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聚焦不要的,抗拒不要的,是因為對要的不夠放任,我要的是成交,想的卻是萬一成交不來了怎么辦?
聽了放任的晃蕩因子錄音,發現我的主要問題出現在放任上面,這段時間聽點金術錄音,同樣證實了這一點,愿力解構圖里面,我的愿望三個維度都有問題,但最主要的問題在放任配套上。
老師一開始用三塊移動的木板來比喻放任的三個晃蕩因子,特別形象,我就是三個都晃蕩的,有成交的時候,會稍微好一點,在一段時間沒成交的時候,就晃得更厲害了。
1、煎反差。老師在課程里面用橫比來舉例,但我覺得我的主要問題出在縱比上面,常常拿過去成交多的時候,跟當下沒有成交,或成交少相比,覺得自己越混越差勁了,這邊就常常自扁,再則就是擔心,未來會比現在更差,更恐慌。
雖然我知道,之前那些好的狀態,它既然出現過,還會繼續出現的,因為場在形不滅,但眼前看到的事實都是,這些狀態沒有出現,有時候我在想,那些磁場是不是已經蟄伏了。
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如以前好,不夠好的自己,不配得到好東西,于是陷入常態性無法放任敞開接收的狀態。
2、熬時差。對于已顯化的東西,覺得沒什么,對沒顯化的,又患得患失,所以即便有成交,也不會興奮太久,加上成交不穩定,沒有安全感,所以總是聚焦在萬一成交不來了怎么辦。
創造定律說,你會得到你所持續聚焦的,不管是你要的,還是你不要的,所以我就吸引來不成交的局面。
一旦不成交,就晃得更厲害了,總是在想,成交什么時候來呀?怎么還不來,都過去好幾天了,會不會以后都不來呀?以后都不來怎么辦?下一單成交什么時候來?我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個僵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焦急的程度越來越重,直到下一單出現,才會有所減輕,雖然成交來了,但還是不穩定,所以又繼續下一個死循環。
這個是這兩年困擾我最主要的模式。
3、斗既成。能量不穩定,行動也跟著不穩定,結果成交也不穩定,穩定的成交才能給我帶來安全感。
這樣不穩定的成交,我一點安全感都沒有,總想萬一哪一天會全部消失,所以就特別抗拒不穩定的成交。
抗拒成交不穩定,結果不穩定成為常態。
所以我的死循環是:
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很多成交——有成交的時候,都聚焦在萬一哪天成交不來了怎么辦——吸引來不成交的局面——抗拒不成交,抗拒時間點滴流逝,成交還不來——越抗拒,就持續越久——現狀不夠好,自己不夠好。
為什么總是聚焦不要的,抗拒不要的,是因為對要的不夠放任,我要的是成交,想的卻是萬一成交不來了怎么辦?
如果我足夠放任,相信成交一定會來的,我就不會老是去問,萬一不來怎么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