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悠悠,華夏千秋——伊洛河畔破土而出的文明

小雅·蒹葭

有一條神秘的河流,幾乎包攬了一個國家或者是民族最初的燦爛文明。沿河而生的神秘傳說,和史實確鑿的王朝更替,使這一片土地如珍寶般,被珍藏在河南這部種族遷徙流轉的洪天巨著里。被我們時常撫摸,時常探索,世代傳頌回味著。

也沒有哪一個城市,低調得如一條隨性流淌的河,即使被冠譽“小中國”。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集宇宙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成為華夏文明的誕生地。“小”中國,也是中國,何來此譽呢?想必定有道理。

這里是偃師,這里是洛陽,這里是伊洛兩岸。我來過,我來了,我又來了。一來再來,一得再得。

有一首歌“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們都很熟悉,它來自一部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它的出處是詩經《小雅·蒹葭》。

只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首極盡浪漫的愛情詩歌,跟咱有什么關系?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據考證,這里所指的“水”就是指黃河。

然而,自從我見了伊河,洛河,和伊洛河,卻有了不同的看法。這詩當指伊洛河兩岸。黃河古以迅猛而得名,佳人在水中央一下試試?要命的。不信的話,我發一張一圖。

伊洛在此匯合

就是這么美,再追溯到先秦時期,光想想就醉了。

跟著歡喜奔走的腳步,不按章法,就從伊洛河開始吧。

一,伊洛河

“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陶灣鎮,流經嵩縣、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河,與洛水匯合成伊洛河。全長264.88公里,流域面積6100多平方公里。

洛河,古稱雒水,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內的伊河為重要支流,亦稱伊洛河,即上古時期河洛地區的洛水。南洛河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稱。源出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與藍田縣、臨渭區交界的箭峪嶺側木岔溝,流經陜西省東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鞏義市注入黃河。河道全長447公里,陜西境內河長129.8公里,河南境長366公里。流域總面積18881平方公里。”

以上信息來自百度。

經過洛陽的兩條重要河流洛河和伊河在洛陽偃師市楊村合流,稱為“伊洛河”,是黃河的主要支流。

關于在洛陽盆地交匯的河流的重要意義,“河圖洛書”所承載和留予后世華夏文明密碼,可以提供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

形態和沿河文明:伊河與洛河交匯后成伊洛河,呈人字形。而就在這個夾角,偏向洛河的地方,即是華夏第一王都——二里頭。

洛河、伊河匯流沖積出的伊洛三角洲,孕育出燦爛的河洛文明。

最燦爛的人類文明大都誕生于濕漉漉的水邊,華夏文明亦不例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都城即建于現在的伊河、洛河夾河灘西側不遠處。

二,華夏第一王都

華夏第一王都

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偃師市二里頭村,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垱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制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我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中國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有獨立起源的文明古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歷史唯一沒有間斷過的國家。但中國古代文獻中,有確切歷史記載,可以依靠的絕對年代只到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一些西方學者和疑古派一度懷疑夏朝的存在,

懷疑禹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一條肉蟲),甚至主張東周以前無信史,把中國的歷史一下子縮短了一半,卻有些讓人不能接受。為此,國家在“九五”期間,把夏商周斷代工程列入重大科研項目,重點任務是要理清夏商分界與夏代的歷史脈絡。自二里頭遺址發現后,學者們為此爭論了四十年,經“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新的考古發現與史書的相互印證,專家們認定,夏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后來被商朝取而代之。這意味著我們幾乎可以從二里頭遺址摸索到中華文明的起源了,明確寫出了孔子和司馬遷沒有搜尋到的中華“家譜”。

二里頭的發現,是一位學者徐旭生,唐河人。關于他的事跡與生平也可百度。

令人驚嘆的人,在這個歷經無數年,經過無數遍的地方。世代以來,有多少華夏子孫都不知道,我們最初的文明,就誕生在這里。這是照向后世文明的第一曙光,開辟華夏文明的第一條路。

三,商都遺址

我們所熟知的商都遺址,在鄭州。有多少人知道,在偃師這個地方,也有一個商都遺址,而且是商朝的第一個都城——西亳。

在偃師城西1公里、距“二里頭遺址”僅6公里的地方,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商朝早期城址,這就是人們苦苦尋找的商朝第一個都城——西亳。

偃師商城是目前夏商時期布局結構最清楚的都城遺址,它的發現為夏文化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也就是說,偃師商城的發現,再次確定了夏朝是存在的。

西亳又稱尸鄉:關于英雄田橫的史詩。

田橫:齊國貴族,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后,田橫與兄田儋、田榮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據齊地為王。劉邦稱帝后,退居至荒島隱居。

那個荒島,就是田橫島,現在所屬青島轄區。

后來,劉邦招降田橫。田橫前往洛陽的途中,至偃師的這個地方,停下來思索。他覺得,劉邦之所以要見他,并非惜才,是因為對他很好奇而已。或許一面之后還是死路。于是,決定自殺,請隨從帶自己的人頭前往洛陽復命。

