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飛沖天】專題主編:
一家獨行走天下
元白珽《湛淵靜語》卷二:“近劉極齋 宏濟,蜀 人,遇誕日,必齋沐焚香端坐,曰:‘父憂母難之日也。’”后因謂自己的生日為“母難日”。佛經上也說過:“親生之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
今人生日,大多聚眾歡慶,酒酣耳熱之際,又有幾人想起當年“母危父怖”之境?當然,這世上又多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鮮活生命,或者這條活蹦亂跳的生命平安或者坎坷地又度過了一歲,肯定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之事。但在慶賀前后,為人子女者是不是也應該回溯我們來時“父憂母難”的不易、懷念我們的父母當年是擔負著何等的煎熬焦慮,才迎來我們安然踏進世間的復雜心境呢?
我生于農歷1970年二月初四,至于時辰,母親在世時描述當年生育我的情境時是給我說過的,雖然不只說過一次,但日后馳騁奔波,卻將這生命中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模糊了。詢問父親時,本就不拘小節的父親已垂垂老矣,更是不記得了。
去年回鄉為去世十年有余的母親修墓,和與母親同時代的鄰家二婆同憶母親當年的種種辛酸和不易,方才知曉了一些我出生時的概況,并推算出我誕生的較為準確的時辰,同時為我母親當年的悲苦淚流不止。
母親生于農歷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一,二十歲時嫁給當年已經二十三歲的我父親。那時他們都已經超過鄉間約定俗成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結婚年齡,實在是因為家境的原因:曾經叱咤風云的祖父母已經去世一年有余,曾祖已是耄耋之年,幾位小叔父均未成年,家庭還背負著歷史賦予的“累贅"和"惡名",所有的重擔幾乎要壓垮弱冠之年的父親。好在深明大義的我外婆,念及我祖父作為她的妹夫時曾給予她們家族的扶助,毅然作主將母親許配給父親,好讓“這個快要衰亡了的家族延續下去。”
可憐了我的母親,一腳踏進這個蒼痍荒涼萬般苦楚的家庭,承擔起上輩賦予她的使命,無論是無奈勉強的替代贖罪還是義無反顧的心甘情愿,反正從此踏進了苦難的黑夜,直至離開這個世界,都再也沒有真正享受過人生的甘甜。
大哥出生后一年左右,曾祖去世。母親至此失去了她在家族中尚可倚重的長輩,要全力承擔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和家庭收支,同時還要和父親一起下地參加大集體生產勞動,以磨斷肋骨的拼命換取裹養一家老小腸胃的食糧。
四年后二哥出世,家庭的重負日甚一日。二叔堂堂漢子,但身體多病,未能婚娶;三叔為謀生計,左沖右突,甚至遠赴邊疆圖謀生路,后學藝闖蕩;幺叔生性實誠,愚鈍木訥,自保尚難,家里的日子真是一日難過一日!
父親身為家族頭門長子,既要扶攜兄弟,又要撫養嗷嗷待哺的幼子,雖然在年少時蒙祖父福蔭曾習字讀書,但與后來遭受祖父的“階級成份”所背負的政治打擊相較,心中的哀苦就要大得多。
也許沉重的生活壓力逼使父親的心逐漸變得麻木起來。大約在父親卑微的心里,是再不奢望能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了,只要能讓一大家子都活下來,就是萬幸的事罷。
眼見已經快要臨盆的母親還在不停忙碌,愁眉苦臉的父親心中又多了一絲希翼:希望在生了兩個兒子之后,再來一個女兒就是個很不錯的狀況了——女孩勤快巴家不說,肯定不像男孩那樣如狼一樣吃食,況且長大出嫁時,按鄉間的習俗,有可能收到一筆數目不菲的聘禮。
農歷二月初的川北,已經是草長鶯飛油菜花遍開的時節,乍暖還寒。對于鄉間的農人,最有吸引力的自然是溫暖的太陽,大自然散發出的炙熱可以讓人不受寒凍之苦,但青黃不接只種不收的季節,饑餓的日子也是難熬的。
