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會問”承擔責任跟走出逆境有什么關系?怎么就可以幫助人走出困境了呢?
好問題。當逆境來襲,逃避自然無濟于事,只有擔起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地去尋求擺脫逆境的方案,做好自己分內應盡之事才可能于逆境中找到突破口,最終化解逆境。
遭遇逆境,一人愿擔責,終突圍。
被人誣陷,幾遭貶謫,遠離朝廷。
烏臺詩案后,蘇軾多次被貶,受人誣陷,貶至窮鄉僻壤,遠離朝廷,不被皇帝重用。對于一個文官,這可謂走入人生低谷。在如此情況下,他本可以怠慢政務,沉溺山水,做個甩手掌柜。但是蘇軾選擇了擔起責任,既然身為一方太守即使是蠻荒之地,自己也要承擔起治理好它的責任。于是他體察民情,救困濟貧,修道筑堤……盡心盡力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當地人民無一不稱贊他崇敬他,而蘇軾也在朝堂之外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存的意義,轉變了最初被貶時的怨憤的心態,走出逆境,突圍重生。正是承擔責任,讓蘇軾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意義,走出困境。可見開篇所言確是真理。
遭遇逆境,一國齊擔責,終破困。
疫情爆發,病例猛增,封國封城。
庚子新春,新冠爆發,感染病例呈幾何式增漲,但我們并沒有慌亂,舉國上下,人人都擔起了自己的責任。醫護人員,沖在一線,治病救人,與死神賽跑;社區工作者,不辭辛勞,認真服務,細心周到;人民大眾,拒不外出,抑制風險,決不添亂……正是我們一國人人人的擔責才使新冠盡早被遏制,使國家恢復活力。若不是每個人的擔責,又何來現在山河無恙,全民安好?可見擔責之偉力矣!
小至一人,大至一國,學會擔責,何懼逆境?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主動擔責,未來是我們的,等待著我們去創造。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必定會無數次陷入逆境,那么請牢記“擔責可助破逆境”的道理,挑起責任的重擔,久之,你的雙肩會更加寬厚,你的腿腳會更加穩健,那么,那些人生路上的小小坎坷,小小逆境,又能奈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