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Linux的故事

我最早接觸Linux是2006年,那時還是高中。當時我對Windows下的破解技術(shù)很感興趣,那個時候看雪論壇很火,里邊有很多破解教程,我就經(jīng)常下載到電子詞典里看。其中有一本書破解方面的書第一部分講的是在Linux下破解,比如將scanf的緩沖區(qū)溢出漏洞,漏洞利用程序是用Perl寫的(而Windows下破解基本都用GUI的工具,比如Ollydbg,我電子詞典只能看文本文件,沒有截圖看起來很費事),后邊還有很多ShellCode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就去查了下Linux相關(guān)內(nèi)容,雖然不是很感興趣,但也感覺比較新鮮。

后來,我們教室安裝了投影用的電腦,因為我對電腦比較熟悉,鑰匙在我這。于是我經(jīng)常沒事就折騰,突然就想起了之前聽說的Linux。第一次安裝使用的發(fā)行版是很多人沒聽說過的ThizLinux,至于為什么是ThizLinux,原因很簡單。當時我去電腦店問有沒有Linux光盤,老板找了4張光盤出來,其中3張是Ret Hat的3張,另1張是ThizLinux。我一想反正就是裝來玩的,1張比3張便宜,就它了吧(沒從網(wǎng)上下載鏡像的原因是當時u盤還沒有流行,而且價錢很貴,我高三時買了個2G的u盤花了將近200塊,而當時我只有一個128M的mp3可以用來存文件)。因為當時沒有自己的電腦,但我們教室用了投影的電腦,我去網(wǎng)吧下了一個免安裝版(因為電腦有還原卡,每次都安裝很麻煩,如果安裝后需要重啟更沒法用)的VMWare,裝上了這個ThizLinux。

但教室的電腦畢竟不方便,尤其是不能上網(wǎng),簡單體驗一下各個預(yù)裝軟件也就作罷。印象比較深的是桌面環(huán)境是KDE(當時沒有概念,后來回想的),鼠標點開軟件后軟件的圖標在鼠標旁邊一跳一跳的,里邊有個叫Kate的文本編輯器可以選擇很多編程語言高亮方案,其他的基本都記不得了。后來我也嘗試安裝了Ubuntu 7.10,好像是在網(wǎng)吧電腦的虛擬機,細節(jié)基本完全忘記了。直到高中畢業(yè)我有了自己的筆記本,買回來幾天就裝上了Ubuntu 8.04(預(yù)裝的Windows XP還保留),自然那時是08年,Ubuntu已經(jīng)比較火了,同時比較有名的桌面發(fā)行版就是Fedora。家里也沒有網(wǎng),所有十分不方便,我曾經(jīng)去網(wǎng)吧把源里的deb包下到u盤里回來安裝,但經(jīng)常因為少下了依賴而安裝不上,后來索性不折騰了。

悲劇的是大一不讓帶電腦,我上學(xué)期就沒有帶。但悲劇地發(fā)現(xiàn)有同學(xué)帶來電腦也沒人管……那時我們專業(yè)有一個免費機房,但上不了網(wǎng),我們周末經(jīng)常去那玩(還有個收費機房,應(yīng)該是一塊錢一小時,比較大,印象最深的就是病毒猖狂,基本隨便找個機器插上u盤,都無一幸免)。系統(tǒng)是Windows 2000的,我就想著弄個虛擬機裝Linux。但試了幾個都用不了,費了不少事找到了一個支持Windows 2000的Virtual PC。

當時的記錄,下同
20081109
找到了
終于找到W2K下能用的V PC了,我都快放棄了.更讓我激動的是找到一帶gnu編譯程序包的LINUX LIVE CD ISO,這樣工具就全了,也不用再忍受計算中心病毒之苦了.

有次我下了個Puppy Linux,然后用虛擬機體驗了下,感覺這個發(fā)行版好小,里邊工具卻很多,挨個點開玩了玩。有次在大街上還看到有人賣Open Solaris的光盤,果斷買了一張,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真的可以啟動起來,界面和Linux相差不大。

20081107
光盤引導(dǎo)
學(xué)校那計算中心,我啥也不說了.今天卻發(fā)現(xiàn)一個好辦法,用光盤引導(dǎo).雖然是solaris的,和linux的看上去差不多.

當時我還是對Windows更了解的,無論是使用上還是編程方面。但當時我作了一個決定,把平臺全部切換的Linux,原因大概有這樣幾個吧:機房里的Windows系統(tǒng)病毒太猖狂,用起來非常難受;教材里C語言還使用VC 6.0開發(fā)編譯,用起來不方便;機房里電腦里的軟件都是盜版的,對盜版軟件很反感等等。當時寫了這樣一篇文章(現(xiàn)在看來有點想笑):

20081228
不得不考慮

也許對于一般用戶,用什么系統(tǒng)和軟件并不十分重要,然而對于另一些人,則至關(guān)重要,因為這與發(fā)展方向密切相關(guān).
想著最近發(fā)生的事,太多的要考慮,以至于我不知道從何談起.

