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振委會推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晚飯后閑聊,兒子說:“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最近他特別愿意跟我討論哲理性的問題,但這似乎又跟哲理不太搭邊。
這問題使我一怔,“有些東西就是人們在認知有限的情況下假設和想象出來的,時間如果不存在,那么這世間來的東西是怎么來的?去的又去了哪里?”相信萬事萬物有生,有長,有滅才能珍愛眼前的一切。
“你去問問偉大的愛因斯坦就明白了,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只要能證明四維空間的存在,時間便不存在”。兒子淡淡地泡他的角膜鏡。
我不關心愛因斯坦的物理成就,是否能成為證實四維空間存在的基礎。但三維空間的我們,該如何去證明時間的存在與否呢?
窗外,馬路上車流如注,奔流的燈光把高低錯落的高架橋染得明黃瑩亮。疲憊的人們急急地往家趕;樓下做生意的小販停止了無精打采的叫賣,像海水落潮,喧嚷的街道終于在倒春寒的點點燈火中安靜下來。一天的時間,以這種不被人留意的方式,悄然結束。
剛剛過去的清明,紙錢、鮮花,還有不知從遠處哪個山坳里突然炸響的鞭炮。即將到來的五一,人們用滿懷的期待,給一年當中最好的出游季節做完美的計劃。節日,是一年當中時間的節點與標記。
大自然用它的春夏秋冬演繹嚴寒酷暑,風霜雨雪的變化,記錄著時間的流轉。渤海灣用它季節性的不同魚類資源,為人們做著,在飯桌上就能看得到的時間標記。
你看兒子,小時候你翹腳摟著爸爸的腰,在爸爸的肚子上用小手畫記號比身高。小腦袋一直從爸爸的腰畫到下巴頦。咱們又改成背對背比身高,你用腦袋尖撞我的后腦勺,現在你就要跟我一邊高了。這些不都是時間捋著你的額頭,給咱們做的痕跡么?
遠處的淡月,淺淺地露出半邊臉,如它在每一個沒有雨的城市夜晚,從沒改變。這眼前的永恒,是時間不存在的物證么?
人類對于地球是渺小的,時間,被用來度量人的生命。在浩渺的宇宙中,百年歲月,微不足道。這種短暫,即使從人類自身角度回眸去看,也不過“白駒過隙”,那要從宇宙的高度來衡量這渺小,是不是就可以被忽略成從未存在?人類肉眼所不及的,不也都被認為不存在么?這么說,時間做為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可以被認為不存在。
時間,就像人類內心的感受,摸不到看不見。感受是主觀的,那時間是不是也可以被看作具有主觀性?為什么同一環境中,有的人覺得時間過得快有的人就覺得慢?對于同一個人,回首過去,會覺得時間消逝的太快,展望未來,又會覺得歲月難熬。如果時間真實存在,那就不該有這么多不同的感受。從這個角度講,時間是不是因其帶有的主觀性而可以被證明為不存在?
無盡的夜空,我應該如何用你的名義,去證明時間是否存在?你的深邃是客觀存在?還只是我們受肉眼所限的一種錯覺?
兒子,你的降生讓爸爸感覺到,有愛在我身上同時降臨,就像當年你的爺爺奶奶之于我的到來和成長。他們給予我的,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才被我用雙手真切地接住。
這主觀性的情感,不會因時間的存在與否而被消磨。所以兒子,以愛的名義。無論三維,四維,時間都是存在的,而且它會因愛而永恒存在。
你看,從圓圓的蘋果臉,到棱角分明的男子漢,那不正是時間在你臉上鑿下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