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記錄的癖好,上學時是用筆記錄,工作后用電子筆記。從小學開始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雖然開始是枯燥的流水賬,后來也總是斷斷續續沒有像別人那樣從不間斷,但至今也算是堅持下來了,隔三差五的還是會寫。鼓勵激勵一個人,為自己的沒放棄點個贊吧。
現在的文字記錄基本分三部分。
第一是電子日歷中的記錄,簡短幾個字,記錄每天都做了什么,主要是給自己明確時間概念和日后的回憶。好多事比如洗車、加油、踢球等日常瑣事,沒有寫進日記中的必要,但過幾日會回顧是哪一天做的,對日后有指導意義。如果不記錄的話我的時間感特別差,甚至記不清是一個月前還是兩個月前的事。有了這份日歷,每天做了什么一目了然,日后回溯時就好像把過去的一年重溫了一遍,非常有意義。
第二是日記或隨筆。現在的日記不像以前上學時,是為了應付學校的作業。現在已經不拘泥于僅僅記錄每天做了什么,除了最好每天都要寫之外,寫的題材非常寬泛。可以是每天生活的記錄,或是對近期熱點發表一番看法,也可以是心情記錄。與其說是日記,叫隨筆更貼切一些。這部分作用主要是練筆和整理自己的心情,強迫自己思考。
第三是影評、書評這類相對專業的領域。這部分我之前寫的很少,寫的也不好。想寫專業的東西還是要有積累和功底的,專業上的和寫作上的都要有。我過去總是覺得自己的文字很稚嫩,不敢去寫,即使偶爾寫了幾篇也羞于發表在公眾平臺上,怕被人家嘲笑。寫文字最重要的是多寫,學了再多理論不去實踐一點作用都沒有。不能因為怕嘲笑而不去寫和發表,須知萬事開頭難,不去開頭便永遠沒有提升的可能。
從這三部分開始,養成用文字記錄世界的習慣。網絡時代讓人們習慣了被動接受,但接受的信息五花八門,相比以前,要在其中鑒別、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反而更加費時費力。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被動接受的太多而主動輸出的太少。人不可能不經過大腦思考就寫出一段文章來,所以寫字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寫文字能讓人從紛繁的信息中暫時跳脫出來,審視自己的內心,發表自己的見解。
多讀,多寫,多思考。漸漸地,也就擁有了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