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學期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表演脫口秀,班里公認最具幽默細胞的小哲,大方地站出來,訴說著他最近的煩惱。于是,我們了解到他的父母做生意賠了錢,在家天天吵架,還說要離婚,孩子壓力很大,覺得自己無能,不能為父母分擔,日夜提心吊膽怕爸媽離婚。
? ? ? ? 在小哲的周記里,我也看出他的情緒低落,學習本來不錯的他,變得無精打采。我趕緊找他談心,說到了父母的吵架,我對她說:“你不要過于擔心父母吵架,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據統計,世界上最幸福恩愛的夫妻,一輩子里,都有至少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后來我又與小哲媽媽私下進行溝通,慢慢地,孩子的臉上又露出陽光的笑容。
? ? ? ?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人們通常認為是經常吵架的夫妻生活更加幸福呢,還是相敬如賓的夫婦更加幸福呢?大家當然會說:相敬如賓的夫妻會生活的更加幸福,中國傳統留下的文獻里,稱贊的都是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婚姻狀態。有人或許會說:就算夫妻之間吵架對彼此感情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孩子肯定也是巨大的傷害。所以為了孩子,夫妻之間能不吵架就不吵架。更有不少人認為,如果夫妻二人喜歡吵架,肯定是性情不合,兩個人都不合適,萬一遇見這樣的,還是趁早離婚得了。總之人們認為真正幸福的婚姻,一定是夫妻和睦、舉案齊眉。
? ? ? ? 最初的我,對理想婚姻也是這樣認識的,我父親對我的婚姻最大的期望就是,不圖多大的財富,多好的家境,只要女兒不生氣。可是天下哪有不生氣的婚姻呀!生氣,常常是到了無言的冷戰,過了幾天后,淡了,生活繼續。可是矛盾并沒有解決,日積月累,心就越來越涼了。
? ? ? ? 最近讀到一本書——《如何正確吵架》,美國的萊特夫婦圍繞著伴侶溝通問題進行討論,該書的副標題是:發掘問題、解讀渴望、創造幸福的伴侶溝通術。
? ? ? ? 作者在書中舉過這樣一種例子:
? ? ? ? 一個男人,從小生活在父母經常大吵大鬧的環境里,也因為爭吵父母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暴力甚至離婚。長大之后,他對吵架深惡痛絕,長大后就暗自發誓一定不要生活在和父母一樣的環境里,哪怕一點點爭吵,他都不能忍受,他覺得爭吵就是損害雙方關系的源頭。
? ? ? ? 在漫長的生活和擇偶的經歷中,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很符合他想法的伴侶。對方溫文爾雅,看上去什么事情都能夠都不能讓她產生爭吵的念頭。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如同這個人所愿,在生活中他們也成為朋友們羨慕的模范夫婦。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結婚沒幾年就離婚了。
? ? ? ? 原來在剛開始的時候,那個男人一點點爭吵都深惡痛絕。覺得爭吵是讓他童年不幸的罪魁禍首。每當他和妻子要發生爭吵的時候,他會把父母爭吵時的不堪強加到自己身上。然而,夫妻生活中,很多問題都需要溝通,而男人把爭吵稱為爭論。每當和妻子討論生活中問題發生分歧點時候,他都覺得危機重重,本能上選擇的是逃避,或者和妻子冷戰。
? ? ? ? 久而久之,不僅生活中的問題積累了很多沒有解決,妻子也因此也將多年的情緒積聚在心。終于在一天將情緒爆發了出來,而那個男人卻沒有絲毫的內疚,反而覺得平日溫文爾雅的妻子,突然變得面目可憎,自己一定是愛錯了人。而雙方也因為這件事的沖擊離了婚。
? ? ? ?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層出不窮。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其實不完全在于夫妻雙方性格、三觀、環境等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一點:每個人都對吵架深惡痛絕,覺得吵架是削弱感情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正視吵架和吵架背后所隱射的婚姻背后的問題。也就是說,很多夫妻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吵架。
