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概覽
體驗人:Tanya (等,共5個用戶:女4男1)
日期:2018.01.25
當前版本:v1.1.2
設備:iPhone 6 &?iPhone 7 plus
短視頻產品分析詳見《美圖Partynow短視頻拍攝工具產品簡析報告》
PART 2 用戶可用性測試+任務走查
(優化建議見part4)
【首次開啟app】
“氛圍是什么意思?”、“看起來是很簡單”、“顏色好暗啊”
-提示文案公式化,不帶情感;用戶初次使用,不明白濾鏡和氛圍到底區別是什么?
建議可以直接描述場景,如[氛圍選擇]:你的專屬魔幻特效;
-提示消失后,不知道應該先點擊拍攝、濾鏡、氛圍三個中的哪一個按鈕;
-左上角按鈕設置同樣重要,應該有提示;
【拍攝時段設置】
“我也不知道要拍2段還是4段啊?那就選自由吧。”“能不能拍幾秒就幾秒,現在選不出來?”
-點擊可更換時段設置的認知成本太高,未養成使用視頻拍攝習慣的用戶不知道此處可以點擊更換;
-2段就只能拍2段?我能不能拍3段?我也不知道自己要拍幾段呀?只有10s和30s選擇?這個地方的設置認知成本太高。點開之后增加了思考的時間,體驗不流暢;
【濾鏡選擇】
“誒?濾鏡太少了吧?沒什么特點”“拍完了,想換個濾鏡”
“這些(濾鏡)就是加一層藍色、黃色顏色蒙版那樣嘛?”
-不用點擊濾鏡按鈕,左右滑動就可以替換濾鏡。但哪個濾鏡我最喜歡?如何第一時間找到我上次用的濾鏡?這些濾鏡分別有什么效果?01\02\03這樣的命名方法對于用戶來說豪無用處。應用具體的命名:陽光(暖黃)、夏日薄荷(清新)之類的命名方式,增加記憶點;
-濾鏡的示意圖,選取圖片用意不明。
建議:選擇有代表性場景圖片如:(陽光)戶外草地、(酒吧)昏暗室內。或,同一圖片,不同的額濾鏡效果,能一目了然衡量使用效果。
-可以直接在濾鏡按鈕頂端現實當前濾鏡,加強用戶對使用效果的作用記憶。
【空間特效】
“我用6就不能用特效了嘛?那我用它干嘛”、“特效太浮夸了吧,不喜歡”、“這就是高科技?不好用,有點無聊”、“我不需要高科技,美就好”、“還是有點酷,想畫個形狀,但是手太粗畫不出來哈哈哈哈”、“空間特效我還要站起來用啊?這么麻煩?”
-首評名稱為[空間特效],二級頁面名稱為[空間氛圍],應統一。建議使用:[空間特效],氛圍用意不明。
-文案提示,太冷漠!
優化文案的應包含兩層意思:1、需要6s+ios11系統才能用、2、還很多酷炫特效可以免費使用
-大圖展示特效會讓用戶覺得:“需要下載?看起來很占內存?看起來很耗流量?”。其實效果大可不用專門的頁面展示,優化見part4
【拍攝】
“特效和音效不是一起的嗎?”、“太糊了清晰度可以調嗎?”、“拍人還挺美的,所以這個是專門用來拍人的嗎?”
-進入拍攝,應使用默認的拍攝濾鏡或主推的拍攝濾鏡,降低用戶學習和操作成本;
-先選特效還是拍攝中再選特效?
