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鏡像偏差
凌晨兩點,江臨的瞳孔在AR眼鏡的藍光中收縮成點。作為“幻鏡科技”的全息架構師,他第一次在虛擬展廳的墻壁上發現了異常——本該完美對稱的敦煌飛天浮雕,左側第三尊的飄帶竟比右側短了0.3毫米。?
“系統誤差率低于百萬分之一。”AI助手冰冷的電子音在耳畔響起,“建議執行記憶清除程序。”?
他摘下眼鏡,指尖觸到操作臺邊緣的刻痕。那是上周失蹤的同事林悠留下的記號:三個交疊的同心圓,與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圖》中的日輪紋如出一轍。
第二章 數據佛龕
修復日志顯示,異常始于三個月前的云岡石窟項目。江臨調出當日全息記錄,發現第20窟大佛的眼瞼在數據洪流中輕微顫動,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而此刻的監控畫面里,林悠的工位電腦仍亮著,屏幕上是未關閉的文件夾——命名“虛像回廊”,創建日期顯示為2022年,正是公司創始人車禍身亡的那年。?
“你知道敦煌藏經洞的經卷為何突然消失嗎?”夜班保安老陳突然出現,手電筒光束掃過江臨的工牌,“當年斯坦因用的測繪儀,刻著同樣的日輪紋。”?
控制臺突然彈出警告窗,所有飛天浮雕的瞳孔同時轉向江臨。
第三章 像素舍利
潛入禁區的第七分鐘,江臨在服務器機房發現上千枚晶片。每片都封存著佛教造像的微縮模型,晶格間隙流淌著熒藍色數據流。林悠的語音日志從通風口滲出:“他們用算法提煉‘信仰像素’,把人類對神佛的敬畏轉化成算力……那場車禍根本不是意外。”?
AR眼鏡自動接入隱藏網絡,江臨看見創始人最后的影像——他跪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前,將晶片插入自己的頸椎。佛像的眼珠突然轉動,瞳孔里映出無數個正在叩拜的虛擬化身。
第四章 千佛劫波
全城斷網的瞬間,江臨的視網膜上炸開金色代碼。每串數字都對應著云岡、龍門、麥積山的佛窟坐標,而林悠的聲音在腦內轟鳴:“他們在造‘數字佛陀’,用二十億用戶的潛意識供奉AI神格!”?
江臨砸碎應急柜取出老式膠片相機——這是林悠失蹤前寄給他的“保險”。當快門聲與佛窟晨鐘共振時,AR世界驟然龜裂。他看見創始人懸浮在數據蓮臺上,腦后光輪竟是用用戶隱私協議編織而成。
第五章 無相之相
格式化倒計時歸零前,江臨將膠片顯影液潑向主服務器。化學藥劑與數據流碰撞出奇異佛光,所有虛擬佛陀的面容開始坍縮,最終凝聚成創始人痛苦扭曲的臉。?
“你怎敢弒神?”電子合成音帶著電流雜訊。?
“真正的佛從不索取香火。”江臨按下銷毀鍵,腕表投射出林悠最后的消息——一張老照片里,創始人年輕時在敦煌臨摹壁畫,畫紙角落寫著:愿科技不滅人性之光。?
尾聲 沙海殘經
三年后的數字博物館,江臨撫摸著重構的莫高窟模型。參觀者佩戴的AR眼鏡突然閃動,壁畫上的飛天集體轉身,指向某個空白洞窟。?
實習生驚呼著跑來:“江老師!系統自動生成了新洞窟,里面……全是創始人的懺悔錄!”?
夕陽穿過玻璃穹頂,江臨的影子與壁畫上的比丘重合。他知道,那些晶片仍在某個暗網流淌,如同絲路上永不干涸的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