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平
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不難發現,古代的科舉考試與如今的高考有很多相同之處,都屬于一個時期里相對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付出與回報成正比,有才華有學識是必須條件。所以,無論是古代的寒門子弟,還是現如今的農村孩子,要想改變命運,參加科考與高考是最好的途徑。
但是,科考和高考也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考試形式、考試內容以及錄取形式、錄取比例有所不同外,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在考試之前積累人氣。也就是說,你再有才華,沒有得到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推薦,也是不行的。所以,史書里有很多記載,一般來說,參加考試的人會提前一兩年進京,先結識名人,宣傳自己,積累人氣,參加考試并得到推薦,才更有把握被錄取。
比如,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心中懷著遠大抱負,自信滿滿進京趕考,結果就是因為沒有做好考前準備,一個毫不起眼的年輕人只能是四處碰壁,接連兩次名落孫山。
第二次落選后,陳子昂非常苦惱,又不甘心灰溜溜地卷起鋪蓋回老家。當他一個人在長安城里漫無目的地游逛時,遇到一位賣古琴的老者。據老者說,這把焦尾古琴是家傳的稀世珍寶,價值萬金。
老者周圍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大家都在議論,卻沒人真的拿出銀兩買下這把琴。陳子昂擠進人群,掏出身上所有的銀錢買下了這把焦尾琴。然后,他大聲向圍觀的人宣布:明日此時,自己將在這里公開撫琴,請大家務必賞光。
第二天,人們如約而至,把陳子昂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親耳聽一聽這把價值萬金的古琴究竟有多么的動聽。突然,陳子昂雙手舉起古琴,將它用力摔在地上,只聽“啪”的一聲,這把天價古琴成為了滿地碎片。
全場鴉雀無聲,都被驚到了。這時,陳子昂掏出一卷卷他的詩稿,高聲說:“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然后,他把自己的詩稿一一分贈給在場的人們。
不得不說,陳子昂這次的自我營銷非常成功。不久,他的詩文和才華就流傳開了,當時的京兆司功王適甚至評價陳子昂說:“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兩年后,在王適的鼎力推薦下,陳子昂順利考中了進士。
古代還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有推銷自己的經歷,只不過方式不同,遇到的機會不同而已。如王維因為善詩畫,通音律,一曲琵琶觸動了玉真公主,得到了公主的大力推薦而考得了第一名,白居易得到了顧況的推薦,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都得到了歐陽修的推薦等等。
陳子昂的故事以及這些被上流名人舉薦的事例,足以說明:有志于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們除了有才華,還需要帶著自己的好作品,找到公卿貴族、文壇領袖,向他們推銷自己。目的是給自己營造良好輿論,打響名氣。歷史上這方面的故事流傳很多,都非常有趣。
相比現如今的高考,“科舉”這個詞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很遙遠了。所幸的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僅可以通過歷史記載來了解科舉,還可以通過影像資料,甚至可以通過玩游戲通關體驗科舉考試,讓自己一步步從秀才、舉人到進士,再探花、榜眼、狀元,從中領略參與科舉考試的魅力。
早些年看過一部講科舉的紀錄片,詳實地展現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興革存廢過程,同時也講述了歷代王朝運用科舉手段“牢籠英才、牧馭天下”的做法,也解析了科舉舞弊手段與防弊措施等內容,讓觀眾大開眼界。
后來也接觸過一些涉及科舉的游戲,有的是以科舉考試的簡單題目,如詩詞歌賦方面的知識為主,玩家拿到考卷,點開桌子答題,動作刻畫非常生動。有的相對復雜一點,按科舉考試的種類進行,以選擇題的形式讓玩家選擇正確答案來進行,順利完成所有考試后,就可以贏得豐厚的經驗值獎勵了。
還有的游戲注重知識性,玩家針對各種五花八門的文化內容回答問題,最終通關后,即可成為狀元。這些涉及到科舉的大、小游戲,其特點基本都是知識性非常強,被有些人說“科舉游戲是史上最難通關的游戲。”可能是因為知識性太強,難度太大了。
但是,就目前所看到與科舉考試相關的游戲,基本都是模擬科舉考試的場景和考試內容展開的,主要的趣味來自答題通關,尚沒有發現哪款游戲中加入了本文前面提到的考前公關過程。
其實,考前公關這個環節,是參與古代科舉考試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考生們在這里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最終將自己的才華、人品、社交能力統統表現出來,得到考官的認可。
用現在的話說,這個考前公關環節,將考生提前融入了社會,讓考生在社交、營銷以及承受壓力等方面得到了鍛煉,社會經驗和心智都更趨于成熟,再加上考試中表現出來的才華,最終能考中的人,已經脫離了書呆子氣,屬于復合型人才了,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陳子昂。
從融入社會這個角度看,這也是古代考生與當今考生最大的區別了。如果影視劇編劇或游戲設計者們,能把考前活動這個環節納入,不僅可以加大史料的真實性,也能使觀眾或玩家得到更多的智慧,更能提升影視劇或游戲的趣味性。
歷史凝聚了古代先賢的智慧,文字是記錄這些興衰的傳統載體,影像、游戲更可以生動再現歷史場景。讀文字也好,看影視劇、玩游戲也罷,不管是哪種形式,重溫歷史,以史為鑒,始終都是后人行穩致遠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