還是熟悉的XP,不同的感覺,八年的馳騁,讓許多人為之震撼,然而它又能撐多久?
技術(shù)的落后無法挽救,越來越大的阻力終會讓現(xiàn)在只靠慣性運動的它.VISTA無法接任,唯有不遠將來的WIN7.也許會吧,但真的很樂觀嗎?我們到時候還會很自然地說“走,上網(wǎng)下個深度的WIN7”嗎?即使可以,我們還會這么舒服嗎.雨林木風(fēng)宣布止步了,其他的還會遠嗎?
更重要的是,學(xué)WIN底層和平臺編程也許會很糟糕,會有變化吧.能不能用起呢?......
種種原因,我作以下決定:
將開發(fā)平臺全部轉(zhuǎn)至linux,放棄開發(fā)和學(xué)習(xí)基于WIN API的軟件和技術(shù).放棄對WINDOW下平臺相關(guān)破解及逆向等技術(shù)的學(xué)習(xí)研究.放棄對其下病毒作技術(shù)性研究.放棄深入研究基于COM的腳本技術(shù).拒絕研究.net平臺,拒絕研究其內(nèi)核和驅(qū)動.拒絕研究WINCE WM 平臺相關(guān)技術(shù).
上述決定很痛苦,因為我曾投入相當多精力,而今卻要揮手離去.
我決定從寒假回校起以linux作為開發(fā)平臺和主應(yīng)用平臺,用WIN作輔應(yīng)用平臺,并爭取擺脫WIN.不再使用msoffice vc iis ie 等軟件.只給WIN分30G以下大小的分區(qū).
以后界面程序以QT庫應(yīng)用為主......

以及這篇:

20090206
盜版的反思

盜版,忘記了最初接觸是什么時候了,印象中有一個小插曲。在看一些臺灣教程時,常看作者提到過“D版光盤“,當時不太理解,還以為光盤還分ABCD四等呢,后來才知道其實就是“盜版光盤“。也許是因為今年發(fā)生挺多和盜版相關(guān)的事(從番茄花園,到XP黑屏,到微軟產(chǎn)品降價……)吧,應(yīng)該人們對這個詞已經(jīng)不陌生了,然而僅是知道這個詞是不行的。
  打開你的電腦,或者到網(wǎng)吧、機房或是一些小公司看看,看看什么是盜版吧。拿我?guī)讉€月前的電腦來說吧(因為那時的比現(xiàn)在的更有特點)。打開電腦,Windows xp系統(tǒng)就啟動了,這個系統(tǒng)也有點來頭。深度技術(shù)Ghost xp6.5,應(yīng)該是我高三下學(xué)期在電腦小店買的,安過多少次我也記不清了,而且每次安后我都要進行一系列麻煩的設(shè)置,直到我沒有看著不順眼的地方。里邊有我常用的軟件(其實有些很少用,但看起來舒服),如Office2003,F(xiàn)oxit Reader,Autocad 2004,Photoshop6.0,VC++6.0,WinRar3.71,3dmax8.0,Mathematica5,VMwareWorkstation6.0,玩轉(zhuǎn)手機,一直感覺挺不錯的,雖然我知道這些都是盜版的,而且其價格不菲。我也習(xí)慣上網(wǎng)下載軟件時找“……破解版”“……特別版”之類的,而且因為有幾個喜歡的軟件一直找不到破解版的而十分郁悶。我想有許多人都也都是這么想吧,會認為怎么會有人傻到花幾千甚至幾萬去買一個軟件回來。但當真冷靜想這些時,不由得有些怕了。
  我寫過軟件,當然知道一個能讓crackers為了破解它而不擇手段的軟件是多么艱辛;我也學(xué)過破解軟件,當然明白破解一個用商業(yè)加密技術(shù)保護的軟件有多么困難。然而他們都沒有錯,一個為了謀生,為了計算機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發(fā)展;另一個則更為高尚,他們?yōu)榱塑浖钠占埃冻瞿敲炊鄥s很少在乎個人利益(如果不信去網(wǎng)上找一找相關(guān)資料吧),如果沒有他們,中國恐怕二十年之后電腦也不會這樣普及(雖然硬件越來越便宜,但軟件的價格成倍上漲,想想吧)。然而結(jié)果呢,我們看上去是占了便宜,而實質(zhì)上則是主動放棄了一次又一次機會,使國內(nèi)相關(guān)技術(shù)水平被落得越來越遠。
  前些日子在學(xué)校時,我打算下載一個XPsp3系統(tǒng),但我在gougou翻了幾十頁也沒找到一個能下載的連接,這不禁讓我心為之一震,當然我知道如果想下一定可以找到,但我也知道遲早有一天會找不到的。系統(tǒng)這樣,軟件又有什么區(qū)別,到那一天我們怎么辦?尤其是一個學(xué)軟件工程的人,到時候連操作系統(tǒng)都買不起,自己寫一個嗎,笑話。
  再次打開VC++6.0感覺更加別扭了。如果不是書上用的是它,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去用,我寧可用EditPlus + gcc,而那個EditPlus也是盜版的,我無語。我不得不承認在Windows下,離開盜版的日子是沒法過的。況且連系統(tǒng)都已經(jīng)是盜版的了,又何必在乎那幾個軟件呢?
  臨回來時,我下了一個Window7測試版和一個Ubunbu衍生版,想試一試哪一個更好用,因為我還沒有作好離開Windows的準備,同時也想體驗新技術(shù)了。但一件事使我放棄了嘗試Win7的打算。電腦又感染病毒了,一塌糊涂,手邊也沒有什么東西,害得我丟了許多東西。我受夠Win下的病毒了,僅一個學(xué)期我的U盤就被感染不下幾十回。我不怕病毒,尤其是那些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的病毒,我只是不想把時間和精力扔到那沒有用的東西上。當然Linux下也會有,但至少我用不著提心掉膽地動不動就懷疑是不是又感染病毒了。
  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其它更好的選擇了,我不想再用看著就別扭的Windows了,也不想弄其下獨有的技術(shù)了,包括我我高中費盡心思學(xué)的Win32編程和平臺軟件破解,還有基于COM對象的腳本,等等。我突然發(fā)現(xiàn)離開了Windows,我?guī)缀跻粺o所有。但也許這樣會輕松些。
  但種種原因,我還離不開Windows,離不開盜版。mtk手機同步工具肯定是沒有Linux版的了,U盤量產(chǎn)工具也一樣吧,下學(xué)期還學(xué)什么3dmax,我都快瘋了,放著專業(yè)課不學(xué),學(xué)這種不可能用到的東西,還有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怎么能讓它識別出攝像頭,……。
  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許多時候不用盜版的東西也能輕松地解決問題,我也習(xí)慣了這種方式。感覺一些事情挺好笑的,也挺正常的,分怎么看吧。前幾天去書店看一看,還是那些書,盜版軟件不可能不流行,或者說如果一個商業(yè)軟件如果不被破解就永遠不會流行起來。突然想來老師的那句話,我發(fā)現(xiàn)有人買盜版的OS/2,回去告訴他們,他們興奮地蹦起來,OS/2終于有盜版的了!前幾天我真的有興看到os/2的界面了,的確,是圖形界面的鼻祖。
  不管怎樣,感覺中國的軟件事業(yè)的前景還是很堪憂的。一個幾乎完全模仿別人的軟件也會成為“國人的驕傲”,獲得各種獎項,我無語。開源的東西到國內(nèi)多半就變成商業(yè)的了,我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如果有一天盜版會從中國消失,我想……,我應(yīng)該不用想了,至少我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直到大一下學(xué)期,我終于有了自己的能上網(wǎng)的電腦了。立即將原來的Ubuntu 8.04改成Ubuntu 8.10,但當時用的是一個Ubuntu衍生版,貌似是以C開頭的一個名字,鏡像2G多,黑色調(diào),源還是Ubuntu的。然后平時就使用Ubuntu,很少用Windows(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把Windows刪掉的)。當時的截圖很難找到了,找了半天翻出來一個能看清的:


