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人才能站得高看得遠。
讀書的好處其實比我們感受到的更多一些。讀一點書,等于足不出戶見了世面。讀一點書,當你真心遇到強人時,接得上話,借得了力。讀一點書,其實是和自己獨處,可以慢慢發現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思考怎樣去實現。
經常看看書的人,有一些共同點。他們情緒穩定,很少因為外界的評論或突發事情大動肝火。他們不怕變化,新事物、新挑戰好像為他們而生。
一個小朋友最近非常糾結自己的工作:老板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和她聊聊,問她對業務有沒有新想法,然后調整一下她的工作內容、負責的門店區域。總之,就是想用最少的薪水得到更多的收益。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同時希望馬兒乖乖聽話。
小朋友苦惱,工作是自己未來發展和創業的領域,很契合。業務上也有可以作為的空間,可是老板又明擺著不想她彰顯太多實力怕她發展太好,給的職責范圍里的權力沒多久又收回去。幾個回合斗智斗勇下來,人總是心里會疙疙瘩瘩的,原本的沖勁和熱情也消散得差不多。
辭還是不辭呢?
站得高,所以看得遠。和好高騖遠不一樣。站得高之前先要站穩,腳踏實地。辭還是不辭這個決定最終要自己抉擇。
每一個生活中的決定做的好不好和眼下的困難無關,和我們受過的學歷教育也沒有什么關系,更多的是格局和視野。
你要把未來的自己放在什么樣的位置,特別值得思考:
觀察身邊的強者。喬布斯、馬云這樣的翹楚離我們太遠,動力有限。身邊的朋友、熟人身上那些優點就足夠我們學習。甚至是眼下這個讓你心煩的老板身上也有值得贊賞的地方。比如說,他可以每次心平氣和、不急不惱地討論他想討論的話題,把控著對話的走向,可以把每一個有利于他自己的決定說得十分藝術,讓你當時無從應對和辯駁。回頭一仔細尋思,好像自己虧了。
多觀察幾個這樣的人,多聊聊有關的事情,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不那么順利。
對于每個個體來說,我們遇到的難題的確很難,可是難題本身并不具有獨特性。一定能從某個途徑獲得改善、幫助和解決。
光想不夠還要行動上改變。工作煩心,你忍不住要抱怨老板和豬一樣的隊友。想要離開,你不斷和朋友聊起自己的苦惱。這些都是向外求,尋求別人的理解,尋求情緒的發泄。這在短時間內可以平復心情。可是越是頻繁談起,心理就會接收到一種暗示,讓你自己都誤以為這事情解決了。
就好比一個胖子成天想減肥,每天看“30天練出馬甲線”、“超模都吃早餐碗”這樣的攻略,開口就是卡路里、含糖量,懂得再多仍舊減不掉一斤。
換一個方法,內觀。梳理自己對工作的想法,和自己的長處、短處結合起來看。問自己怎么樣可以在下一次進行這樣的關鍵對話時管住自己的嘴,不顯露情緒。問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自己的想法里有哪一些可以拿出來和老板談,假想一下老板的回應,然后再調整自己的措辭。
比起改變外在,把時間花在觀察自我、改變自己更加有可行性。
偶遇一篇恰好是小朋友行業的文章,里面有些場景特別貼切,講得也比我做為朋友給出的想法深刻和有用太多。趕快轉發過去。她回復說:看不下去,沒有耐心。
這篇文章,兩千字左右,閱讀速度哪怕慢也不過5分鐘。
沒有耐心,坐不住這個現象太普遍了。一天里我們會使用好多個5分鐘來回復私信、群聊。明星離婚、微博吵架的新聞我們也都沒有落下。
然而,一篇文章、一本書對我們來講,都非常難。
我想,小朋友并不是不上進。每一個已經在苦惱當下的人,都擁有反思、批判和思考的特質。只不過,我們被困難的表象、紛繁的信息推著走,身不由己。什么都懂一點,什么都想學,精神和身體都充滿了“多”。
行動,反而跟不上頭腦。
所以,遇到一時想不出辦法的事情,坐下來, 沉住氣,耐著性子試著讀一點書,讀幾本書吧。
給自己一點時間。不去夸大困難帶來的麻煩,也不刻意回避。用幾個小時、幾天的時間先是放空,然后慢慢回來,自己帶領自己思索,尋找答案。別人的意見都是經驗之談,于你,不一定適用。
給自己更多視角。個人的學識和精力非常有限,遇到事情總是從“我”出發,已經失掉了高度。好比剛穿上戰袍,還沒上場,就已經輸了。
讀一點書,不斷和自己相處,可以真正開動我們的大腦,思考,然后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睿智的決定。
強人、大咖、分享、視頻、課程說到底都是外物。
通過讀書,自我思考,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提出的問題也不多,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方向。
你的選擇就是未來。所以,一起讀書吧!
喜歡請贊賞,好書雖然不貴,架不住每周都下單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