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李家小貓
很多人評價:“沈從文的文字,就像是一幅水墨渲染的遠(yuǎn)山近水,乍一看祥和靜美,可是仔細(xì)一看,這水墨上的一點(diǎn)紅梅,竟然都是血淚妝成,畫面原來是祥和做底色,凄涼為真本色。”
《邊城》正是這樣一本著作,它講述了在那個近乎世外桃源的茶峒小鎮(zhèn),由于“不湊巧”而錯失的婚戀悲劇,那撩人心緒的,不是別的,正是一份永遠(yuǎn)的緬懷。
在這里,看到作者筆下簡約與節(jié)制的溫柔,這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以清淡隱哀、優(yōu)美自然的筆調(diào),在那座與世隔絕的小城,悄悄勾勒出只屬于每個人的邊城、每個人的翠翠與儺送、每個人的愛情……”
邊城茶峒,這里的人都閃現(xiàn)著人性的光輝
夏志清評價沈從文的文字是“靜候天機(jī),物我同心”?!哆叧恰纺軌虬丫吧?、民風(fēng)和人物性格合二為一,人景相融。
不著痕跡,輕輕地幾筆就能把一個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類微妙的感情脈絡(luò)勾畫出來,把茶峒淳樸、自然而又健康的人性深深地刻畫在腦海里。
爺爺、渡船、孫女,一條黃狗,那個畫面感就像一部電影開篇一樣自然呈現(xiàn)出來,連帶著黃狗都可愛起來。
五十年的渡船,爺爺已經(jīng)把它融入了生命。老人因為渡船實現(xiàn)了自己的生命價值,河流因為老人,流淌的就不只是水,還有情。
一生只做一件事,渡一只船,守一座城,在這里那么自然正常,無需考慮所謂的人生意義。
這里民風(fēng)淳樸善良,爺爺絕不收一個銅子,若是有人心中不安強(qiáng)給,追著趕著也要退回去。讓人感覺到當(dāng)你被善待的時候,就是幸福的有意義的。
爺爺忠實地守著那條渡船,并且守護(hù)著與她相依為命的孫女。翠翠在沈從文的筆下也成為自然人性中最純真美麗的代表。
為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老船夫隨便為這可憐的孤雛拾取了一個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
她就像自然哺育的精靈,青山綠水給了她清澈透明的內(nèi)心。在面對愛情的時候,看到她作為一個少女的天真無邪、不諳世事,同時也細(xì)膩地描繪了她對自己愛情的堅守。
船總順順擁有大小四只船和一個鋪?zhàn)?,但他卻不同于別的商人見利忘義,正直和平,總是大方灑脫,慷慨而又能濟(jì)人之急。
他的兩個兒子養(yǎng)得極為優(yōu)秀,大老天保,二老儺送。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路。并不因為是船總兒子就嬌氣,隨船只充伙計,甘苦與人相共。同時愛上了翠翠,兄弟間沒有背后小動作,有的是坦誠相告。
一分教育的結(jié)果,弄得兩個人皆結(jié)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故父子三人在茶峒邊境上為人所提及時,人人對這個名姓無不加以一種尊敬。
邊城中的所有人都閃現(xiàn)著人性的光輝。每一個登場人物雖然如此地純樸,勤儉、和平、正直,但也有那么多的不幸來到他們身邊。
有人說可能是作者不忍太過于悲,控制著大起大落的分寸與尺度,不惜以大量筆墨來表現(xiàn)人性人情里美的一面,減緩了人們心理承受力的坡度。
悲喜無端而來,無奈而去。在悲劇中,許多人想要一個值得怨恨的人才能抒發(fā)自己的情緒。
但在《邊城》里,看不到一個壞人,也看不到一個圣人,出現(xiàn)在眼前的只是一個個熱愛生活的平凡人。
都是善良之人,這里沒有黑暗壓迫,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一定要門當(dāng)戶對強(qiáng)強(qiáng)聯(lián)合,儺送可以只要渡船不要磨坊,但為何翠翠與儺送近在咫尺卻早已是咫尺天涯?
