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知道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么講的。——考琳·麥卡洛
這個假期唯一沒有遺憾的恐怕就是用三天的時間閱讀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荊棘鳥》以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族史傳達了愛和命運的主題。小說的時間跨越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廣大的歷史背景,家庭秘密,禁愛在廣袤的德羅海達牧場上演。
書中從菲和帕迪·克利里的獨生女梅吉寫到梅吉的兒女。強大的故事背景,個性強烈的人物性格,令人遐想的澳洲大牧場,出神入化的動作描寫,傳奇的愛情······
? ? ? ? ? ? ? ? ? ? 請相信愛很深沉
“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在那荒蠻的紙條之間放開了歌喉。”
初次見面的時候,梅吉十歲,拉爾夫神父28歲,類似于一見鐘情。
拉爾夫被這個十歲的小女孩深深地吸引了,在他眼里,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她還要美麗的存在了,純凈得讓他無法把眼光從她身上移開。
我相信愛情,可以一見鐘情;我相信愛情,超越年齡的界限;我相信愛情,可以和上帝作對。拉爾夫愛梅吉,愛得勝過一切,可是他卻把梅吉以一千三百萬銀幣給”賣”了。
天主教的神父不能有愛情,不能有男女之間的情欲,更不能結婚。這不是廉價的愛情,很多時候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他放棄了愛情——自以為放棄了愛情,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至高無上的上帝。假裝絕情地離開了德羅海達。
梅吉恨他,因為愛得無可自拔。
上帝是殘忍的,梅吉漸漸長大,命運的不公上演在這個充滿悲劇性的家族。
首先是小弟弟哈爾的死,后來是德羅海達十年不遇的大火,把父親帕迪燒死了,緊接著哥哥斯圖爾特被巨大的公野豬壓死了。或許這是上帝故意安排的,為她和拉爾夫神父的禁斷之愛做鋪墊。
梅吉為了懲罰拉爾夫對她的愛,很隨便地嫁給了一個自認為和拉爾夫長得像的人——盧克奧尼爾,而且很低調地完成婚姻。婚后才發現結婚對象盧克奧尼爾和拉爾夫完全不像,當初覺得他像應該是因為太思念太愛拉爾夫了。
盧克奧尼爾直接就是人渣,簡直一個守財奴。盧克奧尼爾把拉爾夫每年給她的1000磅全部轉到他的賬下,而且對梅吉漠不關心,甚至冷淡無情。梅吉嫁給盧克簡直就是個悲劇,她不愛盧克,卻還是嫁給了他,折磨著自己。
愛情似乎真有種神奇的力量。我愛你,會不遠萬里尋到你的身邊,我知道你過得不好,你的痛苦傳達給了我。當梅吉在生命的邊緣垂死掙扎的時候,她口中一直呼喚著拉爾夫的名字,拉爾夫竟然真的就奇跡般地出現了。
多年后短暫的重逢,沒有任何甜言蜜語的互訴。拉爾夫匆匆看了梅吉生下的女兒朱絲婷,沒有多說什么,知道梅吉安然無事后便離開投入他的事業了。
梅吉痛苦地對拉爾夫說出了殘忍的話——
你們都一樣,就像毛茸茸的大飛蛾,在一塊透明得眼睛看不到玻璃后面,為了追求一團令人眼花的火焰而撞得粉碎碎骨。而假若你們真的飛進了玻璃之中,便落在火中燒死了。可是,留在清爽的夜空中,既有食物,又能生下小蛾子。你明白這些嗎?想要得到這些嗎?不!你們又回身去追求那火焰,毫無意義地撲打著翅膀,直到把自己燒死了事!