-特效只能夠拍人,使用場景偏少。
-[打勾]是什么意思?完成?還是下一步?。指示不明確,比預期的操作步驟多。
【保存分享】
“太慢了吧?要這么久?文件很大嗎?”、“音樂真心不知道怎么選”、“感覺是在強加音效”“音效太多吧,不知道選什么。”
-s1、s2都是精選有什么區別?同理,應該有情景化的為BGM命名;
-默認是啥?熱門是啥?大家都用啥?應該有適當的推薦,降低用戶選擇成本;
-保存視頻時間可以更快,可以考慮用一些特效動畫來減緩用戶等候焦慮感;
【分享】
-分享給朋友,文案為“看看我用PARTYNOW”拍的視頻吧,無吸引力;
文案目的:“是我拍的”、“很特別,和其他妖艷賤貨不一樣哦”、“你也應該一起拍”
-分享到朋友圈,該提示造成嚴重困擾!用戶只想白癡的簡單實用,并不想再分享的過程中還要判斷。此處應該職能判斷視頻市場。
-完成是什么?保存?返回首頁?點擊【完成按鈕】后,沒有任何提示表明視頻已保存至本地;所以該頁面的重點應該是【分享】;
-視頻拍攝完成后,【分享按鈕】的視覺優先級應高于【完成按鈕】,引導分享;
PART 3 整體使用感知
“看起來太個性,我應該用不了幾次”“看起來沒什么特別的”
“很慢,等不及”
“沒什么場合會想起來用”
“朋友圈小視頻最快!b612很可愛效果很多。”
“我用自帶的也夠了。”
-視覺表現
1)我采訪的用戶可能不與該產品的目標用戶完全吻合,所以普片覺得該產品的視覺偏暗。
2)動畫效果生硬:百分比顯示;
-其他
1)拍攝中點擊屏幕對焦,沒有實際效果?(或者有效果?但無法感知)
2)像素過低?如何保存最高清晰度?
3)真實速度和體驗感知的速度都偏慢。
4)手機會發燙(網上用戶說,耗電)
PART 4?交互優化
1、將美顏和定時放到首屏,將來功能增加,可以將更重要的功能放到首屏。讓用戶習慣此處的操作按鈕;
2、濾鏡的顏色顯示在頂部按鈕處,可以對常用濾鏡有色彩視覺上的印象感知;
3、濾鏡采用同一種背景圖片,簡單易辨別、對比濾鏡的作用效果;
4、左右切換濾鏡,濾鏡的名稱有2s顯示后消失;
5、該產品并不是以優化視頻為主,導入視頻名稱替換為相冊,更有查看已有視頻的欲望;(可用點擊率數據去驗證)
1、產品初期以簡單易用讓用戶最快上手為主,建議僅保留10s錄制,在分享的時候,可以省去判斷的時間,以視頻的形式分享到朋友圈及社交平臺,提高打開的幾率;
2、使用長的進度條,相比環形小圈圈,同等網速下,長條進度條的移動速度感知會比圈圈走的快,感覺會爽一些。
3、原[刪除上段]的按鈕,微微有些歧義,建議使用表達更精準的icon;
4、空間特效不用打開二級頁面,簡單在首頁顯示;
5、小圖展示,會降低用戶流量下載的心理負擔;
1、原音樂選擇,需要左右滑動很久才能知道大約有什么樣子的音樂。添加音樂,應在既定的優先分類下進行選擇,建議為5個左右,展開選擇具體的音樂;
2、右上角的[打勾]表示有歧義,打鉤=[下一步],不等于[完成],此處有歧義;
3、原[上一步]和[下一步]操作按鈕,不在同一視覺水平線上,造成了操作學習成本;
4、原[完成]按鈕,有歧義,點擊完成后直接回到首頁,所以此處直接顯示[再拍一條]就沒有理解成本;
5、原分享為一個按鈕,需要進行2步操作;現將分享平臺全部展示,能提高分享的效率;(可用點擊率數據去驗證)
五、結論概括:
產品設計中的交互設計同時應該考慮到產品功能的延展性,進行提前規劃,所以在不知道該產品的發展方向、市場目標暫不明確的情況下,本份產品體驗,僅基于當前v1.1.2版本交互上的使用體驗進行優化建議。
以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