? ? ? ? 朱迪斯·萊特博士和鮑勃·萊特博士根據他們三十多年對婚姻研究和剖析,介紹了多種常見的吵架方式,剖析了關于愛情和婚姻的各種常見誤區。他們認為,爭吵不僅僅是具體事件引發的,它還可能反映出一方或雙方未被滿足的渴望、未被解決的問題以及某種需要打破的思維模式。
? ? ? 帶著好奇心,我從書中了解了爭吵的十五種類型,對號入座,學習正確吵架的技巧。
? ? ? ? ? 第一個類型就是推卸責任。
? ? ? ? 第二種類型,就是家庭瑣事。比如,家務活的分配、馬桶圈是不是該放下以及誰來接送孩子、我為家庭付出了多少等等導致的爭吵。
? ? ? ? 第三種類型,就是財務紛爭。在這些爭吵的背后,常常隱藏著雙方自我價值、價值觀和安全感的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很可能是由于內心渴望愛人、家庭和社會的認同。每個人都想被愛、被關注,但是很容易將被愛和有沒有錢混為一談。因為對方否定自己的消費觀,甚至阻止自己某項消費,而誤認為對方對自己能力的輕視。
? ? ? ? 第四種爭吵類型,是有話不說。簡單的來說,就是生悶氣或者沉默不語,用冷暴力來抵抗對方的爭吵。在這種爭吵類型的背后很可能,是其中一方過于強勢,又或者主動發起冷暴力的一方想傳達給愛人:“你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和情緒。”然而情況并未如他/她所愿。而這種爭吵在夫妻關系中往往是致命的,你甚至不用開口,就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深刻的敵意。
? ? ? ? 其實風平浪靜的背后,蘊藏的是消極的攻擊行為,正慢慢地侵蝕著雙方的感情。
? ? ? ? 第五種爭吵類型,是欲求不滿。這個類型的爭吵包括“你總是不在狀態” “你怎么總是想要” “你只是在裝模作樣”,還有就是“你覺得我沒吸引力了。”這些爭吵不僅僅是關于性行為的,其實,你們還可以從中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你們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性生活質量,從而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和性生活上的滿意度。只有直面性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才能有效地避免矛盾,防止雙方的自信心受挫。?
? ? ? 第六種類型,是“如果你真的愛我”。比如,一個男人喜歡抽煙,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把煙給戒了;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早點下班回家,就算我沒有告訴你,你也應該知道要給我買什么生日禮物;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少看電視,少玩電腦游戲,不買那么多鞋子,穿得更體面一點。在親密關系中的這種爭吵會衍生出很多很多種形式,其實這是雙方,在愛情中的一種迷思。覺得戀愛中的人都應該會讀心術,認為即使不用自己說,只要對方是愛自己的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 ? ? ? 第七種爭吵的類型,是“我受不了你了”。我受不了你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的,你為什么對服務員的態度那么差啊?你吃飯別吧唧嘴行嗎?太難聽了。在婚前所有你接受的習慣,在婚后你都覺得難以忍受。甚至對方簡單的生活習慣都能讓你感到抓狂。很多你以前能接受的,如今卻困擾著你,讓你感到痛苦。
? ? ? ? 第八個吵架的類型是“你愛什么什么,勝過愛我”。這類吵架好像是在發牢騷和抱怨,比如妻子可能會抱怨丈夫“每天一回家你就打游戲,游戲可能比我重要多了!”雖然看起來是在直截了當地指控對方,對自己愛的不夠。但其實這些看似吃醋的質問,動機上是沒有任何錯誤,但其實在表達方式上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對方不僅很難抓住你真實的想法,很可能還會用翻舊賬的方式與你辯駁。
