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王蕭綦與上陽郡主王儇,兩人是政治聯姻,原本沒有情,更沒有愛,彼此走到一起不過是因為利益,這一點兒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皆是如此。而三皇子子澹才是阿嫵最初所愛之人,嫁給蕭綦純屬被迫的無奈之舉,那么蕭綦為什么能在成婚之后快速取代三皇子,成為王儇心中的良人,并與之許下生死相約?
我們都知道,蕭綦出生寒門,起于行伍,縱是有些軍功在身,然在當時的世家大族眼中也不過是一介莽夫,看看兩人成婚之前,謝宛如還有長公主、阿嫵兄長王夙的表現就知道。而王儇最初也是不愿意嫁的,即使是在成婚之前還想與三皇子私奔,只是以后一腔深情被負,痛苦之下,憤然他嫁。
但是在兩人成婚之后,王儇則很快從三皇子的背叛中走了出來,甚至愿意放下原本因大婚之夜而對蕭綦產生的成見,和他成為真正的夫妻。
誠然,這樣的結果與王儇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王儇是一個識時務的人,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舊歡如夢終須別離,又何必做那無謂的留戀,讓自己沉迷在往昔的痛苦中。對于眼前已成為自己丈夫的人,與其與之兩兩生厭,不如攜手并進,做彼此的依靠,彼此的知心人。對于這一點兒,不得不說王儇是一個聰明的女人,至少遠比她的嫂嫂桓宓要看得更加透徹明白。所以也注定兩人不一樣的結局。
只是除了王儇自身的原因使然,只怕蕭綦本身對于女人嗯吸引也是不容忽視的。常言道“自古美人愛英雄”,不得不說蕭綦比起里面的許多男人,更像一位英雄。
蕭綦,寧朔將軍,多年保境安民,守護大成百姓,又因為軍功裂土封王,成為當朝唯一一位異性王。如此功勛,其能力智謀自是不必多說,也是當之無愧的強者。
除此之外,在蕭綦身上還有三個許多男人比不了的特點。第一,尊重女人。第二,責任與擔當。第三,鐵血柔情。
尊重女人。對于自己因為利益而取的王妃,他并未惡言相待,而是用心去認識她,了解她。在充分認識了解之后將其當做真正攜手一生的妻子,可以并肩同行的盟友,能夠生死相許的知己。如此,又有多少男人可以做到。
對于許多人來說,取一個自己素不相識的女人做妻子,本身就帶有偏見,又怎談去公平認真的對待,更遑論給予她尊重和同等的地位。而蕭綦正是以這樣的心胸去尊重、包容王儇。可以說,在那樣的年代里,若他不肯包容,那么即便是尊貴如上陽郡主,也只怕是要淪為一個整日困于內宅方寸之地的深閨婦人。又怎能有機會與男人較量,又怎會紅顏巾幗。
責任與擔當。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不曾遇見蕭綦,三皇子也許是優秀的,也是有資格成為阿嫵的良人的。只是世間之事從來沒有如果。當王儇遇見了蕭綦,子澹便注定了只能黯然退場。
還記得當初阿嫵鼓起勇氣要與之私奔,可是三皇子卻猶豫了,甚至連說一聲拒絕的勇氣都沒有。優柔寡斷,甚至比不上一個女子來的勇敢果斷。如果當時他為了家族之仇,決絕的拒絕了阿嫵,或許也能讓人另眼相待,至少他對得起母親族人。亦或他拋開母族仇恨,堅定對阿嫵的愛,遠離是非恩怨,也是可以的。可是,他都沒有,對家族沒有擔起自己的責任,對愛人沒有一點兒擔當,甚至比不上表姐宛如,所以注定,他要失去所愛。
還有后來,謇寧王謀反,阿嫵暉州遇難,身為帝室皇子,他想到的不是家國百姓,皇室存亡,而是游于兒女情長。甚至到了暉州面對誓死守護戰場的王儇,卻要帶著他拋棄滿城百姓,獨自逃生。當見過了蕭綦決勝疆場,保衛家國的雄姿,看到這樣的子澹又怎會不失望呢?
而與之相反,出生寒門的蕭綦卻是雄心萬丈,十年如一日的保衛邊疆,守護家國,捍衛百姓。兩兩相比,這份責任與擔當,確實令子澹遜色許多。
鐵血柔情,這一點兒,無疑其實蕭綦能夠征服王儇的致命一招。蕭綦是亂世中的神,是盛世里的魔,但這只是對于別人來說。而對于王儇來說,他是溫柔的,也是充滿愛的。初次見面,他只是他的王妃,是他共赴此生的女人,這些無關乎她的家族,她身上的榮耀。當家人,族人,親友紛紛背叛她、拋棄她,而他卻始終堅定的站在她身后,給予她肩膀,讓她依靠,甚至最后以帝王之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份亂世中的深情,鐵血下的柔情,又怎會不讓人感動,讓人深愛。
就像在今天,如果你遇到一個事業有成,又有擔當,還懂得浪漫的成功男人,你還能保證自己不動心嗎?若還能得他真心相待,只怕凡塵種種皆能成為過往!
這就是為什么明明他比子澹更晚遇見王儇,卻能夠后來居上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