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九號放映廳(ID:NO9movie )一個有點意思的影視原創公號。
今天(6月29日),是楊德昌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作為臺灣新電影運動的旗幟性人物,楊德昌被稱作“臺灣社會的手術刀”。
事實上,你若要了解他,不必生硬熬下他的生平和后世的夸贊。你只需要去看他的電影。
正如楊德昌說,“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電影”。
他一生留下了八部電影,包括一部未完成的動畫片《追風》。對此,吳念真不止一次說過,“這個王八蛋,拍片速度太慢了,不然怎么會只有那幾部電影呢?”
他只有這么多,卻每一部都是經典。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九姨挑選了偏好的五部電影。斯人永逝,佳作永存。
////
《恐怖分子》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小野
主演:?繆騫人?/?李立群?/?金士杰?/?顧寶明?/?王安?/?黃嘉晴
紛繁的現代都市、貌合神離的男女,膠著的生活。
楊德昌用一個惡作劇匿名電話引發的血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生活是一場致命的恐怖襲擊,我們是彼此的恐怖分子。”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賴銘堂?/?楊順清?/?鴻鴻
主演:?張震?/?楊靜怡?/?張國柱?/?王啟贊?/?林鴻銘
大部分人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視為楊德昌的自傳。
影片取材自楊德昌曾就讀過的臺北市立建國高中的一起真實夜校情殺案,張震扮演的“小四”就是楊德昌自己,成績不好,師生關系冷漠。
這部片成就了張震,也改變了張震。他開朗的性格自此消匿,成為日后我們所熟悉的沉默、神秘的男演員。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法國《電影手冊》選入當年十佳電影,評語說:“可能是楊德昌最好的作品之一,描述青春激揚而又沮喪的生活,很寫實”。
////
《獨立時代》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
主演:?陳湘琪?/?王柏森?/?鄧安寧?/?李芹?/?王維明?/
一群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交叉追逐自己的理想和欲望,有人得福,有人遭殃。
有網友評論:“如果你還想對這個世界多保留幾年憧憬的話,還是不要去看《獨立時代》為好。”
只怪楊德昌太懂人性,所以能寫出:“感情是一種廉價的借口,裝的比真的還像。”
////
《麻將》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
主演:?柯宇綸?/?張震?/?林海象?/?唐從圣?/?維吉妮·拉朵嫣
麻將是一個隱喻,意味著這個群體缺一不可。電影中的人不打麻將,但是詐騙、誘奸,無惡不作,劣跡斑斑。
楊德昌在電影中,將惡放大到極致,使之崩潰,而善模糊不可定義。
因為這個世界太好又太壞,人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
////
《一一》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
主演:?吳念真?/?李凱莉?/?金燕玲?/?張洋洋?/?蕭淑慎
楊德昌寫這個劇本只要兩個星期,拍出來卻用了兩年,最后成為他所有作品的集大成者。這也是楊德昌的最后一部作品。
“一一”既是每一個人,也是每一段人生。楊德昌將龐大的社會濃縮進一個家庭,從嬰兒到老人,從孩童到成年人,初戀和中年危機,困惑與生活壓力相互交錯,勾畫出了一幅大千世界生存狀態畫卷。
法國《電影手冊》認為,《一一》反映了一個人從純真,到懷疑再到睿智的過程,這恐怕也是楊德昌自己內心的一種寫照。
——————
楊德昌說:“我一直認為,電影或藝術本身,其實并不關聯到國族性,只關聯一件事,就是人性。只要是人,電影是最好的生活經驗。”
后來,他在自己的電影中寫下了這句臺詞:“電影發明了以后,我們的生命延長了三倍。”
而他,也留在了他的電影里。
撰文/九姨沒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