這張是當時用Dropbox時寫了篇文章( http://osily.lofter.com/post/161c56_3dfe4a )截的,鸚鵡螺文件瀏覽器。這個綠色的主題我用了一年以上,當時還自己將一些圖標換成更好看的,現(xiàn)在看還是有些感情的。

然后想起了輸入法。Ubuntu預(yù)裝的是SCIM,感覺不大好用。當時比較流行的是Fcitx,但感覺那個輸入法狀態(tài)條很丑(細細的,顏色慘白,最左邊有一只小企鵝。幾年之后這個狀態(tài)欄變好看了。)有次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輸入法,叫yong(小小輸入法)。裝上后十分吃驚,又好用又美觀,論壇里還有很多漂亮的皮膚。

當時寫的文章,開始:

20091019
小小輸入法
終于可以換個輸入法了,fcitx用了一年多,不是因為它有多好,而是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了。之前試了三四個輸入法,不是太慢太大就是功能不全,有的兼容性還有問題……
昨天又重試了一下小小輸入法,感覺有不少長進,終于可以換上了。感覺除了模糊拼音它沒有,我再不需要別的功能了,另外平時很少用拼音,有沒有也無所謂了。
首先界面上,這是我見得最好的,雖然界面并不能作為選擇的第一標準,但常用的輸入法,界面自然比其他軟件重要的多,在這一點我實在無法忍受fcitx。它可以換皮膚,這在linux下似乎絕無僅有,因為這,我特意自己做了幾個皮膚,但遇到點問題直到剛才才基本解決。
在我看來比較好的特點:
碼表txt格式,易于修改。
用戶詞匯和主詞庫分開,易于備份。(fcitx就是合并的,很麻煩)
可以很容易地外掛詞庫,而且詞庫里只寫詞就可以了,而不用寫碼。
安裝方便,還可以外掛。(當初安fcitx真是費勁,亂碼問題都折騰我好久)
界面不錯,設(shè)置方便。
體積很小,速度也可以。
跨平臺。(雖然Windows下我想會用搜狗五筆……)
更新較快。(fcitx幾年了也沒把全角字符問題解決了,無語……)
論壇比較活躍。
這些對我來說就足夠了,沒什么太高要求了……
貼幾個圖:


(有點像“綠色軟件”,安裝后只是把主程序鏈接到/usr/bin里,一些詞庫會拷到家目錄。)



(這個功能可能需要完善一些……)



前兩個是自己從搜狗的改的。搜狗的皮膚真不少,如果能寫個程序自動轉(zhuǎn)換就好了……
狀態(tài)條在這個主題下顯示不正常,也不習(xí)慣用,就讓它隱藏了,另外這讓做皮膚輕松了許多。

當時寫的文章,結(jié)束

還寫了一個搜狗輸入法皮膚轉(zhuǎn)小小輸入法皮膚的工具(http://osily.lofter.com/post/161c56_3dfe2c)。

當時喜歡逛Ubuntu中文,有個子版塊是Arch,開始時沒注意,后來有次進去看了下,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人從Ubuntu轉(zhuǎn)到Archlinux的。當時學(xué)校事情也比較少,平時也沒事情做,就也嘗試下Archlinux,那時是09年。先在Virtualbox安裝,比較順利,當時寫的文章(博客周轉(zhuǎn)了好幾個地方,居然還能找到):

當時的文章,開始:

20100108
安裝archlinux
按這系列文章(dante.im/archlinux-on-virtualbox-note-2-setup)安裝,果然十分順利,雖然中間也遇到一些文章,還是比較方便地解決了。安gnome時下載了300M+的東西,又是在virtualbox里,用了不少時間,又因為中間有一次虛擬機出錯,重下了一回,源不好用,中途換源,最后總算看到桌面了:



尤其是這回分區(qū)和網(wǎng)絡(luò)都沒有出任何問題,配置文件也沒有太大的改動,總體感覺并不難。總結(jié)起來,大致步驟:
1.啟動后,以root登陸,運行/arch/setup運行安裝程序:


