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一項發(fā)明。
好的音樂,總能直擊人內心的最深處,灌溉心靈。
在我們人生當中,總有一首歌,定格住生命里的某個瞬間。
而有一些歌,在不經(jīng)意間,聽著聽著,讓人眼眶濕潤。
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音樂存在,讓我們不忘初心、追憶過往。
1.
小時候的歌
很小的時候,在山村里,音樂是一種稀有的東西。
后來,村里的那顆大松樹上安了一個大喇叭,音樂就響遍了全村。
這個大喇叭是學校和村委共用的“高級”設備。
在夕陽灑染天邊的時候,伴隨著家家瓦房上的裊裊炊煙,大喇叭的聲音開始響徹全村。
音樂四處飄蕩,從煙囪中鉆進廚房,從窗戶里漫進廳堂,在空氣中飄向歸鳥,最后消散在夕陽的余暉里。
這首飄揚的《魯冰花》,從此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那時候并不能聽得懂這首歌。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只覺得歌曲里面有些許悲傷,后來,聽了很多版本的《魯冰花》,都覺得有些悲涼。
2.
中學時的歌
初中之后,音樂開始感染大街小巷家家戶戶。
村里條件好的家庭,也有了VCD和音箱。
光碟和磁帶成了很多人的追棒,我也有了一部自己的收音機。
這時候,鄭智化的《水手》成了我們的流行曲。
我第一次聽到一首歌是一個男人帶著哭腔唱的。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 擦干淚不要怕 ? 至少我們還有夢···”
這一句副歌,成了我初中時的主旋律。
每每遇到什么困難挫折的時候,內心就響起了這一句歌詞。
而在當時,還有一首歌,讓我在失落時得以慰藉。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 ?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是的,就是趙傳的《我是一只小小鳥》。
3.
現(xiàn)在的歌
好幾年前,聽過李宗盛的《山丘》,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
只是把這首歌加入在歌單里,聽厭了某一首單曲循環(huán)之后,便隨機聽著。
有時甚至聽到《山丘》時,覺得這個男人像念歌詞一樣叨叨,干脆就直接下一曲了。
讓我對這首歌發(fā)生改觀的,是胡彥斌在音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里改編后的《山丘》。
對于這首改編后的《山丘》我也曾連續(xù)一周單曲循環(huán)過,不為別的,只覺得好聽。
直到不久前,無意中在QQ音樂的推薦歌單里,聽到李宗盛版的《山丘》~
或許是因為聽了胡彥斌的版本之后,記住了歌里的每一句歌詞,在聽到李宗盛開口的第一句時,我就被他的聲音吸引。
聽到一半的時候,我的眼睛竟然濕潤了!
這是一首需要歲月沉淀之后才能聽懂的歌,而當我意識到自己能聽懂這首歌的時候,覺得自己也已經(jīng)老了。
是呀,老了···老了老了!
三十年的人生里,有很多音樂帶給我過感動,有很多音樂前奏剛剛響起的時候,我就能回憶起第一次聽到它的時情景。
在此我就不一一細表了。
END
——————
文章創(chuàng)作:謹修
編輯排版: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