母親掐算著生產的日子,忙碌著家務,安排著坐月子時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抓緊準備著一切可以準備的東西。
臨近傍晚時分,已經勞累了一天的母親,吃力地斜挎著一篾簍家中僅存的紅苕,牽著才三歲的二哥,到離家一里地的田間的藏(音Zang)坑(蓄水的深坑,平時用作洗濯)里去淘(洗)。
因為是大家共用的緣故,藏坑邊沿泥濘濕滑。挺著碩大肚子的母親囑咐幼小的二哥遠遠地站在田梗上,自己背挎著裝著紅苕的篾簍,艱難地挪到藏坑邊上。母親小心翼翼地把篾簍從肩上放下來,然后再慢慢移動到水坑里,吃力地用木杵搗動。紅苕懶洋洋地翻轉著身體,在水的浮力和木杵的撞擊下,比平日里多花了兩三倍的時間,才慢慢被搗濯干凈。
雖然少了泥巴,但多了水分,特別是經歷了吃力的動作,母親在返回時背負紅苕更覺勞累。有點力不從心的母親只好把三歲的二哥當成拐杖,一步一步拖動著笨重的身軀,在天完全黑了下來的時候才回到家里。
放下一篾簍淘洗干凈的紅苕,母親馬上為一大家人煮晚飯。等在地里收工回來的父親他們吃飯時,母親又拾掇著一大鍋材料,開始邊吃飯邊坐在土灶臺旁邊燒起柴火煮豬食。
可能是干了重活,身體受到影響,或者本來母親的身體就不好,一鍋豬食還沒煮熟,母親的肚子就一陣一陣地疼。實在堅持不了的母親,給父親囑咐了幾句,就躺倒在床上。
大概是臨近子夜,經過一陣折騰,痛得大汗淋漓的母親,憑借自己生育了兩胎的經驗,在手忙腳亂的父親的幫助下,終于生下了我。
一看又是一個討吃的男孩,父親著實生氣得不得了,再加上家里也沒有什么吃的,父親把晚間母親吃剩的飯熱了熱端給母親,但產后的虛弱和連日來的勞累,母親對半碗紅苕葉子和著的紅苕煮的剩飯,實在是沒有味口,只得撫弄著襁褓中的我,唉聲嘆氣一陣,默默無語。
第二天天亮,父親湊過來看我,發現我卻是一臉萎靡,哭聲也是斷斷續續嘶啞無力。到后來,我只是睜著一雙大眼睛,不吃不喝,難受地蜷縮著。母親嚇壞了,極怕我夭折,以為是自己沒有奶水的緣故,催促我父親趕緊去找人借點醪糟來催奶。
家無粒米的父親,確實也找不出別樣辦法,只好出門去尋求鄉鄰的幫助。
二婆的兒子出生剛滿月,父親尋思著上她們家去借,興許二婆坐月時有吃剩的醪糟之類。那時稀少的糯米醪糟金貴得很,并且二婆家也只是比我家好過一點而已,存儲的糯米醪糟自然不多,早就在坐月的時候吃完。悲天憫人的二婆叫老實巴交的二公給我父親盛了一大碗紅苕醪糟,父親如獲至寶,歡天喜地端回來,分成數日給母親吃。
可是孱弱的我老是萎靡不振,被母親強喂進嘴去的奶水不是吐了,就是剛吞下去就拉出來了,到后來任憑母親再怎么給我喂奶,我也是不吞咽,只是有時哀哀地哭鬧。一連兩日,都是要死不活的樣子。到后來,竟然昏睡過去,再也不醒。
母親在我哭鬧時尚有一絲喜悅,因為能哭鬧畢竟表示還有半點生存的希望;但等到我悄無聲息紋絲不動時,母親便絕望地大哭起來!
看著似乎已經“不行了”的我,家中真的再也拿不出一角幾分錢去尋醫問藥,父親本就不抱任何希的心更加失望:埋了吧!父親對母親說。
母親哪里舍得?痛哭著用身體溫暖著我,自己拼命地吞噬著酸得眼淚直冒的借來的紅苕醪糟,希望給我充足的乳汁,好讓我在這個悲哀的世界活下來。
父親眼見著母親在作“徒勞的掙扎”,認為是我的到來給本就岌岌可危的家里憑空增添無盡的煩惱,便毅然決然將我從母親的懷抱里奪過來,裝進農村用來挑糞的糞篼,準備趁夜黑人靜時去亂墳崗里埋了。
一個苦難的家庭,本就自救無暇,一家子茍活下去的希望都十分渺茫,如果再為一個前途未卜的剛出世的嬰兒破釜沉舟,那將有可能讓整個家族都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個看似無情的父親,特別是一個家族的長子,不但要為自己一脈相傳的兒孫著想,更要時時刻刻牽掛整個家族。如果貿然為一塊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而掉以輕心,連累甚至毀滅了整個家族就罪不可赦!