2.進入1,選擇cd,2可以先不管,3分區(qū)格式化,4選擇包,5安裝包,6設(shè)置系統(tǒng),7安裝grub,就完了。但也不像ubuntu那么容易,3就不好弄,可以看下http://antimalicious.blogspot.com/2009/04/archlinux.html
習(xí)慣就行了,也不算很難。
再就是7了,現(xiàn)在可以不設(shè)置太多,設(shè)置點基本信息,再就是設(shè)置下源,當然這些也可以在安裝后在設(shè)置。


3.重啟后以root登陸,不出意外就可以繼續(xù)了,如果以lan聯(lián)網(wǎng)不用設(shè)置就能上網(wǎng),不然就要設(shè)置了。然后更新:
pacman –Sy 讓pacman將本地的包數(shù)據(jù)庫與遠程的倉庫進行同步
pacman -Su 是對系統(tǒng)自帶的包進行更新。
pacman -S xorg #提示沒有這個包,但提示一些,安裝就行
pacman -S hal dbus
/etc/rc.d/hal start
startx
這就進入了一個圖形環(huán)境,非常簡陋,有三個xterm,一個時鐘如果鼠標鍵盤能用就沒問題了。
pacman -S gdm
pacman -S gnome
然后改/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network netfs crond hal dbus gdm)
重啟后如果正常就進入gdm里,登陸(以非root,之前要創(chuàng)建)就能進入gnome。
再安幾個軟件試試,有的軟件找不到,不知道是包名稱錯了,還是源沒設(shè)置明白。但安裝的包版本都比較高。
因為沒安裝額外的包,感覺有點別扭,shell的補全奇差,但估計能設(shè)置好。

當時的文章,結(jié)束。

但在實體機安裝就比較痛苦的,主要是顯卡驅(qū)動非常麻煩,我的筆記本顯卡是ati x2300,費了不少勁才把X啟起來并把分辨率弄對,但用起來還是比Ubuntu卡(當時流行跑glxgears,結(jié)果一直比之前在Ubuntu的低)。安裝折騰了我將近兩天,然后發(fā)現(xiàn)使用也比Ubuntu麻煩,比如無線網(wǎng)卡驅(qū)動和藍牙驅(qū)動折騰了我好幾回,顯卡驅(qū)動性能一直感覺有問題。裝的是64位系統(tǒng),但當時Archlinux是沒有multilib的,如果想使用32位軟件需要chroot等方法,十分不方便,而有幾個軟件是沒有64位的。其他的小問題就想不起來了。但慢慢也習(xí)慣了,主要是感覺系統(tǒng)輕巧了不少。當時用Ubuntu時經(jīng)常感覺系統(tǒng)預(yù)裝的東西太多,想刪一些,但包太多不知道都是什么功能,刪錯了就會出各種問題。而Archlinux預(yù)裝的包很少,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

后來就感覺Gnome特別臃腫,而且看起來也沒有Ubuntu的好看。有個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是Gnome左上角的菜單上有幾個我從來用不到的Avahi相關(guān)菜單項,看起來十分煩人,但沒有辦法單獨卸載Avahi相關(guān)的東西。于是就慢慢不想用Gnome了。當時逛論壇很多人用輕量級WM,我也嘗試了好多,基本能裝上的都試過了。試了幾個發(fā)現(xiàn)openbox不錯,配上tint2,很簡潔,資源占用也上,于是用來幾個月。后來有看到很多人推薦平鋪式WM,之前我用不習(xí)慣也不想記那么多快捷鍵,基本上裝上看一眼就卸了,這次又重新裝上試一試,發(fā)現(xiàn)dwm比較合我胃口。主要是體積小,印象深刻,代碼一共不到2000行,編譯后好像只有17K,內(nèi)存占用也很少。于是用它取代了openbox和tint2,從此再也沒換過,直到后來我不再使用Linux的GUI環(huán)境。

期間也聽人說Gentoo很好用,我也試了試,在Archlinux上編譯,然后直接使用Archlinux自己的內(nèi)核把Gentoo啟動起來。因為當時我已經(jīng)不需要編譯Gnome之類的大家伙了(當時用的openbox),安裝十分順利,也直接切換了過去。

當時寫的筆記,開始:

20100304

gentoo安裝和使用體驗

進行了將近一天的驚心動魄的升級后(很慶幸系統(tǒng)沒有掛掉,而且感覺更快了),終于想靜下心來把一個星期以來的安裝、配置以及升級gentoo大致寫出來,一是想紀念一下,另外也許對其他想用gentoo的朋友有一些參考價值。
我使用linux不算很長,大概用了一年半的ubuntu和一年的archlinux。用archlinux時逛論壇經(jīng)常有人談及gentoo,好像用gentoo的都是高手。當時感覺可笑,各各發(fā)行版區(qū)別都那么大嗎,之前用ubuntu轉(zhuǎn)到archlinux也就是顯卡驅(qū)動那碰到點問題,其他都比較順利,gentoo又能難到哪去呢?另外gentoo安裝軟件都是要編譯的,我的本性能也不好,就想如果以后換了新的再考慮吧,所以中間雖然想了幾次,但一定沒有嘗試。
一個星期前(2010 3月4號),我把mplayer和ffmpeg都手動升級下,發(fā)現(xiàn)編譯起來有點糾結(jié),mplayer需要ffmpeg的源碼,但ffmpeg還要單獨編譯,后來讓mplayer用ffmpeg的so后升級ffmpeg后mplayer居然掛了,重編了幾回才弄好。系統(tǒng)里有好幾個包都自己編譯,主要是想去掉不用的依賴,但手動維護太麻煩了,于是又想到了gentoo。當時已經(jīng)10點多了,于是想第二天開始著手。
廢話完畢。

