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農村每當有什么紅白喜事的時候,辦事的主人家都會找很多村里人幫忙,這和城里花錢請人不一樣,能不能找來人幫忙,主要就看和鄰里之間的關系處的怎么樣,這時候就能體現每戶人家在村里為人處世的能力了。一戶人家可能要隔上好幾年才會辦一次大事,有的人家一輩子也辦不了幾回,所以有時候會格外的隆重。
請來幫忙的基本包括總管、支客、禮房、接客、菜房、打調板、飯房、調席、酒水、茶水、添飯、洗碗等等。每個崗位職責分工相對明確。
總管是總理各項事務,有時會幫主人做一些決策,一般都是村里比較有名望的人擔當,他們經歷的場面較多,對一些習俗和禮儀也更了解,通過他們的安排與協調,保證主人家的事情辦得合理而又體面,這是總管的職責也是他的榮耀。支客不一定會設,一般是主人家要有很多客人的時候才安排這個職位,支客僅次于總管,主要是管理和客人相關的事情,相當于二把手。主人在遇到不會處理的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請教于總管和支客,農村人也愛面子,酒席差點倒不要緊,但不能在禮節上有虧欠。因此,一些老規矩和習俗就在農村的酒席中傳承下去了。
禮房是收禮金的地方,一般會單獨設一個屋,靠著窗擺一張桌子,禮房一般設三個人,一人負責接收禮金并報數,某某某多少錢;一人負責給客人遞一支煙和主人回送的禮物,一般都是一包糖果,當然如果是白事的話,就只有一支煙而沒有回禮,這兩位一般都由主人的親戚擔任,因為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代表主人,同時涉及禮金,也只有自家人才最放心。還有一個位置,是留給記錄人的,他用毛筆在本子上記下來賓的禮金數。這個人必須寫一手好字,在農村要找這樣的人并不多,能勝任的一般都是村里文化比較高的人。他在正期的前一天,還要寫幾副對子掛在主人的大門上和窗戶上,一般從對子上就能知道主人家是辦什么喜事了。他還要寫一份執事薄,上面寫了每個人的崗位,是一份臨時的組織架構書。他在寫對子和執事薄的時候必然會被大家圍觀,平時調皮的孩子也會認真看人家寫字,平時大聲說話的人也會安靜下來,保持著一顆敬畏的心,這份榮耀是書寫者獨享的。這也是中國書法地位在民間的一個縮影,在農村,能寫毛筆字的人,就是能識文斷字的人,比較有地位。
送禮金或者說是隨份子在農村也被叫做送人情,所以記錄禮金的本子叫人情薄。而就是這樣一個本子,它既是一份禮單,也是一張社會地圖,記錄了主人的人際關系網絡。這個人情薄在事情辦完后會被當做一個重要的物品被主人認真保存起來。主人將來回禮就會把本子拿出來看看,這樣才能使自己回禮的時候不虧欠別人,看到這個本子時,很多塵封的記憶和故事也會活過來。
接客是按照主人預計的客人多少設定的,一般也是由主人的親戚優先擔任,或者是村子里形象比較好的人擔任,一方面需要跟主人比較熟,認識大部分主人的客人。一方面形象好,主人也比價有面子。接客的需要出門迎接一段,給客人遞上一支煙,告訴客人禮房在哪、酒席在哪開。因為事情不一樣,接客的工作也有些差別,一般而言結婚是最隆重的,設置的接客也最多,在新娘子到的時候,需要把新娘子的送親人接到貴賓接待室,把新娘的嫁妝搬進家。滿月酒和白事也頗為隆重。喬遷升學和祝壽則沒有那么隆重。
在九十年代,辦酒席需要提前好幾天準備,因為那時很少有現成的食材。而且因為交通不方便,遠道而來的賓客不能夠當天返回,會在主人家住上一兩晚。所以接客的還會去各家借被子,主人會把每位來賓安排到附近的親戚家或領居家休息。
菜房幾乎都是婦女的天下,一般由村里廚藝最好的婦女主持廚房的工作,其地位頗高,屬于幫忙人里面的三號人物。菜房里面有洗菜、切菜和炒菜,基本上每個人對每一攤活都能上手。當然,最重要的炒菜的工作還是由主廚來掌勺。有時候菜房也有男人的位置,一般都是做主廚的。
打調板的是臂力強大的兩位男同志,開席后,每人端一塊調板把每道菜送到各個桌上。
飯房呢,同樣也是女人的天下,一般是兩到三個人,主要負責蒸米飯和一些扣菜,相對于菜房,對廚藝的要求要低一些。在農村,扣菜是必須要有的,而且必須有好幾樣,比如梅菜扣肉,土豆排骨玉米面,糯米丸子等,一般至少有兩樣,若是主人家有錢,可能扣菜還會多一兩個。
菜房、飯房、打調板算是一個大類的,基本都由主廚管。
調席的工作主要是在開餐時上碗筷和菜。在早些時候,因為各家的桌椅板凳都不多,調席的還會代表主人去各家借桌凳,一般都是八仙桌,條形板凳。桌子和板凳底下會寫上桌椅主人的名字,借完之后好歸還。自己管幾桌,就要負責借到幾桌桌椅。
酒水是和調席分開的,由兩個人專門負責。在農村去隨份子也叫“走人戶”或者“吃酒”,所以酒的地位酒特別重要。農村吃飯有句話叫“怪酒不怪菜”,就是菜不好不能責怪,但要是酒不好,那一定是主人家不大方了。所以酒水是很重要的。一般一桌是一瓶白酒、兩瓶啤酒和一瓶飲料。對于小孩而言,飲料難得喝上一回,小孩吃酒就是沖著飲料去的。要是能把酒席上剩下的飲料帶走,那可是格外的高興了。現在大家對于酒水都沒有強烈的需求了,加上自己開車,酒水基本不喝了。
茶水、添飯、洗碗是最輕松的事了,一般都可以相互幫忙,有時會有一些親戚兼著,不一定有“正式編制”的。
一般辦酒席需要事先找風水先生看個日子,白事雖然來的突然,但也會盡量選一個靠近的合適日子下葬。擺壽則依壽星的生日。日子定下來后,還需要辦事在前一兩周開一個籌備會,一般包括主人和離主人近的親戚、總管、支客、主廚。籌備會大家會評估一下有多少來賓,照此估計一下需要多少食材和幫忙的人。
在婚禮上,會有一兩桌特別的飯菜,這是個新娘的送親人準備的,這一兩桌的葷菜要多幾個,都是專門為這兩桌的客人隆重準備的,一方面是盛情款待送親人,一方面也是告訴送親人,男方家里糧食豐饒,新娘過門后肯定餓不著。菜上完之后,娘家人的長輩,一般是新娘的姑姑,會拿出一個紅包給主廚,表示對飯菜很滿意,感謝大家的辛苦。主廚會把紅包分給大家,包括菜房、飯房和端調盤的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資越來越豐富,需要幫忙的人就少了,以前可能是一家兩個大人都要去幫忙,后來考慮到大家都要養家,一般是一家出一個勞動主力,只有關系特別好的鄰居和特別近的親戚才會全家都去幫忙。再后來,菜房和飯房就沒有了,而是專門找一支隊伍來做,他們會臨時搭幾個灶臺,還有全套的碗盤桌椅,主人家也不用找那么多人來幫忙。費用一般按照酒席的桌數結算。由于一次性碗筷的普及,洗碗的人也少了,只需要洗盤子的就夠了。
生產力的提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酒席也在漸漸地改變。酒席越來越城市化,那樣一種古樸的農村人鄰里間的互助也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