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illiance_LL
很多人都說:你真有勇氣,居然跑去那么遠的地方工作!
也有不少朋友說沒想到你最終選擇了進銀行,和大多數人一樣。
也有人“笑著”問,這明明就是一份本科畢業你就可以獲得的工作,為什么讀完研了你還要去考銀行做個柜員?
其實,我沒有你們想象中的目標明確,也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讀研是因為當時覺得自己高考沒有考好,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也沒有去學習自己想要學習和解除的東西——體育。其實說實話我也不懂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體育?體育其實不等于跑步和校園里的運動會,競技體育很殘酷,專業運動員一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專業訓練和專業選擇,直到高中才參加運動的我已經太晚,不可能成為一個專業運動員。通過練習體育考大學,在家鄉家長甚至是老師的眼里都是差生找另外一條路進去大學。當時由于文化成績還不錯,所以老師也沒有去幫忙做反對我學習體育成為體育生的父母。就那樣,我依然乖巧的學習,不出眾的成績,考了一個地方性二本院校。
進入大學,我學習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當時我記得自己的第一志愿其實是思想政治教育,選擇這個專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中政治老師對我的影響。最終填報的國貿專業也是爸媽工作的廠里一個做外貿的姐姐給予我的指導。誤打誤撞學習了國貿專業,也為我現在的工作提供了幫助,經濟學學士學位,符合銀行招聘的專業要求。研究生學習的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與體育沾邊,與管理掛鉤,入學考試不考數學,是臨時準備考研的我最佳選擇。幸運的是我也考上了。
三年的研究生學習,一點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狀態,研一時候還比較充實,爾后我過著自己非常不喜歡的生活。安靜下來思考背后的根源,也不是埋怨原生家庭,但是我成長的環境在很大程度影響著我做出那些不正確和不好的選擇,在這三年的時間里我真的走了很多彎路,也做了不少讓自己后悔的事情。但是,付出了代價終究會讓自己成長一些吧。
我一直不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缺乏自我,沒有個性。進入銀行成為柜員就是隨緣。我找工作一直都是隨緣狀態,沒有做出明確的職業規劃,自以為都可以適應。大四實習有老師推薦,研一兼職有老師和師兄幫忙,研一暑期實踐有導師幫忙,研二實習實踐是自己面試得來的,研三的找工作一直都處于隨緣狀態。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考試、面試、資格考察、體檢等等一系列的折騰,最終確定了這份工作,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很高。我很感謝單位對我的接納,中途出現了一些變故單位依然對我伸出了橄欖枝,我真的很感激,也特別幸運因為自己是外地人,所以幸運的分到這個特別和諧又離市區最近的網點。所以,朋友問起我遠離家鄉工作的感受如何時,我總會說:因為是外地人,所以受到了格外的關心和照顧。這時候,會感謝外地人這個身份。有時候,也會因為這個身份有不同于本地人的感受,也會有失落,比如:假期不得回家、下暴雨獨守行里的寂靜、融不進的節日以及吃不慣的伙食。
總之,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其實差不多等于放棄了你之前所有的朋友圈和資源。從零開始,的確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但是,既然選擇了,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開始新的生活,結交新的朋友。
遠離家鄉工作最難過的不是工作,而是節假日大家都可以回家,而你一個人在行里宿舍。
銀行的柜員工作并不復雜,熟能生巧,時間久了技能就掌握了,想要成為突出的人,就需要多琢磨和練習。業務不斷在更新,系統也在完善,所以需要的就是干到老,學到老。
每天起身和坐下無數次,每天要舉手N次,每天要和世界上最臟的東西親密接觸。。。。。
早八點到晚六點半,中間休息一個小時吃飯午休,時間很長,精神保持高度緊張,錢不能出錯,錯了需要自己賠付,是的,我已經多給了一百塊出去,自己賠付了一百。
入行跟班學習,從最開始的緊張到現在得淡定,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馬上要進行崗前培訓了,期待培訓系統學習,掌握技能,獨立上柜。能把重復簡單的工作做到很好也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在銀行上班最大的感受就是你每天會看見不一樣的人,有單只手臂用左手把字寫的很漂亮的大叔、有失去四根半截手指的阿姑寫著漂亮的簽名、有每次都醉醺醺狀態來取錢的阿叔、有沒事就拿著存折來問有沒有錢到賬的阿婆大爺、有急躁不已的人、有不緊不慢的人。。。。。各式各樣。看著,會感慨。看著他們簽字緩慢,沒有辦法理解手機銀行的操作,會想起我父母,他們是不是也一樣?我能耐心對待客戶,難道就不能好好教會父母嗎?
以后,我會用對待客戶的耐心對待我的家人。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不易,以前總希望銀行工作人員辦理業務快一點,不要讓自己等那么久。可自己成了工作人員,才知道背后的不易。
尊重不同行業的人,耐心對待家人,熱愛自己的崗位,不斷學習——就是遠離家鄉的金融小狗之一的我的入行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