之前的硬盤分區(qū)就這樣的:
/dev/sda1 ext4 6g /
/dev/sda2 2g 未使用
/dev/sda3 ntfs 30g
/dev/sda4 jfs 66g /home
其中/dev/sda2是以前的swap,但后來不用休眠功能后感覺swap意思不大,就不用了。其余的三個分區(qū)都比較重要,基本動不得,這給怎么裝啊。想來想去,先用sda2試試吧,如果裝不上就沒事了,裝上再進一步考慮吧。
于是把sda2格成了reiserfs(某人說這種格式好,但我從來沒用過,正好體驗一下)。下載 stage3-i686-20110301.tar.bz2 和portage-latest.tar.xz。(前一個文件一周一更新)(我用的32位)
國內(nèi)的鏡像有:
http://mirrors.163.com/gentoo/
http://mirrors.sohu.com/gentoo/
http://mirror.bjtu.edu.cn/gentoo/
http://mirrors.xmu.edu.cn/gentoo/
這兩個文件可以在里邊找。

把sda2掛在/media/z上,并把文件放進去:
sudo mount /dev/sda2 /media/z
sudo tar xvpf stage3-i686-20110301.tar.bz2 -C /media/z
sudo tar xvpf portage-latest.tar.xz -C /media/z/usr
準備chroot環(huán)境:
sudo mount -t proc none /media/z/proc
sudo mount -vt devpts devpts /media/z/dev/pts
sudo chroot /media/z/ /bin/bash
現(xiàn)在就chroot進去了,之后的操作如不特別說時都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下進行的。

初始化環(huán)境變量:
env-update;source /etc/profile

修改/etc/make.conf,這個非常重要,最好首先改到位,不然之后有你受的(我就是,不得要領(lǐng),改了多回,改完還要重編譯各種東西):
加入源:
GENTOO_MIRRORS="http://mirror.bjtu.edu.cn/gentoo/"
SYNC="rsync://mirror.bjtu.edu.cn/gentoo-portage"
上邊那四個網(wǎng)站都有說明如何寫這個。
MAKEOPTS="-j3" #-jn,n是內(nèi)核數(shù)加1,多線程編譯用的,不設(shè)置也行
INPUT_DEVICES="keyboard mouse synaptics" #鍵盤、鼠標、觸摸板
#下面的是很重要的USE,開始時可以只用USE="X gtk",但最開始寫好以前就省事了,不然以后會麻煩重重。
USE="-pppd -alsa -fortran sse sse2 ssse3 mmx sdl v4l v4l2 oss oss4 X gtk unicode truetype jpeg png gif cairo zsh-completion fontconfig video opengl"
VIDEO_CARDS="radeon" #這個至關(guān)重要,顯卡驅(qū)動類型,具體請查看官方wiki,我的是ati x2300,只能用這個開源驅(qū)動。
#CCEPT_KEYWORDS="~x86" #這個要注意,如果要用最新的軟件,可以加上這行,但如果是第一次裝,強烈不建議加,不然會提升安裝難度
先改這些就差不多了。

改/etc/locale.gen,加(按照自已需要寫)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zh_CN.GB2312 GB2312
zh_CN.GBK GBK
運行l(wèi)ocale-gen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修改/etc/conf.d/clock
CLOCK="local"
TIMEZONE="Asia/Shanghai"

改/etc/resolv.conf,把本機的/etc/resolv.conf內(nèi)容寫出其中,不然上不了網(wǎng)。
改/etc/fstab,這個也可以安裝完內(nèi)核再寫,這個應(yīng)該都會寫。

查看網(wǎng)絡(luò)是否正常(如果電腦聯(lián)網(wǎng)了,resolv.conf也改了就可以上了),然后同步portage(如果portage-latest.tar.xz是剛下的也可以略過這步,但最好還是運行下吧):
emerge --sync
安裝內(nèi)核源碼:
emerge gentoo-sources
下邊就開始編譯內(nèi)核了,如果有手動配置內(nèi)核的經(jīng)驗強烈建議手動配置編譯:
cd /usr/src/linux
make menuconfig
make; make modules_install
cp arch/x86/boot/bzImage /boot
,不然最好使用genkernel:
emerge genkernel
cd /usr/src/linux/
genkernel --menuconfig all

關(guān)于配置內(nèi)核請上網(wǎng)自行查詢,如果下一種方式實在不會也可以不配置,一般也能啟動起來。
編譯時間和很多因素有關(guān),幾十分鐘到幾小時不等。

用戶相關(guān):(osily是自己要創(chuàng)建的用戶名)
passwd
useradd -m -G audio,cdrom,portage,usb,video,wheel,users -s /bin/bash osily
passwd osily

如果fstab之前沒改好現(xiàn)在一定要改好,然后改自己系統(tǒng)的/boot/grub/menu.lst。
此處官方wiki寫的很清楚,建議查看。

現(xiàn)在可以繼續(xù)安裝其他軟件,如xorg-server,但最好還是重啟看看能不能進去。
如果不能的話多半是內(nèi)核(尤其是自己編譯的內(nèi)核)的問題,如果內(nèi)核沒問題,看看/boot/grub/menu.lst是不是有問題,多改幾回。
如果可以正常進去的話,可以直接在這繼續(xù)編譯,但最好還是返回原來的系統(tǒng)繼續(xù)。

可以寫個類似這樣的腳本:
#!/bin/bash
sudo mount /dev/sda2 /media/z/
sudo mount -t proc none /media/z/proc
sudo mount -vt devpts devpts /media/z/dev/pts
sudo chroot /media/z/ /bin/bash

