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很清楚的,在我的小時候,我一直瞧不起中年人。
覺得他們墮落,沒有理想,沒有愛好,活著沒精打采,垂頭喪氣。
我就是這么看我的父母,我的鄰居,我的老師。他們整天就說錢錢錢,為了錢,什么事都能做,什么話也敢說。
你看他們,路上的一個空瓶子,都要快快地跑去撿來。
在菜市場買菜,幾毛錢的事,也要跟人討價還價。
他們天天叫孩子讀書學習,可他們以前有多努力學習。
中年人在我看來,一個字,就是俗;再一個字,就是喪。
很多時候,我都懷疑,他們可能沒有年輕過,沒有成為孩子過,可能他們一生下來,就是又俗、又喪的中年人。
他們怎么能允許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看中年人的眼神一直很怪,而我很驕傲,因為我不是中年人。
今天,我看到張愛玲說的一句話,在我也成為中年人的時候,卻感到深深的哀傷。
張愛玲是這么說的:
“中年以后的人常有這種寂寞之感,覺得睜開眼來,全是倚靠他的人,而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倚靠的,連一個可以商量商量的人都沒有。”
這句話,我真實地感受到時,是我住在醫院里等待著檢查結果。我看著小楊疲憊的眼,看到一個中年人的死撐,我心碎了。
當時,小楊上班時過來看我,晚上下班回家時,也過來看我。可他看起來很累,很喪,可他打起精神跟我說話。
這種打起的精神,讓你想到的是拉滿的弓,要么是折了,要么情緒就要爆發了。
張愛玲的話,說的就是這境況。我和小楊本來是一起承擔著生活,一起教育著孩子,一起負擔著父母,我們負重前行,可我倒了,就剩下他一個人。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孩子還這么小。
當時的他,別說依靠了,就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滿天下人都是彩色的,而他卻是黑白的,就是這種寂寞。
我躺在病床上,看著他,覺得真的不敢病,要是我病了,將一切都拋給他,這得有多重呀,多少座大山壓在他身上!
想著這就是深淵,看下去它還是無底的。
生活是一輛車,走的是上坡路。中年夫妻,一人一邊各自一條繩,竭盡全力地拖著生活向前。
車上坐著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沒出息的工作,還有我們走下坡路的身體。
這種時候,不要責怪我們中年人的狼狽不堪,因為你不是拖車人。你不知道中年人,是如何又喪又堅強地扛著生活。
很多時候,我也覺得自己俗,俗透了。
可你知道嗎?就是這些俗透的人,才能讓那些青春的人,保持理想,保持純粹,因為你們有事的時候,是一句“爸爸”“媽媽”,事情就解決了。
可我們中年人有事的時候,唯有死扛。
中年人,又俗又喪,可他們還真的很堅強,扛得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