其實美和悲劇從來就不矛盾,大多數(shù)時候悲劇故事里的人性美甚至更加突出。
這樣的悲劇貌似是一個誰都無法責(zé)怪的故事,給我們留下淡淡的哀傷。但仔細(xì)看來,也有跡可循。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jié)果卻又如宿命般的必然
有人說沈從文的《水云》飽含了對《邊城》寫作的心路歷程。
生命在生活中流動,我們生活中到處是偶然,生命中還有比理性更具勢力的感情。一個人的一生可說,即時由偶然和感情乘除而來,你縱然不迷信命運(yùn),新的偶然和感情,可將形成你明天的命運(yùn)。
翠翠的愛情悲劇有很多現(xiàn)實原因造成,也有人物處世方式的別扭,還有善的過錯和人物自身的脆弱所造成的。
總是忘不掉翠翠和儺送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太深入人心了,明明是很清淺的交談,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往情深,回味悠長了。
翠翠一直念念不忘和儺送的初次邂逅,然而下一個端午節(jié)再出場見到的卻是天保,也是天保最先向爺爺表明了心意,這個先后順序卻至關(guān)重要。
翠翠父母的自殺身亡是造成翠翠愛情悲劇的一條重要暗線,爺爺總想到翠翠那可憐的母親,眼睛里會釀出一汪眼淚。為此格外疼愛孫女,希望孫女能有一個好的歸宿。
天保先托媒人來說親,爺爺并不逼著翠翠早些拿主意,每次爺爺探她的口風(fēng),不是紅著臉生氣,就是裝作聽不懂,爺爺又不能替她做主,任憑翠翠一日日癡混下去。
時間蹉跎著,天保沒有得到答復(fù),卻得知弟弟儺送在更早之前也喜歡上了翠翠,兄弟二人敞開心扉,決定一起走馬路,為翠翠唱歌,看翠翠更中意誰。
可當(dāng)?shù)艿芤婚_口,便知自己再無可能。天保在深受打擊時獨(dú)身離去,卻不料意外溺水遇難死去。
天保的突然離世,造成了儺送和順順的心結(jié),這鼓氣惱一時化解不了。順順失去了一個好兒子,儺送失去了一個好哥哥。
順順和儺送內(nèi)心不埋怨?fàn)敔斒遣豢赡艿?,事情就此停滯??梢哉f天保的死是《邊城》中美開始消逝的時候,因為天保的死,翠翠和儺送的愛情也走到了懸崖邊上。
儺送對爺爺其實是有怨恨的,覺得是爺爺說話不利爽,彎彎曲曲的說話方式和磨磨唧唧的行事方式導(dǎo)致了哥哥的死,可是爺爺?shù)臒o奈與視角他無法得知。
爺爺以為歌是天保唱的,因為只有大老明確和爺爺說他喜歡翠翠,他以為大老是車路沒走通,決定開始走馬路唱歌。
爺爺哪里知道兄弟二人的約定呢?在爺爺無知無意的刺激下,大老難以面對這酸苦和無奈,加上他爽利的性子,排解不了是很難挨過去的。
爺爺怕自己等不到翠翠出嫁那天就死了,留下翠翠一個人該有多么孤獨(dú)害怕。他內(nèi)心太想讓翠翠嫁個好人家的單純心理,讓他不厭其煩地為之奔走。
天保死后,他也終于明白孫女的心。中寨人對儺送話語的誤傳使得老船夫心中仿佛被刺了一下。
但是,他仍然想成全翠翠的命運(yùn),懷著愧疚的心親自去向船總順順和儺送打聽消息的真實性。他搓著手,局促地陪著笑,直問到好性子的人都不耐煩。
順順近乎冷眼回絕,儺送的回答總是模棱兩可,態(tài)度也越來越不耐煩。讓他徹底斷了念想,他也終于相信了命運(yùn)的不可逆性。
爺爺在一切誤會發(fā)生后選擇自己默默地扛起一切傷痛與壓力,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最終心力交瘁,郁結(jié)而帶著遺憾離去。
每次看爺爺就看得眼淚打轉(zhuǎn)??上儤愕膬?nèi)心和善良到過于真切周全的特點(diǎn),最終并沒有成全自己孫女的婚事。
縱然因為善良到執(zhí)拗而導(dǎo)致的結(jié)果也好,處理方式太不爽利也罷。在當(dāng)今現(xiàn)實社會,其實也有很多老實人因為純良,說話辦事而格外小心翼翼。