運行就可以進去chroot環(huán)境,如果進去環(huán)境變量不正常運行:
env-update;source /etc/profile
然后就是安裝需要的東西了,主要看自己了,比如dhcpcd、sudo、vim……,一般的工具直接
emerge xxx就可以了,emerge的具體用法網(wǎng)上查吧。
但如果你想要桌面環(huán)境的話,最好按以下的步驟:
安裝點基本工具后,直接安裝xorg-server,注意前提/etc/make.conf里顯卡和輸入設(shè)備等變量一定是正確的。
這會安裝許多東西,基本要用一個小時以上,耐心等待吧。
安裝完后:(xorg-x11和驅(qū)動相關(guān),請查看官網(wǎng)wiki相關(guān)部分,這部好像可以省略,記不清了)
eselect opengl set xorg-x11
如果安裝好了,可以先重啟試試,進去后,運行startx,這是很刺激的一刻了,如果顯示找不到xterm找不到什么的,恭喜你,顯卡驅(qū)動基本正常了,不然就會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那么也恭喜你,在接下來的時間你將對安裝顯卡驅(qū)動、寫xorg.conf等有深刻而透徹的了解。
如果是前者,你可以回去繼續(xù)安裝其他東西,如xterm(最好安裝完再重啟下看看是不是正常,如果不正常,那么你可以回過頭處理顯卡驅(qū)動問題了)、openbox甚至gnome、kde。下文再說。
如果是后者或者剛才的xterm顯示分辨率不對、鼠標鍵盤觸摸板不能用,那么你要折騰一會了,雖然之前安裝內(nèi)核沒有難到你,這里很可能讓足夠糾結(jié)甚至放棄。

這也是我安裝過程中最混亂的地方,已經(jīng)沒法清晰地回憶了,因為這的問題我先后重裝了4次,(第一次因為2g空間不夠,2、3次都因為X段錯誤,非常糾結(jié)),而且其中改了幾回顯卡驅(qū)動類似,重編譯了多回。
如果是X段錯誤,看出錯信息是不是加載某個so出的錯,如果是可以先把那個so移到別的地方重試。如果不是段錯誤,可能是xorg.conf有問題,有的驅(qū)動是不需要這個問題的,默認也是沒有了,所以如果有先刪掉試試,不行的話用
X -configure
生成一個新的再
X -config xorg.conf.new
嘗試
如果不行的話,還很有可能是內(nèi)核沒配置的問題,這往往比較麻煩,可以先仔細閱讀官網(wǎng)wiki,不行再去linuxsir等論壇去找找或者問問。重編譯內(nèi)核后最好把和X相關(guān)的包也重編譯下(有許多……)。
再有很可能是你選擇的驅(qū)動不支持你的顯卡,比如老的ati顯卡很多都不能用現(xiàn)在的閉源驅(qū)動。這樣可以試試其他的,改/etc/make.conf,然后必須把相關(guān)的包重新編譯。
還有其他的可能吧……
如果xterm能進去了,但鼠標鍵盤等不能用,保證/etc/make.conf正確的話,安裝xf86-input-evdev,如果
xf86-input-keyboard xf86-input-mouse xf86-input-synaptics 沒有的話說明/etc/make.conf沒寫對,這時安裝上這幾個包也未必好用,可能要重新編譯更多包。
這個問題應(yīng)該是比較好解決的。
如果分辯率不正常,首先要確認用的不是xf86-video-vesa的驅(qū)動(按我的流程不會安裝到這個包),如果是那很可以分辨率就不調(diào)不正常了。然后還是顯卡驅(qū)動安裝問題,還有xorg.conf,上網(wǎng)多找找吧。
顯卡驅(qū)動問題如果一時解決不了的話,可能會拖很長時間,甚至直到放棄,或者你甘愿不用圖形界面。

如果以上都正常了,gentoo離你就很近了。
接下來主要部署桌面環(huán)境,推薦比較輕量的,(如openbox、fluxbox、fvwm、dwm、awesome等),可以配合面板(tint2、bmpanel、pypanel等),不然要花很長時間編譯。
安裝完后就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配置了。

現(xiàn)在還沒有涉及的問題主要還有:聲卡、網(wǎng)卡、攝像頭等設(shè)備的驅(qū)動,以及觸摸板不正常等。

如果觸摸板用手指點無反應(yīng),但手指移動有反應(yīng),試試:
synclient TapButton1=1
如果橫向滾動不能用:
synclient HorizEdgeScroll=1
其他問題請查詢synclient用法
要把上邊的命令放在啟動腳本里,如是.xinitrc,確保它能在進入X前被調(diào)用。

聲卡問題,如果用alsa的話,genkernel默認編譯的內(nèi)核包含了alsa驅(qū)動,應(yīng)該就要以正常使用了,如果沒包含就要有點麻煩。
如果內(nèi)核包含了oss驅(qū)動(這是舊版本的),可能也可以正常用,但效果應(yīng)該不好,能忍就算了吧。
如果都沒有的話如果內(nèi)核啟用的聲卡支持(menuconfig里有一層的里邊是alsa和oss,它的上一層要選上),你可以選擇安裝alsa或者oss驅(qū)動,個人推薦用oss4,它音質(zhì)比較好,占用資源少(我試和內(nèi)核的alsa里比mplayer放mp3時cpu占用省了一半)。但安裝oss4不是很容易,因為它不在portage里,要用layman,還要能連接國外網(wǎng)。alsa沒裝過,官網(wǎng)wiki有詳細說明。
如果現(xiàn)在就要安裝oss4,也好:
emerge layman
layman -a oss-overlay
然后再/etc/make.conf里加一句:
source /var/lib/layman/make.conf
然后
emerge oss或者emerge oss-devel
如果網(wǎng)絡(luò)沒問題的話應(yīng)該正常安裝。
要保證/usr/src/linux指向的是當前用的內(nèi)核
然后/etc/init.d/oss start,一般要等幾分鐘因為要編譯內(nèi)核模塊,如果成功了基本就可以用了,可以試試osstest,不成功的話問題就麻煩了,很可能你要重新編譯內(nèi)核了,看是不是有什么漏選或多選了。在此處我重編譯了一次內(nèi)核,因為之前把alsa編譯進去了。
如果解決不了還是多讀官網(wǎng)wiki,不行再逛論壇或者問別人。
但總體聲卡驅(qū)動安裝還是比較容易的。

