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他之前,我從沒想象過自己可以這樣喜歡一個人,喜歡到一想到他整個世界都開出花來,心里柔軟且溫暖,滿滿的,好像能溢出水來,喜歡到來電顯示上是他的名字,心里就有千萬只蝴蝶起舞……是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偷偷地喜歡過一個人呢,不求結果,不計回報,只要能遠遠看著他(她),心就是滿足的,眼睛為他(她)下著雨,心卻給他(她)撐著傘。
遇到他的時候,我還在上大學,他和校園里青澀的小男生們相比是那么的不一樣。我仍然記得初次見他是在初冬的某一天,那天陽光燦爛,而站在我面前的他遮擋住陽光卻明晃晃的刺了我的眼。后來讀希臘神話看到對太陽神阿波羅的描寫,我獨獨想起了他還有那天的陽光,于是腦海里他就和阿波羅重合在一起,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把暗戀對象奉為神祗呢?雖然心里無比清楚這樣的感情不會有任何結果,自己的心卻不再受自己控制,覺得生命中能夠出現這樣的一個人就是上天的恩賜。起初同宿舍的小姐妹們都還拿我的心事開開玩笑,后來發現我像是入了迷一般便轉而勸我不要浪費時間,再后來,也便任由我去了,大家都覺得時間能夠沖淡一切,我也曾這么想。曾看到這樣一種說法:“喜歡一個人好感最多保持四個月,超過四個月就成了愛。”時間在我每天對他的默念和他偶爾的回應中飛快流逝,四個月,一年,兩年……我仍舊默默地仰望著他,就像行走在漫漫長夜之中,不期待天亮,只想一直把夢做下去……
我懷著滿心惶恐無處訴說,只有在書中尋求安寧,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棄絕也默默重塑新生。某天我從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小書,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介紹,就將它借出來,讀完之后心里只覺得平靜釋然。
這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如果暗戀也算愛情。盡管出自一位男性作家之手,卻能將一個女人的暗戀心理把握得細膩、貼切,多一分則造作,少一分則虛偽。一個13歲的女孩愛上了作家鄰居,起初只是將所有心緒都藏在心底,時間和距離都不能沖淡她對他的感情,命運的齒輪不停轉動,異地相隔五年之后她終于有機會走進這個自己仰慕許久的男人的生命,盡管他誤會她不過是和其他女人一樣的交際花,盡管他壓根就不記得這個女人曾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她還是心甘情愿地為這個男人奉獻自己。每年男人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不具名的花束和祝福,他從未在意,她為他生下一個男孩,他也一無所知,直到收到女人的來信,她寫給他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在這封信里,女人平靜地講述了自己愛上他之后的經歷,愛上了這個男人,她的難過、喜悅便都是為了他,直到最后,女人打算放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過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和自己愛情殉葬。
和故事中的女人相比,我的暗戀簡直有點寒酸,女主人公的經歷就像黑夜里無人欣賞的絢爛煙火,而我的小心思不過是沒長熟的青澀果實。我感謝有這樣一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自我,理性對待自己的感情,也感謝有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可以讓我默默仰望著,完成一場自我蛻變,變得內心更柔軟,性格更堅韌。
我們讀書、看電影并不以印證個人的生命體驗為目的,但那些盤桓心頭久久不肯離去的,必然是和自己生活相似的情節片段:“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相信,你一定也曾這樣愛過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