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都應該去看一看『荼蘼』。
這部今年首播的臺灣愛情連續劇只有6集,卻用超乎6集的容量講了一個人生故事。
『荼蘼』包含兩重意思:一是引用『紅樓夢』中說的,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后,春天的美好便不再;二是借用英文的諧音『two me』,寓意不同的選擇活出了兩段不一樣的人生。
女主鄭如薇,由楊丞琳飾演。楊丞琳在劇中演技爆表,這個角色讓很多女生都有代入感。
女主在方便面公司上班,同時有一個愛她的男友。
她有一個『小小』的心愿:
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稍微不平凡一點。
我真的只要稍微就好了。
事業上稍微有成就,
生活過得稍微精彩一點,
日子可以過得稍微讓別人羨慕一點。
相信很多女生也都是這樣,其實不想要轟轟烈烈的人生,不奢望能『過得很好』,但愿只要『稍微好一點』就好。
而這部劇的出色,就在于平行時空下的兩個不同結局。
劇本設立可推翻反悔重來的Plan A和Plan B的創意,選擇就不僅是靜止的精致停留在盤子里的唯一。
當人生的Schedule出現了接踵而至的意外,面包和愛情不能同時滿足,只能選一個的時候,你會做出何種選擇?
『真的好想好想知道答案后,再選擇;可惜這只是我的癡心妄想,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下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p>
當女主得到了晉升機會,可以從臺北調去上海,人生終于過得稍微好一點的時候,男友的父親卻突然癱瘓,與男友共同去上海奮斗的愿望破滅——
換做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Plan A:選擇事業,去上海,活出自己想要的風光人生;
Plan B:選擇家庭,留在臺灣,守住一段彌足珍貴的愛情。
你想好了嗎?
Plan A 的人生
▼
鄭如薇一個人去上海,全力打拼事業。
用工作的忙碌來彌補逝去的悲傷。以前向往的生活,漸漸有跡可循。
獨自在他鄉打拼的鄭如薇事業蒸蒸日上,付出的代價是無處不在的孤身感。
只能一個人吃晚餐,只能對著視頻那端的男友說『好想你』,只能忍著委屈跟家里人說『我很好』。
忙得天昏地暗沒有一絲喘息的空間,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卻只能一個人在外頭死扛著。
異地戀的男友則愈來愈冷漠,最后甚至劈腿,賠上了她所剩無幾的愛情。
是男上司帶她走出情傷,直至悲傷遠離。
直到心如死灰的她遇到暖心的年輕男孩,他的愛融化了她結下的心結??蛇@樣的他因意外離開了她,幸福又再一次從鄭如薇手邊溜走。
過去的戀人已有家庭,她看著他,想象如果自己當初沒有走,那個人是自己,又會是什么樣子,他們會否幸福。倘若她只擁有家庭,是否甘愿。可已選了Plan A的鄭如薇,還是忍不住控訴,我不過是想過好自己的人生,怎么就錯了呢?
Plan B 的人生
▼
鄭如薇放棄上海的高薪工作留在臺灣,選擇留在當初再忙也要陪自己晚餐的人身邊。
辭工照顧男友父親,自顧不暇,往日的職場風光已不在。
等到公公出院、重返職場之際,又意外懷孕……無奈只能回家待產,丈夫又精神出軌……臨產時小姑自殺,她只能一個人拎著待產包,跑到醫院生產……
生活的瑣碎小事磨去了愛情的光彩,只剩下柴米油鹽的枯燥乏味。
鄭如薇一再妥協,從不埋怨,退到無路可退。甚至一昧退到Plan C。
疲憊不堪的鄭如薇,對Plan A的自己說,生活還是一樣的很忙、很吵,一樣的不夠完美。有時像忘了放鹽的湯,有時又一失手下重了調味。但,那全都是滋味。現在的我,在這不夠精彩的Plan B里,已經學會了怡然咀嚼我的人生。
不論是Plan A還是Plan B,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到底要當情場坎坷的女強人,還是家庭完整的黃臉婆?
人生是條單行線,你選了一條路,必定錯過另一條路的風景。
編劇借『荼蘼』之口,無非只想告訴女生們,無論選A還是選B,都有所得,亦有所失去。
最好的愛情,是不要有犧牲,不要有付出感。
要不要留在男友的城市工作,要不要去讀研充實一下自己,要不要回家鄉考公務員然后準備結婚,要不要競爭大區經理,要不要現在生孩子……這一切的『要』與『不要』,希望都是你自己心甘情愿的抉擇。
不要為了妥協對方,為了妥協家人,而失去了『自我』。
成年人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并能勇敢承擔每一個選擇帶來的得到與失去。而不是迷戀于另一條路的風景,走著別人為你設定的人生,這樣既享受不了當下的快樂,又改變不了困境。
愛情里的付出和犧牲都是對等的,沒有一方必須為另一方做出犧牲之說。愛情里最棒的心態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場心甘情愿,我對此絕口不提。你若投桃報李,我會十分感激。你若無動于衷,我也不灰心喪氣。直到有一天我不愿再這般愛你,那就讓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就像《荼蘼》里反復說的,幸福不是用犧牲換來的,要先找到自己的定位,讓屬于你的幸福走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