? ? ? ? ? 第九個吵架的類型是,原生家庭矛盾。這一點,在中國家庭特別明顯。比如最常見的婆媳矛盾,妻子在受到婆婆的挑剔時,如果丈夫沒有及時出面,妻子就會感到孤單和受傷,而丈夫在受到老丈人的誤解時,妻子如果沒能阻止,同樣會讓丈夫感到憤怒。兩個家庭之間,因為兩個人的關系,而出現各種矛盾是很常見的,也是有可能影響夫妻感情的,支持伴侶還是支持自己的家人,不到萬不得已,這種兩難選擇,會在夫妻之間筑起戰線,讓兩個人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心理學家也認為,夫妻共同處理與各自家族的矛盾,有助于個體人格的完善,你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
? ? ? ? 第十個吵架的類型是,“我早告訴過你”。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你怎么不記得我說過的話,你是不是把我的話當耳旁風?”一說出來就帶著明顯的嘲諷,只會讓對方覺得被羞辱和輕視。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會犯錯,但沒有人喜歡被親密愛人以嘲笑的口吻翻舊賬。這類爭吵會讓伴侶的心變得疏遠,但如果我們提升看問題的高度,這些爭吵也可以成為彼此深入了解對方的新橋梁,進一步改善伴侶的親密關系。但是如果每次都選擇回避這種“我早告訴過你”的爭吵,你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發現你們關系中的穩固和脆弱之處。
? ? ? ? 在這類沖突中,你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權力與地位之爭,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把這種情況稱為“自卑與自負情緒的復合體”。這點也不難理解,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很自負,但是有時候又覺得他很自卑,在他們身上融合了自卑和自負的兩種對立點。但是當我們潛心觀察這些爭吵時,就可以發現,源自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卑和自負不知何時,已經開始影響你與伴侶的關系了。
? ? ? ? 第十一個吵架類型是“你總是”“你從不”。在發生爭吵的時候,我們的大腦總會指揮我們使用一些極端的字眼,比如“你總是這么做,從不那么做”。比如妻子抱怨丈夫,你總是一回家就葛優躺著玩手機,從不幫我帶孩子。但是事實上呢,在人類正常的行為中,很少存在“總是”和“從不”的情況。這樣絕對化的指責,很容易激起對方的抵觸和反擊情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抱怨的一方可能會自我辯解,羅列自己曾經帶過孩子的事實,也有可能在心里想,既然我做了什么你都不承認,那我索性就不做了。這類爭吵的根源主要是一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因此感到失望無助,繼而極端地對伴侶的行為蓋棺論定。
? ? ? ? 再者,“總是”“從不”這些字眼,被稱為“情態操作詞”,他們對事實的可能性,進行了很多限制,看似在責備對方,其實往往是給自己畫地為牢,或者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會限制例外情況和變化的發生。當我們在爭吵的時候,隨意地使用“你總是怎么怎么”,“從不怎么怎么”,這些句式,會讓爭吵惡化成第一個吵架類型“推卸責任”中的情形,“我沒有” “你不也一樣嗎?”此類爭吵很容易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一方面你不相信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會讓對方缺少信心滿足你的需求。愛用“你總是”和“你從不”字眼的人,往往頻繁地體會到各種消極經歷,比如試圖傳達不安的情緒,卻感到對方不關心你。沒有得到解決方案,在暗中累積的負面情緒會徹底爆發,所以將對方的行為、以往的付出進行全盤否定。
? ? ? ? ? 第十二個吵架類型是,你騙了我。在親密關系中,如果有一方出現隱瞞、撒謊和不守承諾的欺騙行為,常常會使得另一方感到痛苦萬分,甚至導致激烈的爭吵,因為我們每個人發現自己收到欺騙時,都會非常憤怒,而爭吵的內容就會出現以下幾種。
? ? ? ? ? 第一種是“為什么不告訴我”,比如你的工資漲了,為什么不告訴我?你給你哥們借了幾萬塊錢,為啥不告訴我,你跟前男友一起吃飯,為啥不告訴我,你是不是一點兒都不在乎我的感受?
