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南京承恩寺三山街販馬市場。這一日,有個江西馬販陳慶,帶來了一匹上等的銀 合好馬。#騙子的那些伎倆#
不一會,有個穿著華麗,舉著一把好傘的年輕人被吸引過來。這年輕人觀察了馬很久,感覺很滿意,問陳慶:
“你這匹馬準備要價多少?”
陳慶回答說:“四十兩銀子。”
年輕人對價格也還滿意,說:“這馬我買了,只是我沒帶那么多銀兩,我家在洪武門,你帶著馬和我一起回家拿吧。”
這馬要價高,擇買主,陳慶很高興,讓年輕人騎了銀 合馬,自己再騎馬跟在后面往洪武門走去。
走到半路上,遇到一家綢緞鋪。那年輕人跳下馬,對陳慶說:“你先幫我把傘看著,我先去買幾匹緞。”
陳慶看這年輕人如此,更覺得他是富翁,心想,今天這筆生意肯定成了,于是拿了傘,牽了兩匹馬,在店門口等著。
年輕人進了綢緞鋪后,隨意選了幾匹緞子。綢緞鋪掌柜一看,均是高級貨色,認為是大主顧,也是小心侍候。
年輕人問了價格,卻覺得不值此價格,對掌柜說:“我有一朋友,很識貨,我拿去給他看一下再來還價,如何?”
掌柜說:“我這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隨便給誰看,都不會錯。只是,你不能拿太遠了。”
年輕人指著外面的陳慶說:“我的馬和馬夫留在這里,你擔心什么呢?”
掌柜先前是看到年輕人與陳慶一起騎馬來的,且年輕人的馬一看就價值不菲,就同意年輕人拿緞子去給朋友看。
年輕人趁陳慶不注意,拿著緞子出門后,很快就消失在人群中。
掌柜久等不回,時時看外面,陳慶還在那里,也就沒著急,只是叮囑伙計,看好陳慶。
陳慶一直等到中午,都沒見到年輕人出來,心中覺得可能是他改變主意了,到浪費自己大半天時間。
就丟下那把傘,騎上銀 合馬,牽著另一匹馬準備回去。
見陳慶要走,掌柜不干了,跑過去抓住陳慶說:“你的同伴把我的綢緞拿去了,你怎么能走?”
陳慶說:“誰是我同伴?那年輕人嗎?我還找他呢,他要買我馬,讓我去他家里取銀子,我才和他一起去。到了你的店門口,他說要買緞子。結果讓我等了一上午都沒見出來,我才騎著我的馬回去,你又來纏著我干什么?”
掌柜說:“不是你同伴,你給他照看什么傘和馬?我就是看到你和馬在,才把綢緞讓他拿走的。你們肯定是合伙騙我。”
兩人爭執不休,就到應天府找官府理論。為了自證清白,陳慶將上午的情況向府尹詳細地說了一遍,又說自己是江西人,經常在三山街的翁春店住宿。
府尹招來店家詢問。店家說:“陳慶販馬來南京,大都在我店里安歇,是個老實本分人。”
聽了幾方的陳述,府尹明白了,對掌柜說:“這人肯定是棍了(此處指騙子)。他主要目的就是要騙你的綢緞,假意到陳慶處買馬,再同歸取銀子,實際上就是以陳慶和他的馬做“質押”,讓你相信,再騙你。這是你自己沒看清楚被騙,怎么能夠責怪陳慶呢?”
@摯守靜篤說,這年輕人的騙術,確實很難識破的。
年輕人穿著華麗服裝,打著好傘,一副富貴人家的打扮,很容易讓生意人判斷為是好買家,為了促成生意,就會放松警惕。
陳慶與他一同回家取銀子,在掌柜看來,年輕人還有跟班和好馬,更強化了掌柜認為他是富豪的認知。年輕人在拿走綢緞時,掌柜認為有馬在,當然不擔心失去綢緞了。#野史有話說##故事#
年輕人假道滅虢,騙術環環相扣,確實很容易讓人上當。
大家來說下,如果我們遇到這種騙術,怎樣才能防止上當受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