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8日
16:39
小小小小的火,沒有人能告訴你該怎樣生活。
沒有什么能比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更加重要。
當我決心對這本書發表些什么時,腦海中最先閃出的念頭就是沒有人能告訴你該怎樣生活,沒有正確的活法。
這是兩個不同背景家庭生活圖景的展現,牽扯與矛盾。
米婭與珀爾是流浪者之家,從不在某處停留,從不與當地產生產生羈絆。理查德一家是中產之家,是擁有四個孩子的幸運者之家,他們按部就班,認真規劃自己的生活,從不冒險。
當彼此只生活在各自園地的時候,他們都會為自己的生活滿足。米婭永遠可以一心撲在藝術上,忍受所有貧窮、艱難的生活。理查德太太也能夠心安理得的規劃好每一步,風平浪靜的生活。
可是,當二者產生交集,且相互了解之后,他們還能活的坦然自若嗎?
希望的確是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人們可以永遠得不到它,但不能,沒有它。
旁觀者永遠原諒,當局者永不知足。
17:07
我們并未看見別人如何生活,就已經輕易下了結論。
不同圈子人但生活,總是對我們有神秘對吸引力,且讓人無比向往。當珀爾,這個十四五歲的女孩子第一次踏進理查德太太家時,她的世界就改變了。竟然有人可以如此生活?潔白的地板,寬敞的房間,美味的食物,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多么正確的生活呀。她所有小心翼翼的觀察、羨艷,難以填滿。當這種生活更深入一點,她就想永遠留在這里,成為理查德家的孩子。在踏進那道門之前,她從未切實想象過這樣的生活。
評論是容易的,理解確實困難的。
流浪的人,且不知自己因何流浪的人,渴望安定的生活,一如珀爾。
而感覺不被愛著的伊奇,被嫌棄的伊奇,有一天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在生硬的抗拒外,有更加具體的行動。她要的是理解和接納,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
還有,孩子。孩子是重點,似乎人人都想要孩子,可有人卻求而不得。為什么想要孩子呢?
珀爾的身世是個秘密,而米婭的神秘照片也是個秘密。
善意漸漸被懷疑取代,甚至是惡意。當真相抽絲剝繭展現出來的時候,偏見與惡意猶在。而在醫院的名單上,“珀爾”的名字出現時,惡意就完全轉變為憎惡。
還好,富人的憎惡輕易有出口,既然住了我的房子,那就滾蛋吧。
所有的誤會淹沒在大火里,人們難以了解全部真相。
生活其實掛著面具,讓你一點點妥協,以物質為回報,犧牲的卻是意志。
穆迪,這個沉默的男孩子,感覺被玩弄的男孩子。萊西婭,果敢尖刻的萊西婭,身處困境的萊西婭,被原諒被愛被呵護的萊西婭。伊奇,古怪倔強的伊奇,縱火神經質的伊奇,不被看見的伊奇。崔普,怎樣的崔普呢?似乎是從未說過話的崔普。
理查德太太評判米婭,評判這貧窮、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她不曾看上的生活。可到最后才發現,自己才是毫無個性、被評判的那一個,像籠中鳥。
人們必先同情米婭與珀爾的貧窮生活,可最后才明白她們才是以極大的熱情活著的那些人。
沒有人能過正確的生活,只有你眼中自己堅信不疑的生活。
認真活著吧,像米婭一樣,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