怕驚擾人,怕打擾到別人,怕麻煩別人,怕對不起別人等等諸如此類生出的怕,小心謹(jǐn)慎行事,卻越小心謹(jǐn)慎越適得其反,容易生出枝節(jié)。很多時候優(yōu)柔寡斷,不那么利索而最終壞了事。不能說不遺憾的。
相遇是幸運(yùn)離開是命運(yùn),近在咫尺卻遠(yuǎn)在天涯
爺爺是最后一個會為他們愛情用力的人,但他也死了。爺爺去世后,翠翠可以說是一夜之間長大的。
翠翠在經(jīng)歷爺爺死去的巨變之前,處于一種混沌未開的狀態(tài)。雖然朦朦朧朧意識到內(nèi)心愛情的萌芽,她的內(nèi)斂害羞也決定了她不會去追逐,信仰簡單而執(zhí)著,喜歡儺送的事就連爺爺她都不敢說。
她從頭到尾都沒真正參與過關(guān)于自己感情婚姻的規(guī)劃,甚至不知道爺爺與兄弟二人為此所做的一切。
翠翠幾乎是完全沒有反抗,沒有選擇為自己而生活,但是也能看到作者埋下的伏筆,看到些許原因。
翠翠一出生就沒有父母,少女情竇初開,害羞與迷茫的心事無從訴說。即使母親在世,也未必會完全吐露心聲,何況隔代的爺爺,很多話不便直接坦露。
爺爺很疼她,卻始終代替不了母親。爺爺只明白她的嬌羞,卻不懂她的苦惱,不能像母親那樣給她關(guān)心、引導(dǎo)。
翠翠從小“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沒有人告訴她什么是愛,更不知道如何表達(dá)愛,她心里喜歡儺送,但她始終是在一種懵懵懂懂的害羞狀態(tài)。
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也不知該如何告知爺爺自己的想法。以至于媒人前后來了幾次,爺爺同她談了幾次,完全無果。
沒有父母引導(dǎo),沒有小伙伴能夠傾訴,沒有上學(xué)認(rèn)字,甚至從未走出過茶峒,不像大老二老去過外面的世界,一個花季少女所有的成長空間只在那渡船之間,只有爺爺和一條黃狗。
那她的愛情本來還可以由儺送直接來開化,來引導(dǎo)。
儺送也曾對翠翠展開追求,但他的努力也是極其有限的。兩年前,翠翠面對儺送時的活潑輕松已一去不返,兩年后翠翠再見儺送時的反應(yīng)是一味的害羞躲避。
儺送得不到翠翠的回應(yīng),加之儺送面對哥哥的死過于悲傷和愧疚,也有對父親的不服從,種種憋屈,他選擇了以離開的方式來回避翠翠的愛情。
天保溺亡,老人病逝,儺送遠(yuǎn)走,接連不斷的事件使那有限的努力終歸空無,只余遺憾。
二人之間沒有告別,真正的告別其實沒有長亭古道,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
最后翠翠被迫獨(dú)立,自我意識也得到覺醒,可落到她手上的,是難以挽回的破碎局面,除了被動等待那個“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的人,翠翠還有沒有別的出路?
儺送可以走出茶峒,在外游蕩療傷。翠翠只能呆在原地,不忍翠翠只是傻等,無望地等待,或者說命運(yùn)只能掌握在別人手里的感覺太不好了,希望翠翠在山水間渡船,依然靈動,有屬于自己的那份心靈自由。
故事最后“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讓多少人看過意難平。
時間可以治愈一切嗎?
或許即使去到再遠(yuǎn)的地方,你也無法離開你是誰,無法拋開你的心。
或許大概是日子久了,有些記憶慢慢被抹去了,也或許是時間溜走的同時讓人的想法有了改變,從前想不開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都變得可以釋懷了。
所以說,時間可能是一種解藥,它沖淡過往,告訴你答案,也帶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