然后你可能發(fā)現(xiàn)無線網(wǎng)卡沒驅(qū)動起來,運行
ifconfig -a
找不到無線網(wǎng)卡,那么恭喜你又基本又需要重編譯內(nèi)核了。
而且要先確實自己網(wǎng)卡的型號(lspci|grep net),然后去menuconfig選項里找,如果沒有的話可能要再安裝驅(qū)動。我的是Atheros,調(diào)整選項重編譯內(nèi)核可以了。不行的話還是看官網(wǎng)wiki,上過說的比較清楚,各論壇也有許多相關(guān)的貼子。

攝像頭的話看/dev/video0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那么你應(yīng)該猜到了,再調(diào)整選項重編譯一回內(nèi)核吧。其實應(yīng)該只重編一回把驅(qū)動問題都解決了,不然真是痛苦啊。關(guān)于怎么改選項wiki和論壇也有……

如果你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如麥克風(fēng))無法驅(qū)動,解決的辦法是類似的。

注意,即使你用的genkernel編譯的內(nèi)核也很可能少各種驅(qū)動,所以如果對內(nèi)核選項不了解的話基本就寸步難行了。但如果感覺某個設(shè)備可以先不用的話可以先學(xué)習(xí)點基礎(chǔ)東西再回過來處理。

如果你的各種驅(qū)動都正常了,那么基本問題都解決了,剩下的問題一般不會很難如果你不想再折騰了。

你可以安裝上所有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且安裝過程一般不會出什么問題,除了時間比較長。
你可以好好熟悉gentoo的和配置文件和啟動流程,按自己的方式修改。
再有就是熟悉emerge和其他相關(guān)命令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也許比你想象的復(fù)雜,開始我想到相關(guān)命令和archlinux的一一對應(yīng)起來,但發(fā)現(xiàn)這是不大可能的,二者差別很大,你必須從頭認識和了解。

網(wǎng)上有些資料是過時的,你很可能發(fā)現(xiàn)上邊說的某個文件系統(tǒng)里根本就沒有,但到現(xiàn)在應(yīng)該有足夠的能力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如果沒有什么其他的需求,就可以正常用了。

如果你想啟用~ARCH,那么在升級時還要折騰一番,而且如果準備不充分很可以把辛辛苦苦配好的系統(tǒng)弄得一團糟甚至掛掉。
如果你準備好了要用~ARCH的軟件(更新,但出bug的幾率更高),在/etc/make.conf(32位的)里加:
ACCEPT_KEYWORDS="~x86"
然后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系統(tǒng)升級:
gentoo的升級尤其是大幅度升級不想某些發(fā)行版是一條命令的事,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如果你想用新的gcc編譯包,可以先升級gcc (注意,編譯gcc要1G以上的空間,具體我也不清楚,如果/var/tmp是內(nèi)存虛擬的一定要看看夠不夠2G或更多,如果沒有還是先用硬盤吧):
emerge -u gcc
但這條命令我沒用,當時我感覺安裝和升級是一個概念,就直接用了
emerge gcc 我不大清楚結(jié)果是不是一樣的。
但這并不會直接升級gcc,而不是兩個gcc并存,而且默認是之前那個,要手動調(diào)整成后一個:
gcc-config -l
gcc-config i686-pc-linux-gnu-4.5.2 #選擇后一個版本
然后最要先升級python(我開始沒有這么做,出了不少麻煩)
不想有些發(fā)行版python2和python3是分兩個包,gentoo里這是一個包,現(xiàn)在如果你要把python2.6升級到2.7,直接
emerge -u python,它會安裝python2.7但不會馬上卸了2.6,此時的操作非常重要:
不要忙著去升級其他包而要先把python的問題解決明白了,不然你可以自己感受下~~
先把python2.7設(shè)成默認的python2
eselect python list
eselect python set --python2 num #num是上面輸出的行號
python-updater
這將會用不少時間,其中會升級一些包。
如果沒有錯誤,那么可以升級其他包了:
emerge -uDN system
同樣要用許多時間,如果中間出錯了只是按實質(zhì)情況解決了。如果有的包提示python語句錯誤很可能是有的用python2但寫的是#!/usr/bin/python,這樣的話要先手動按之前的方法把默認python改成python2:
eselect python list
eselect python set num
一般就能解決。

之后可以升級其他包:
emerge -uDN world

這個運行之后還沒有完,一定要注意:
清除沒有用的包
emerge --depclean
檢查依賴
revdep-rebuild
更新配置文件
dispatch-conf

更新配置文件時要注意,不要把自己有用的配置給覆蓋了,或者留下了不兼容的舊配置文件,了解清楚再選擇。

注意在整個升級前要把USE確定好,不要在升級中改USE,不然要能要重編譯許多包。

整個升級要用挺長時間,如果要中斷可以用ctrl+c,恢復(fù)再用之前的命令,如果要關(guān)機就要注意,系統(tǒng)完全可以啟動不正常,如分區(qū)不能正常掛載、X不能啟動、聲音不正常等,要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但有些問題是要等升級完才能完全解決的,所以先臨時處理下就行。