? ? ? ? ? 第二種是你對我撒謊了,你說你在加班,但是你同事說你根本不在公司,你說你要出差,卻是瞞著我和別人一起去旅游。
? ? ? ? ? 第三種是承諾沒有兌現。你明明答應過我,要買一個新沙發,為啥一年過去了,我們還得坐爛沙發?你保證過你再也不喝酒了,為啥還是偷偷出去喝酒?你簡直屢教不改,滿嘴跑火車,說過的話像空頭支票,根本不會兌現等等都暗含著你騙了我的怨氣。
? ? ? 如果我們有這類糾結,怎么辦呢?其實,我們的目標是理解承諾、秘密或謊言的本質,并深入探究每次欺騙行為產生的原因,問題不在于某個具體的謊言如何如何,因為我們尋求的答案,不是敷衍了事的回答,不是發自內心的懺悔,哪怕是欺騙的一方指天發誓“我以后絕不會這樣了”,爭吵的焦點還是應該落在信任問題上——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一方感到無法信任對方呢?以及這對伴侶應該怎么做才能重建對彼此的信任呢?如此一來,我們是在發掘出欺騙行為背后隱藏的不安、不信任和恐懼感,這樣做,可能會令我們感到痛苦,但直面痛苦,卻能對個人以往的創傷起到治愈的作用,對如何經營伴侶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 ? ? ? ? 第十三個吵架的類型是,“你跟你媽/你跟你爸一個樣”,這樣的爭吵簡直殺傷力太大了,尤其對于那些對自己父母感到很不滿意的夫妻來說,他們最怕自己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所以當伴侶這樣說時,就會戳到對方的痛點。如果雙方爭吵的焦點一直集中在誰對誰錯,或者一方說你跟你媽一個樣,而另一方開始辯解,沒有,你說錯了,我才不會像我媽呢。翻來覆去地說這些車轱轆話,對夫妻的感情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 ? ? ? ? 但是如果雙方把爭吵的焦點,放在你表現出來的某個具體行為或者是態度,和父母很像,那么,這樣的爭吵就可以成為你深刻認識自己的契機,既然伴侶給你提出來了,那么你可以想想你,自己是否真的有那么回事兒呢?然后借助伴侶的意見,進一步發現自己生命中到底缺失了什么?所以我們在爭吵時,可以學著冷靜一下,把這種關于像父母的爭吵當作一個放大鏡,通過放大鏡來審視自己的過去,仔細地看看他是怎么影響你現在的親密關系的?你的成長過程和父母的關系如何影響了你自己,還有你和伴侶之間的親密關系。
? ? ? ? 然后再想想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可以這樣問問自己,對你而言,像父母有什么不好嗎?這樣說喚起了你的什么感受?你在心里想要什么?如果你不希望你像父母,那么你希望你的行為方式是什么樣的呢,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面對自己的痛苦經歷和憤怒的根源,將你徹底從過去的陰影中解放出來,然后坦坦蕩蕩地和伴侶交流,并增進感情。
? ? ? ? 第十四個吵架類型是“你變了,你不會改的”。
? ? ? ? 對于很多婚前婚后的伴侶而言,都會或多或少覺得對方變了。比如丈夫會覺得妻子在戀愛時,每次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他看了就打心眼里就愛的不得了,但是婚后,妻子突然開始發胖,還不修邊幅,內衣又破又舊也不知道換新的,讓丈夫覺得很沒有新鮮感。而妻子可能會覺得丈夫也變了,戀愛的時候吧,溫柔體貼,隨叫隨到,大有讓他摘星星,不敢摘月亮的架勢,但是呢,婚后立馬變一個人,不但越來越少關心妻子,還動不動給妻子發火。
? ? ? ? 正因為男女婚前婚后的變化,讓很多人由衷地感嘆——“婚姻啊,那就是愛情的墳墓。”還有人總結出了一系列經典語錄,我隨便挑幾條說說,比如“婚前,愛情是神話,婚后,愛情是笑話。”“婚前,男人在餐廳等女人,婚后,女人在客廳等男人。”“戀愛時,情話綿綿,結婚后是謊話連連。”這些順口溜,乍一聽還真是挺有道理,但其實呢,仍然是有些以偏概全,正所謂境由心生,可能只是你以為的變化,有這種感覺的人,都會覺得對方變了,所以要么開始抱怨,要么想著改變。但是抱怨和改變別人,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會讓雙方的關系變得更糟。只有積極地面對,以及抱著負責任的態度,一起協商,才能縮小內心的落差,讓彼此的關系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 ? ? ? 第十五個吵架類型就是,你讓我覺得丟臉。
? ? ? ? 了解夫妻間吵架的原因后,如何將爭吵轉化為鞏固夫妻關系的契機呢?
? ? ? ? 首先,我們應當喚醒內心真正的渴望,了解自己爭吵背后真正的目的;其次,要與愛人進行親密的互動,了解愛人情緒背后的需求;再者,要勇于揭露夫妻間真正的問題,只有如此雙方才能在問題層面達成共識;之后,要解放自我和重建矩陣,突破原有的非黑即白的思維;最后,堅持行動。
? ? ? ? 通過閱讀學習,我懂得了沖突的目的,是幫助雙方解決問題,一旦大事發酵成了大矛盾,就會成為侵蝕關系的隱患。夫妻之間要有意識地培養表達感受的能力,這樣才能消除那些沒出口的敵意,讓愛情在理解對方中得到成長。如果他不愿意改變,或者沒有改變的自知自覺,那么就從自己開始吧!只有有意識地改變、持續地行動,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