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讀了這本書的一部分章節,感覺每個故事都戳中了我。作者帶著天津人特有的幽默,以散文的方式,從微小入廣大,調侃生活,又剖析時下流行的現象,一針見血解讀現代都市生活的附庸風雅,真心佩服她銳利細膩的觀察和獨到智慧的看法。書中大部分文字都在映照生活本身,例如互聯網、朋友圈、吃貨、潔癖、青春片,還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市井氣十足又非常有趣,嘲弄和調侃生活真相,反諷心靈雞湯。如她所言:“你要提醒自己,你壓根就不該跟雞在一起。”
王小柔,作家、媒體人、悅讀推廣者。創立了“把日子過成段子”的文學風格,通過文學作品倡導“王小柔快樂生活哲學”,被譽為中國最哏兒的作家。著有《如愿》《樂意》《有范兒》《十面包袱》《都是妖蛾子》《還是妖蛾子》《妖蛾子:紀念版》《把日子過成段子》《越二越單純》《喜歡》等作品。
目錄
用互聯網思維裝神弄鬼
不在乎錢
把錢放手機里
用互聯網思維裝神弄鬼
當全國人民成為小商小販
一分錢摔八瓣兒
我也想有個農場
遇人不淑
專心致志的時候不會害怕
什么都忘了
演一場開會
這是一個手機比手有用的時代
為嗎沒有卷街功能
賣嗎都不容易
世界那么大,是吃飽了撐的
我都沒哭
我的男同學們
只有吃,才能讓我冷靜
為什么是白粉底液
土豪,咱能不做朋友嗎
是名媛還是禍害
生孩子當玩兒
人生總要遇見幾個奇葩鄰居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
就為吃苦來的
能照得模糊點兒嗎
看世界還是打天下
劉潔癖的潔癖
比畫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在外國生活太簡單了
世界那么大,是吃飽了撐的
青春片與青春無關
一看就是親媽
先有雞還是先有湯
減肥有風險
閨蜜萬歲
陽臺上的鋼管舞
匆匆那年的陪伴
給自己治病就像撞大運
水果沙拉里為什么放松花
必須擺盆智慧樹
肚子外翻的后果
你活得時間太長了
勿忘初心
尤物的穿衣打扮
先有雞還是先有湯
有一種情叫空手套白狼
被剩下的原因
把陪練變成一把骨頭
家里到處栩栩如生
說走就走的旅行
心不怎么跳了
一塊心病
時間都在這兒呢
拿冷血動物培養愛心
必須是活物
家里到處栩栩如生
有時候病越治死得越快
別人家孩子和我們家孩子
一只雞站在人生的邊兒上
在家里百步穿楊
每一次不靠譜的相遇
春天想念/ 陸蘇
每一次不靠譜的相遇,都是友情的升級/王大碩
閨蜜就像烤包子/ 高珺
摘錄一篇
這是一個手機比手有用的時代
閑人太多,讓“互聯網+”被廣泛傳播,你往地上扔一毛錢,等半天不但沒人撿,沒準還得遭人白眼,覺得你有病。但這一毛錢如果扔在朋友圈里,哪怕你是凌晨三點扔的,立刻能冒出若干人搶,而且還會在第一時間感謝你,態度特別煽情。瞬間讓人覺得你的星星之火是能燎原的。這就是互聯網給人的力量,多小的火星子都可以有瓦數。
這是一個手機比手有用的時代,多少人對著手機不錯眼珠,花眼的歲數明顯提前,但人們也能豁出去。太多的內容被裝在里面,跟潘多拉盒子似的,開機就往外冒。但拿微信公眾號來說,從早晨五點半開始,就跟鬧鐘報時似的,每隔半小時推送的消息叮咚作響。如果你有強迫癥,把那些小紅點像打地鼠一樣一一按下去,你這一天零散的時間也差不多都交代出去了。
可你以為有這些公眾號就夠了嗎?當然不夠,遠遠不夠。因為現在流行自媒體了!
開始我也不明白什么是自媒體,就問一個懂行的人,博客啊、微博啊,不就是自媒體嗎?他反問:媒體屬性是什么?我當然不含糊,告訴他“傳播”,懂行的搖了搖頭。“你說的那叫布告欄,貼那兒,路過的看一眼,或者對你感興趣的看一眼。那其他更多的人呢?”咱又不是發小廣告的,就算你不看,我也得特別到位地塞你們家門縫或者車擋風玻璃上,管更多的人干嗎?他一字一句地強調,自媒體就是你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
這是自媒體還是耍流氓啊?
懂行的說他們的用戶有好幾億,如此龐大的基數是能夠幫助每一個內容提供者完成強買強賣的,也就是他們隨機推送,你愛看不看,反正我塞你手機里了。只要你點開,這邊就開始計數,如果你的好奇心足以支撐到文章末尾,那隨機推送的廣告又開始統計。和以前形式不同的是,你可以自己拉廣告在文章后面做推送,也可以夾帶隨機匹配廣告,當然了如果你特別潔身自好視金錢如糞土,也可以像以往一樣,為互聯網的大荒地繼續默默耕耘。
一沾錢的事,凡人都會兩眼放光。這么庸俗的問題我當然得問問,懂行的人說了,閱讀量到1萬的時候怎么也能分到幾塊錢。好家伙,這融資的力度,可比搶紅包快多了。
隔了沒幾天,我郵箱里邀請開通自媒體的門戶網站見多,大好形勢跟當年微博大戰一樣,各個都說自己用戶好幾億,我瞬間就為那些人民惆悵了,他們的手機里每天得被塞進去多少無聊的東西啊!為了成全別人的自媒體,他們累得成天低頭不見天日。
后來我看見一個朋友在網上曬他的閱讀量,那是100 萬+,內容居然是一本外國育兒書斷章取義的內容,捧場的人多到令人眼紅。后來那自媒體的主人居然拐彎抹角地也進了我的朋友圈,我恭喜他空手套白狼的智慧和唾沫粘家雀的收獲。他說,他心臟病都快犯了,為了保持高閱讀量,每次發完文章就得不停地刷新,數字要是上不去真著急。而且自從弄了自媒體,成天什么事都干不下去了,一晃一天,再一晃一星期過去了。
我們被“互聯網+”蠱惑人心的手法五花大綁,在這個手機比手有用的時代,我們怎么才能解救自己呢?
怎么樣,語言犀利吧?
今天還讀了《有時候病越治死得越快》《減肥有風險》《我也想有個農場》《把錢放手機里》《我都沒哭》《我的男同學我的男同學們們》
《我的男同學們》講男同學們飯桌上附庸風雅的比手串,一下子想起我的高中同學聚會上,幾個金融業的同學也是忙著交流展示自己的手串,可是在我看來,除了好看,真沒什么,而且的確是礙事啊。
《我都沒哭》是講吳哥窟的旅游,中國人去外國跟團,參觀的是火葬場,真是有趣,作者犀利的說,都沒讓你隨份子錢呢,同行的姑娘還配合的說,我都沒哭,真是讓人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