后來,跟隨他的五百壯士聞得此訊,全部自殺生死相隨。

這史詩般的英雄事跡,現在還有當地的民間傳頌。只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那個特定的群體當中,才會發生這樣特別的事情。為后人所紀念,所敬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難得。是的,難得。當今世上,這樣的壯舉,簡直不可想像。

四,玄奘故里

在我國,有一部非常偉大的小說,不分男女老幼都非常喜歡,尤其是經典人物孫悟空。其中主題曲“你挑著擔,我牽扯著馬、、、”唱遍了大街小巷。而這部巨著的創作原型,即是來自玄奘法師的真實取經故事改編而成。

玄奘,俗名陳祎(yī),即是咱土生土長的河南人,確切地說,是偃師緱氏鎮陳河村。

玄奘是東漢名臣陳寔的后代,曾祖父陳欽,曾任后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陽);父親陳惠,身高體壯、美眉朗目,平時潛心學問,博覽經書,為時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縣官,后來隋朝衰亡,便隱居鄉間、托病不出,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稱贊他的志節。陳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個兒子,玄奘于隋朝仁壽二年(602年)出生。

唐貞觀三年(629年),二十七歲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經的征途。從此五年間,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淵源。在此期間,他懷念自己的祖國,于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帶著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啟程,于貞觀十九年返回故土。

關于他的履歷不再綴述。只感慨法師取要路途來回行程五萬多公里,歷時十七年,曉行夜宿,餐風飲露,歷盡艱難險阻,終于取得真經。

即使在當下這個交通和信息都極為發達的時代,聽起來依然相當勵志。潛心修行,專一致志一件事,做上十七年,想不成功都難。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有哪一個人哪一件事歷經過九九八十一難?

在玄奘故里的院子里,有一棵樹,一根兩葉,一半是槐,一半是皂角(可能有誤)。據說當年玄奘法師西行的時候,這棵樹就每年一點點生長的方向一直向西。突然有一年,樹開始改變生長方向,向東長。果然不久,就盛傳玄奘法師取得真經回到都城長安的消息。

也許,這只是家鄉人寄予法師的一種鄉思。而現今的我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相信有一種力量,一種超越現實的力量,在頭頂三尺的高度,護佑著圣僧的漫漫征途。

五,唐恭陵

這個沒照片,出于自己的習慣,廟宇,陵墓不拍照。

偃師的確無愧于小中國之稱,唐朝歷經近三百年,卻沒有想到在偃師這個地方長眠著一位被追封的皇帝。這座帝陵關乎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中國歷史上唯一稱帝的女性——武則天。

而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她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長子——弘。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國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東北2.5公里的滹沱嶺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之長子。公元675年,李弘隨高宗、武則天游幸東都時暴卒,年僅24歲,后被高宗追謚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有人說李弘是被武則天毒殺的,也有人說他是因病去世的。李弘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李弘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生于唐長安城感業寺,也有人認為是武則天二度入宮后懷孕生下的。李弘的名字大有來歷。隋末唐初,在道教民眾中有“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說太上老君將轉世為人主,化名李弘來拯救眾生。武則天把頭胎兒子取名為李弘,無疑對這個孩子寄托甚厚。

上面是教科書信息。

恭陵旁邊是李弘的妃子裴氏的陵墓,也被追封為皇后。

這是唯一一位葬在河南境內的皇帝,雖然是追封的。這讓人不得不思索他撲朔迷離被人揣測千余年的死因,是暴病還是被親媽所殺,也許永遠是一個謎。

然而,出現的這個猜測卻耐人尋味,為什么會有對于其親生母親的這種懷疑呢?

實在是因為他的這個媽太不尋常了,而在其去世十幾年以后果然登基稱帝。這不得不讓人再次聯想到身為長子的弘,如若不死,這個歷史是不是會被改寫呢?因為從史料上來看,他和其母親似乎并不親密,甚至于治政觀點是相悖的。或者是,互不欣賞。

后來一琢磨,現在都流行追溯原生家庭。一追溯,果然不同凡響,他的媽厲害,他媽的媽更厲害。

無論如何,英才早逝也是身為皇子最大的悲劇。借用一句話吧:愿生不復帝王家。也許,現在李弘已輪回轉世入某一個平凡的家庭,脫胎而生一個普通的孩子,享受著普通父母所給予的寵溺。

無論什么季節,無論什么心情,出去走一走,總是會有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收獲。這或許就是行走于路上的意義。

華夏文明燦爛而悠遠,身為子孫,有時間有心情去尋一尋根。探一探生命的源頭,是一件于身于心都倍加獲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8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08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74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6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7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6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7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0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26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1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2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4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32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9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高考作為全國選拔人才的途徑,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公平性。但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質疑高考的聲音也不斷。實際上,人才培養...
    飛春讀傳閱讀 798評論 7 9
  • 目錄 第十二章 挑起扁擔來 寧洺將扁擔抱在懷里,苦笑道:“您終于想知道了嗎?” 喬三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像是....
    青年太白閱讀 381評論 0 3
  • 慢慢有點接受這個工作了,除了沒有同齡人之外都還好,帶我的經理可能是因為可算有人來了,一天能叫我n次去跑腿什么的,反...
    行行出小白閱讀 8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