一個柔弱的母親,哪怕十月懷胎有如重病在身,只要不是胎死腹中,嬰兒出世就尤如自己再生,鬼門關上也要去為幼子爭取在這個世上活下來的機會!
嚎啕痛哭的母親啊,眼睜睜看著剛出世才幾天的血肉就要被埋葬于亂石堆中,心痛如鈍刀割肉、亂棒敲心!如果可能,母親甘愿用她的所有,換取兒子的一條性命……
也許是母親嘩嘩流下的眼淚感動了索命的閻王,或者是前世積存的陰德換取了今世的善緣,在天黑之前,聞訊的外婆及時趕來我家了。
翻看了裹著破爛衣裳被放在糞篼里小小的我,對一貧如洗的我家了如指掌的外婆,拉住我父親,溫婉地商量道:我看這娃兒眉清目秀,鼻挺眼大,只怕老天也不忍要他的命吧?要不再放他幾天,是死是活就看他的命了!
縱使窮困得一無所有的父親,面對親骨肉也不是鐵石心腸,父親也只有答應了外婆。
但是我還是被認同是無可救藥的,只是遲點時間埋葬的夭折的娃,被掛在家門口的桑樹上。
二月春雨細蒙蒙地侵襲著薄薄的破爛衣裳做成的襁褓圍罩著的我,粗大的桑樹干上寬闊的桑葉積聚的雨水一滴一滴地流進我稚嫩的小嘴里,我仿佛在冷颼颼的天地之間吸收了異樣的靈氣,三天三夜默無聲息的昏昏欲睡之后,我居然驚天動地地大哭起來!
日日倚門而望的母親,驚喜地把我抱回了家門,就像失而復得的珍寶,斷了線的珍珠一樣的熱淚,洗漱著我冰涼的身體,二十八歲的母親,日日夜夜抱著我,再也舍不得放開了……
我自出生時遭此一劫,雖然不多病,但也體弱。 母親看我如此羸弱消瘦,處處體恤著我。后來,四弟五弟出生,母親仍然一如既往地愛我疼我。在我記事時起,我就知道母親對我的照拂:母親把她碗里的哪怕幾粒米飯或者一截紅苕甚至只是一縷菜葉,都要悄悄夾送到我碗里;數九寒天,母親冷得發抖,也要把她身上不多的衣衫分給我一件,自己只穿一件單薄的外套過冬;后來我長大外出,母親總是通過父親寄給我書信或者打來電話,反反復復再三囑咐我要吃飽穿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后來我結婚了,母親也不厭其煩地囑托我愛人要照料好我 ……
母親于二00六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在母親離世前的兩個月,我在病房里陪伴母親。隨時處于昏迷狀態的母親,一俟清醒過來,便拉著我的手,喃喃細語著感謝我、我們------她生養了的幾個兒子,母親感受到了“雀鴉反哺”的幸福……
在我已經走過的人生旅程中,母親陪伴我三十六年。三十六歲過后的我,是再也沒有媽的娃了!
也許,我過完這個生日,就走完了人生的一半,或者五分之三,甚至更多,但我一直會在生日這天,緬懷我敬愛的母親!
作者簡介:馮俊龍,簡書名:堅挺的鼻子 ,現居成都。有長篇都市勵志小說《樊二嫂操成都》、《樓樞》,散文集《蓉北日記》、《雜七雜八》、《馮俊龍詩歌集》、《生活是本教科書》等作品。現為【陽光國際文學】副社長,四川龍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歡迎關注:一飛沖天社區,每日熱點推薦那是小白大舞臺!
歡迎關注【一飛沖天】精品孵化器,人才聚集地
普通文章歡迎投稿:一家直言,旅游作品歡迎投稿:一家獨行。
歡迎加入一飛沖天社區微信交流群。微信xutd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