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極道車神的時候莫名地經常想起這句臺詞,來自于少女小漁里年邁作家的妻子對小漁說的一句話。
回首過去,她因為丈夫年輕時的沖動而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晚年,兩人都沒有和解,他用墮落來麻痹往事,而她用消失來對抗愛的殘余。
可是當她見到小漁,同丈夫假結婚的華裔女孩,而丈夫逐日的改變出現在她眼前時,終于忍受不住,住回了曾經的愛巢,一次又一次刻薄地刁難小漁,也給衰老的丈夫難堪。
她其實并不是個壞人,只是喟嘆歲月的流逝,不想她年輕時候的遺憾被另一個‘同樣年紀’的女孩彌補。所以年輕呀,真是令人厭惡,也同樣讓人艷羨。
比起靜水流深的少女小漁,極道車神便不同,用夢幻的色彩講述了年輕的故事,以及遺憾。
電影其實很簡單,一個夾喇嘛的牽頭人,每次搶劫拉上不同的合作者,由同一個司機逃跑。在一次行動中,其中一個執行者在謀財后還害命了,這嚴重沖擊了司機的內心世界,他開始反省,開始思考。
就像是運動一樣,搶劫也是一門技術活,他要求參與者能比正常人多想一點點,但是又不會多想太多,所以當司機開始想太多之后,這件事就黃了。更何況他不僅在意義的思索上想太多,還多出一個女朋友讓他一起想,這一來,失敗的結局就注定了。
終于,在最終行動中,司機覺醒,先是撞死殘暴執行者A,就是之前搶劫不夠還殺人的,再經歷一段跑酷之后,又不小心連累另外的執行者,終于剩下一個執行者因為失去搭檔而狂怒,千里追殺后,結局請自行觀看。
看完電影后,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討論,有人說起電影里的反派塑造有些薄弱,戲劇沖突不夠強烈,男主既然是為了贖罪,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撒旦來提供給他贖罪的機會。可是從我看來,恰恰是因為這樣平緩的敘述,男主的思考才顯得更為有力。
小時候父母雙亡,被養父養大,十歲出頭開始偷車,不小心偷到牽頭人的人,反被利用,一直不情不愿地參與搶劫,十年有余。
一直以來就是想擺脫這樣的生活,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用自己僅有的技能,開車,帶給旁人開心,而不是傷痛。所以,在獲得了披薩送餐員這一職位的時候,他才會那么開心。終于能夠在陽光下生活,終于可以和喜歡的女孩子一起。
這一切的前提,是因為他還年輕,還有機會改變,有無限的可能性。
與之相對的,那個所謂的大反派就不同了。年少有為,華爾街精英,信奉的是work hard, play hard,可是一不小心玩過界之后,什么都消失了,妻子、兒女、聲望、地位、金錢,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一個脫衣舞女跟著他浪跡天涯。
對于他來說,生活的一切都已經丟失,僅剩的刺激只剩下金錢、毒品、性,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所以和男主相比,他已經無法從頭開始,那些橫行國內市場的毒雞湯教人任何年紀都可以從頭開始真的都是鬼話,一個人從天堂跌到地獄之后,想要爬起來,幾乎已經不可能。所以,大反派代表的是失去可能性之后的男主,沉淪在搶劫世界里的男主。
在電影里面有一幕,大反派和男主一起聽歌,一起看著完全不懂音樂的同伙,大反派眼里滿滿都是過去生活的懷念,正是因為經過過好的,所以才格外絕望。而在男主意外連累同伙被害,他生活僅有的重點之一消失之后,他能做的唯有瘋狂。
而對于男主,他并不理解這樣的情感,他只是單純地因為天性而拒絕殘忍,因為愛而渴望與女友一起生活。他的反省更多來自于自己的內心,來自于音樂帶給他對于生命的觀照,而不是外界特定對象的沖突,他的悲劇根源是家庭暴力,然后隨之而來對于內心的封閉。
所以,一個能與他形成對比的大反派出現,盡管不夠完美,但也已經足夠。
而在解釋Youth is disgusting上,生活的豐富可能性只是一個方面,而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年輕并不懂得生活的艱辛,往往做出為欲望不斷沉淪的選擇,然后逃避。
長大成人的唯一方式就是坦誠自己的選擇,并為之付出代價。到那時候,才是長大成人。
電影的最后,男主角吻著女孩,乘機卸下汽車鑰匙,朝警察走過去的那一刻,他才是真正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是徹底離開之前依賴的世界,能夠與心愛的人手牽手在太陽底下散步,如此,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