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檢視】
標題:【30天月度檢視】【第三階段】陳冠艾
#基本情況#(寫孩子的)姓名:MINGMING
年齡:9歲
小組:第1組
#第一階段30天目標及完成情況#
1、家長目標:早餐早起(10:30-5:30)+每日運動。
(1)完成情況:21天。
(2)爸爸的“艾心”營養早餐努力保持。
圖片發自簡書App
2、孩子目標:每天早睡早起(9:30-6:30)。
(1)完成情況:21天。
(2)MINGMING的“MING牌早餐”不斷推陳出新,每個周末都是一個美麗的期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妹妹生日當天,大家都忘了給妹妹準備生日雞蛋,唯獨姐姐沒有忘記!這是姐姐特意為妹妹準備的“年年有魚”彩蛋,送上姐姐所特有濃濃的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30天打卡的情況總結#
1.吃青蛙和吃番茄,都有點開倒車了,青蛙只吃了14個,番茄只拿下了3個。這跟爸爸沒有做好監督有一定的關系。
2.早睡早起的習慣基本已經固化下來了,早上已經不再需要別人叫起了。
3.下來要修正的是,早上起床后的習慣養成問題。
#授勛情況總結#
#空間管理情況總結#
1.之前整理過的書柜和書桌,都一直保持得很好。
2.其他地方就需要加強了。這里需要制定計劃,并且一個點一個點的落實、拿下,再進行固化。
#其他好習慣#(以上未提及的部分,可在此做補充)#
閱讀:90天左右的時間里,MING的所看書籍共計有37本,這閱讀量,幾乎是我近五年閱讀總量,想想都自覺慚愧。。。
#父母教練總結#
1.學了再多的好理念、好方法,如果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沒有變成了習慣,那都等于沒學。這個從學到行的轉化過程,非常考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溝通和協同。
2.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不能生搬硬套一些方法或模式,這需要我們真的用心去感受孩子、看到孩子、了解孩子,孩子之間沒有什么沒有好與不好,只有孩子行為在當下的場景的恰當不恰當(當然這也包含主觀的成份),如何協助孩子更有效的收獲我們覺得是“好方法”背后的真義。
3.自身需要才是最佳的動力,如何才能協助到孩子了解和找到她自己“需要”,如何在協助到她養成我們認為的良好習慣與她自身創造力之間得到合適的平衡,這似乎是我目前無法思考明白的難題 。
4.在“陪伴”孩子去走這“時間管理”踐行的這90天里,我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孩子,而是我自身,我對這個事的執行,其實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如果沒有小組成員和組長的監督陪伴,那估計中途就早已下車了。反思而看,那我們如何可以真的“協助”到孩子養成這些我們認為好而我們自己又都沒辦法完全做到的“好習慣”呢?這是值得我下來去進一步深究和處理掉的問題。
5.家長應該更重視自身的問題,而不是只“重”視孩子身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