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上多很多賣孔明燈的,下面一個小蠟塊兒,上面是紙套,熱氣上升,往天頂飛,飛到沒有熱氣。燈滅,再搖搖擺擺落在這座城市里。也叫許愿燈。
一條街的賣燈人,只有她的年紀最大。
燈是賣給來游玩的人,多是情侶,給支筆,寫些話,點火前她會閉上眼睛雙手合十,念些祈福咒語。其實就是用鄉音說些吉祥話,土家族的話,游客也聽不懂,但是他們愿意相信,都恭恭敬敬地叫她為福婆。
咒語也沒什么特別內容,愛情長久,家庭和睦,身體健康。
賣得久了,她會在念咒時為自己祈福,占了這種虛無飄渺的便宜帶來的負罪感很快消失——祈福沒什么用。她還是一個人,一個小老太太,孤苦伶仃的在江邊賣燈,只管溫飽。
她忍不住念起不好的咒語,這些年輕的情侶,能為一個紙燈付那么多錢,還需要祈什么福?
事實上不論她念得多惡毒,他們還是手牽著手,看燈飛,女孩兒歡呼著,男孩兒給錢,向她致謝,沿著江邊走遠。
念什么根本無所謂。
她就亂念了,福語詛咒混在一起,有時就是閉著眼睛講講自己的事:
“祝你們在一起五十年,卻每天吵架,今晚星星不明,明天有雨,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花。”
福婆睜開眼睛,看著其他的賣燈人,那些后來都學著她祈福,雙手合十,充滿虔誠。
她們也可能是亂念。
她想,繞了一圈,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又想,不知道大家饒了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