梅吉根本不愛盧克,而且永遠不會愛,盧克只是個替身,是對拉爾夫的懲罰。
盡管盧克是個糟糕透頂的人,沒有回來看過梅吉這對母女,整天想著他的甘蔗,對她們不聞不問,還有種嫌棄的情緒。但愛情總是充滿奇跡,哪怕上帝從中阻撓,也無法阻止相愛的兩個人,你愛我,沃特愛你,愛我的人總是會回到我身邊來照顧我。
"我還是很愛你,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忘歸期。"拉爾夫看著梅吉平安產下朱絲婷離開后幾個月,他又借著休假的借口找到了在麥特勞克度假的梅吉。
這一次梅吉成功地從上帝那里把拉爾夫偷到手了。在麥特勞克那短暫的幾天或許是梅吉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吧。拉爾夫忘卻了他的職位,屈服于謎一般的命運,愛她甚于愛上帝。
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至。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
請相信愛很深沉
? ? ? ? ? ? ? ? ? ? 最深的孤獨,是只有我一個人
“不得不眼巴巴地看著一種被毀滅的生活和一個被毀滅的人是令人悲痛欲絕的……”
世界上最大的孤獨,是你們都走了,只留下我一個。
《荊棘鳥》除了梅吉和拉爾夫悲劇性的愛情感人至深外還有克利里悲劇性的家族背景和隱藏的家族秘密讓人感到深深的悲痛。
梅吉的媽媽菲和梅吉驚奇地相像,多年后梅吉竟然走了和菲相似的路。梅吉有一兒一女,戴恩和朱絲婷。朱絲婷是盧克的孩子,戴恩是梅吉從拉爾夫那里和上帝搶來的,而且她為了報復拉爾夫,直到戴恩死去才告訴拉爾夫戴恩是他的兒子的真相。
菲不喜歡梅吉的父親帕迪,就像梅吉不喜歡盧克一樣,只是菲不討厭帕迪,帕迪也不像盧克那么愛財。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是替身。多年后,梅吉和菲一樣,把愛都給了兒子戴恩,對女兒不聞不問,就像菲當初對梅吉一樣。
克利里家族就像遭到詛咒一樣,最初死去的是哈爾,多年后是頂梁柱帕迪,緊接著是斯圖爾特,然后弗蘭克又被判了無期徒刑。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雙胞胎哈爾和詹斯被征入伍,戰爭中哈爾受傷嚴重,導致喪失了生育功能,從此詹斯一直陪在哈爾身邊,沒有娶妻。家里的其他男人都似乎對女人不擅長,也都沒有那方面的意思。整個家族,只有梅吉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可是戴恩到21歲的時候卻淹死了。整個家族的命運近似于一種被詛咒的悲慘命運。朱絲婷因為從小到大父親從來沒有來看過自己一面,更沒有見過他,對婚姻產生了厭惡。
老年的梅吉,近乎陷入了一種孤獨中——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最可怕的是上帝又奪走了她深愛的兒子,而且連兒子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拉爾夫在得知戴恩是他親身兒子不久后也離開了人世,這樣的孤獨,由她一個人承受。就好像是上帝故意對她的懲罰,懲罰她和拉爾夫的禁斷之愛、懲罰她奪走了拉爾夫的愛。
梅吉顯得很平靜,而且戴恩走了她似乎沒有顯得那么悲傷。似乎早就知道,上帝遲早有一天會把她偷來的都帶走。
她一個人孤獨地回憶著人生。
唯一的依靠女兒朱絲婷自從戴恩死后也一直沒有回過家看望她。
深深的孤獨,似乎已經習慣了。每天例行公事地進行著日常生活,還好母親還陪在身邊。梅吉從來沒有后悔過,她依然永遠愛著拉爾夫,哪怕要她承受半世的孤獨也愿意。
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尾聲
“飽受著輪番而至的旱澇侵躪;索取時,殘酷無情;花開時,絢麗爛漫;造化慷慨的年節,又不失豐饒。天底下再沒有哪一個地方如此怪誕離奇。”
書中一切都好像籠罩在一種獨特的氛圍中,可感可觸,隱隱能感覺到命運的變化多端。我個人感覺,宗教思想始終貫穿著本書。從一開始拉爾夫和梅吉的相遇,到最后梅吉煢煢獨立。上帝似乎一直在掌握著他們的命運,對拉爾夫的懲罰,對梅吉的懲罰,奪走梅吉從上帝那里偷來的拉爾夫的兒子戴恩的生命,甚至在戴恩活著的時候就已經伸出手要把他奪走了。戴恩長得和拉爾夫是那么像,簡直就是拉爾夫年輕時的翻版,而且捉弄人般地選擇了和拉爾夫一樣的職業,就像詛咒一樣。
總之,《荊棘鳥》是一部不可多得得文學名著,結構嚴謹,跨越背景宏大,語言富有詩意,不是悲劇卻勝似悲劇!最后,我想用里面最經典的梅吉說的話來結尾——
我們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擯棄的東西,即使這東西使我們痛苦得要死。我們就是我們,就睡吧這樣。就像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那胸前帶著荊棘的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我們制造了自己的荊棘,而且從來不計較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