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類人,總覺得全世界都跟他過不去,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敵人,都在跟他作對。
前一段時間,群里出現的違紀出群風波,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盡管大家都不想再提起這件事,但由此引發的一些思考卻讓我不吐不快。
事情的緣起很簡單,本已完成的文章(作業)超過了公眾號提交時間,按照既定規則,當樂捐50紅包,本應二話不說,認捐了之,以前很多戰友也都這樣做了。
但這位不但不交,反而理直氣壯地興師問罪。群里勸他的、說公道話的戰友,全部被視為與之作對,甚至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
現實生活當中,這類人并不少見,他們的觀點,就是認為這個世界出了問題。
這些人雖然都已成年,但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兒童時期,也就是所謂的“巨嬰”(又叫媽寶男)。這種思維的典型特點就是,凡是不利于我的,或者不認同自己的,都是不對的!
這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真相就是這樣!因為,他們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在他們眼里,地球就應該繞著他們轉!
有一句話說的好,我們每一個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他內心的投射!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惟有改變自己的內心,也就是要改變自己大腦里的軟件配置。
有一個著名的ABC理論是這樣說的: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對事情的詮釋,C是結果,也就是你的負面情緒。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不喜歡C的時候,往往都會去找A的原因,特別是與A的出現相關的人。
所以,我們很多人每天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處理、阻止、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B才是我們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比喻,樂觀者與悲觀者看到半杯水的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悲觀者看到半杯水時,會覺得“太糟糕了,只剩半杯水了”,而在樂觀者的眼里,則是“太好了,還有半杯水!”。
如果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惹你生氣了,讓你煩惱了,那結果會是什么?你的情緒會變得很糟糕,由此有可能引發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很多。而如果我們換一種處理方式,試著去理解或原諒這個人或事,不但自己的心情會好起來,還會讓自己的生活順心如意!
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一切人或事都是你吸引或者感召來的。當我們無力去改變一個人或所處的環境的時候,我們惟有改變自己!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們的心對了,世界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