后患,袁紹反應慢,肯定會錯過這個機會。”這里需要劃重點的是:劉備此時已經是徹徹底底地背叛了曹操,并且曹操還查出了劉備早就暗中圖謀自己的性命,這根本是完完全全的小人行徑,但在此時此刻,曹操的第一句話竟是夸劉備是個“人杰”!曹操對劉備絕對是真愛啊!
之后,果然曹操親自出馬效果就是不一樣,不僅打敗了劉備,還俘虜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以及猛將關羽。但劉備還是跑掉了,跑到了袁紹那邊,追也追不上了。
后來,劉備也許是因為太了解曹操,知道袁紹水平差曹操太多,就打算離開袁紹,于是建議袁紹南連劉表,袁紹于是派劉備南下。曹操派蔡陽攻擊劉備,但被劉備擊敗。
官渡之戰結束后,曹操第一時間調轉槍頭,南下攻打劉備,但此時的劉備已經和劉表搭上了線,得到了更多兵力,屯兵新野,并在博望大破夏侯惇和于禁。曹操雖然擊敗了袁紹,但北方未穩,就放棄繼續攻打劉備,轉而著手穩定北方的局勢。
但這并不代表曹操就把劉備給忘了,在曹操平定北方局勢后,第一件事,就是揮兵南下,攻打荊州。奪取劉表的荊州或許是一個目的,但另一個目的,絕對是劉備。一心要拿下荊州的曹操不僅看中的是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他的眼中還有劉備,這個知己,這個冤家,所以他才會緊咬著劉備不放。然而最后我們都知道,在赤壁,曹操敗了,灰頭土臉地回到北方。自此劉備風生水起,曹操卻少有動作。
曹操和劉備的蜜月期,是圍剿呂布時和圍剿呂布后的這段時間,他們發現彼此是如此的相似,在曹操看來,這天下只有劉備和曹操算得上英雄,即使孫權,曹操也看不上眼,只是評價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始終把他當成一個晚輩看,即使優秀,也只是優秀的晚輩,不是英雄。曹劉是知己,正因是知己,所以更知對方容不得自己,如歌中唱道:“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曹劉二人最大的矛盾也就在于“說不清對與錯”。在曹操看來,天下已不再是劉家的天下(而是我的天下);而在劉備看來,天下仍然是劉家的天下(更是我的天下)。括號外的矛盾并不影響他們成為知己,但括號內的矛盾卻注定他們成為仇敵。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兩個英雄,注定是兩個人的寂寞,說不清到底是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