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在線訊(記者 郝日虹)9月23日,我校2017級師范生在音樂廳、科學會堂和八號樓的智慧教室等多個場地同上一堂思政課,共同聆聽楊宗凱校長與大家暢聊“信息時代的教育自信”。
音樂廳課堂現場全景 姜弈靈攝
信息時代、教育自信、歷史擔當、中國夢……在楊宗凱校長的思政課堂上,這些宏大的命題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他用豐富詳實的數據和生動鮮活的案例勾勒出的“教育信息化”遠景,讓同學們發(fā)現成就自己的精彩教育人生與實現“中國夢”之間的距離并非遙不可及。
“信息技術不止于炫酷”
“5G是什么?下載20部電影只需要一秒鐘。這種徹底顛覆網速概念的技術為支持移動學習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p>
“借助VR,我們可以全方位立體地觀察屏幕中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結構?!?/p>
“我國的準星高考機器人AI-Maths用10分鐘完成了北京文科數學卷,滿分150,它得了100分?!?/p>
楊校長主講的題目是《信息時代的教育自信》 姜弈靈攝
講臺上,楊宗凱校長不時穿插著各種鮮活生動的案例,從歷史視角、技術視角、全球視角三個維度,把信息時代的教育發(fā)展走勢梳理得清清楚楚。這一小節(jié)講完后,講臺的大屏幕上跳出一道選擇題:“你認為教育信息化對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意義何在?”楊校長讓大家拿出手機,進入云課堂選擇答案。
幾秒鐘之后,A、B、C、D四個選項的柱狀分布圖便出現在大屏幕上?!翱磥韯偛诺慕虒W效果不錯。600多位同學選擇了A選項,認為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一次歷史機遇。”楊校長說。
身為教育信息化專家,楊校長并不止于向同學們展示先進的信息技術,他更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在時代與科技的“催化”下,教育變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真的已近在眼前。身為師范生,每一位同學都應該認真思考:今后走上講臺,面對“數字原住民”的學生該怎樣教書育人。
“原來信息技術不止于炫酷!”聽了楊校長的思政課,一位同學告訴記者說,她對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以及“教書育人”這個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拔矣X得‘教育自信’這個主題抓的特別好。給我們設定一個‘未來教師角色’,告訴我們華師一直在為培養(yǎng)具備‘信息時代的教育自信’的師范生而努力,鼓勵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彩教育人生’……從這些角度跟我們談人生價值、談歷史使命、談責任擔當一點兒都不空洞。楊校長也說了,我們本身也是‘數字原住民’?!?/p>
原來思政課還可以這樣上
這堂近2小時的思政課,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老師們感慨“原來思政課可以這樣上”。
課前讓學生用手機簽到,統計到課率是多少;課中讓學生進入“云課堂”,指尖輕點,回答提問,即時測評教學效果;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實現多個課堂同上一堂課……楊校長不僅向同學們講解何為“信息時代的教育自信”,還利用信息技術讓他們體驗信息化教學的“魅力”。
“無需先入為主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與道理。課程內容與教學手段的彼此呼應,順勢引導,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自然就提高了?!币晃获R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楊校長說,他的這堂思政課,雖然只有他一個人站在臺上講,但背后有多個部門、學院、多位老師參與了集體備課。在不少參與了集體備課的老師看來,這是一個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升級”的過程:原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的事情,也不僅僅局限于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只要著眼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聚焦大學生的獲得感,以生為本,就能打破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單兵作戰(zhàn)”的傳統,讓每門課程、每位老師都承擔起育人責任,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發(fā)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