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后第一天上班,老板還沒來,白日不是很忙。不累,但從南到北從夏到秋,這幾日驟然下降的氣溫讓我有那么六七分的睡意,遣散不去。手頭沒啥要緊的事,在辦公室又不好打盹,便想起來寫一寫這個假期里面那些好吃的玩意兒。
胖子說今天要和同事喝酒、吃同事從南京帶來的鴨子。南京的鹽水鴨我不覺得有特別令人流連忘返的味道,找個由頭喝酒罷了。同事去年就給他送過鴨子,咸鮮,雖然是腌制品,卻也經(jīng)不住放,多放幾天鹽分析出,肉看起來有一層彩色的油光,味道也打了折扣,雖如此,卻也不是超市賣的那種真空包裝的鹽水鴨能比得上的。
嗯,每個人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好吃的,且很難轉移到另一個城市或者是在另一個環(huán)境中復制出來。一是因為時間,二是因為水土。
即便是再便捷的交通,也無法傳送食物剛出世時的鮮美。縱然是“一騎紅塵妃子笑”,也比不上“日啖荔枝三百顆”之萬一!筍也是最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的食物之一,當天挖的筍要是放了一個晚上,纖維便會粗糙很多,遠不及當時的鮮嫩。所以老人在招待貴客時便有“上塘魚、下山筍”的講究。這個假期回來的前一天,和母親一起去茭白田里割了幾個茭白,第二天一路顛簸十個小時到北京,第三天中午成了我的盤中餐,吃起來雖然比超市賣的甜美十分,和我在家時吃的現(xiàn)割現(xiàn)炒的比起來,卻還是要遜色十分。老家方言管“茭白”叫做“高筍”,或是因為它像筍一樣嬌貴、不能容忍一丁點兒時間上的怠慢吧。
今年國慶恰逢中秋,又是一個吃螃蟹的季節(jié)。河鮮海鮮吃的無非是時節(jié)和產(chǎn)地,這兩樣加在一起,才是“難得+難得”的上好食材。陽澄湖離我家有點兒遠,陽澄湖的水有多深我說不清楚,但舟山的海鮮還是有幸領教過一些。外甥爺爺在舟山開飯店,小有名氣。的確,在別處沒吃到過比他家更肥美的螃蟹,聽姐姐說,老人家每天早上5點鐘就去當?shù)氐乃a(chǎn)市場買海鮮,但凡有個大飽滿的都被他收入囊中了。真的好食材就是這樣,不是有錢就能簡單買到的。每次姐夫來,總會帶上滿滿一車的海鮮,當然,還管做。好的食材往往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烹飪,新鮮的海鮮不需要太多裝飾,清蒸便可以保留最原本的鮮味。
窗外的晚霞已經(jīng)退去,日子越來越短了。離下班還有一節(jié)課的時間,希望今天的工作都能在下班之前順利完成。
在想:我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可能和老家的食物一樣吧:土生土長、不緊不慢、年節(jié)時令、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