升級中一些低層的包有較大改動,如openrc,這樣配置文件會有不小的改變,要了解清楚再作改動。

如果升級圓滿成功,那折騰基本告一段落了,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其中許多細節(jié)記不大清了,許多東西也是參考了網(wǎng)上的許多資料。

當時的筆記,結(jié)束。

除了安裝軟件需要編譯慢了些,其他的還好,于是決定改用Gentoo。后來也用自己編譯的內(nèi)核替換掉了Archlinux的,甚至為了縮小內(nèi)核體積,反復(fù)修改配置編譯,最后縮到大概1M多,沒有initrd。

當時的截圖:

可能看不清,是openbox+tint2,uname -a的結(jié)果:

Linux localhost 2.6.36-gentoo-r5 $1 SMP Mon Mar 7 15:09:30 CST 2011 i686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T2390 @ 1.86GHz GNU/Linux

但用了大概兩個月,感覺Gentoo沒有人們說的那么好。當時寫的東西找不到了,現(xiàn)在回想大概有這樣幾個問題:

  1. USE的定制不夠細。當時在Archlinux,我為了精簡軟件包的大小,手段是否苛刻,像vim、mplayer、ffmpeg等比較大依賴比較多的包,我全部自己修改PKGBUILD去掉自己不需要的依賴重新編譯,基本上縮得不能再小了。而Gentoo的USE雖然能定制,但不能這么細地定制。而且我發(fā)現(xiàn)ebuild文件沒有PKGBUILD好寫,索性也不想改了。
  2. 系統(tǒng)里有很多沒有被Portage跟蹤的文件,也就是說很多文件是查不到屬于哪個包的,這對有潔癖的我是很難接受的,Archlinux絕大多數(shù)文件都是屬于某個包的,除了少數(shù)安裝或者運行時產(chǎn)生的配置文件或者pyc之類文件,不僅量很少,也與已有的包相關(guān)。
  3. 系統(tǒng)配置沒有Archlinux方便。當時Archlinux還是rc.conf一統(tǒng)天下,/etc下的其他配置文件很少需要改,修改配置十分方便。而Gentoo就要改好幾個文件,甚至還有/usr下的文件。
  4. Archlinux的netcfg(現(xiàn)在的netctl)是否方便,而Gentoo網(wǎng)絡(luò)的配置就比較繁瑣了,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怎么配了。
  5. 安裝軟件包太慢,我筆記本性能也不是很好,發(fā)熱嚴重。像firefox之類大軟件源里有bin包,但我用了一陣發(fā)現(xiàn)bin包的質(zhì)量普遍堪憂,比如我遇到過依賴的so文件和系統(tǒng)中的so版本不兼容,也無法使用USE,和自己編譯的完全不是一個體驗。
  6. 最重要的問題,我沒有發(fā)現(xiàn)對我來說Gentoo的優(yōu)勢。USE對我的吸引力很少,同一軟件的多版本共存也是,因為我從來都是追最新版本。

于是我又換回了Archlinux,還好當時沒有刪。從此我再沒有更換過發(fā)行版,最多偶爾用Live CD試用體驗一下。

再然后就開始工作了。上學(xué)時我?guī)缀醪皇褂锰摂M機(當折騰過wine,折騰過好多次,至今還感覺不適不想提起),在學(xué)校基本沒有什么是Linux搞不定的。當工作后發(fā)現(xiàn)一個麻煩的問題,需要使用一個只要Windows版本的聊天軟件,雖然也有Web版,但Web版功能過于簡略(我開始時還是用Web版的,但比如關(guān)了瀏覽器聊天記錄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功能上也有嚴重缺失,最后不用了),只好用Virtualbox裝個XP虛擬機(除了那個聊天軟件,偶爾也需要用下Word、Excel等。有個插曲是之前用永中Office,但它有個bug,保存出來的文件可以再也打不開了,被坑一次后我再也不敢用了。Openoffice對doc文檔的支持很成問題,完全走了樣沒法用。Wps的Linux版本已經(jīng)是后來的事情了。)。

然后這個虛擬機對我來說就如鯁在喉,特別不爽。比如占用大量的內(nèi)存,當時電腦內(nèi)存是4G的,平時工作都需要開著虛擬機(里邊一直運行的聊天軟件也不是省油的燈,偶爾需要開MS Office等)、瀏覽器(Firefox)、郵件客戶端(Thunderbird)、終端模擬器(Xterm),有時瀏覽器頁面開多了內(nèi)存就不足了。界面切換也比較麻煩,當時還是用的dwm,第一個桌面是Xterm和Firefox,第二個桌面是Thundervird,第三個桌面是Virtualbox。Xterm和Firefox是用Ctrl+Tab切換,3個桌面是用Win+數(shù)字切換。但進了Virtualbox后,Win鍵就被XP占用了,得按下右Ctrl才能再用Win+數(shù)字切換到其他桌面。雖然習(xí)慣了也能用,但還是不爽。我們是有一個筆記本加一臺顯示器(22寸),開始時我只有顯示器,因為同時看顯示器和筆記本屏幕(12.5寸)不是很方便,高度也不好調(diào)節(jié)。后來因為Virtualbox切換麻煩,加上經(jīng)常沒有及時看到聊天軟件的消息,把Virtualbox的窗口放到筆記本屏幕上了,這樣稍微好了些。

工作后的另一個改變,是很少再折騰桌面Linux了,時間原因還是其次,主要是沒興趣了。所以經(jīng)典的軟件搭配(dwn+Firefox+Zsh+Tmux+Xterm+工作后新加的Thunderbird)一直用到最后我也沒再換。但并不是沒有問題,前三個還好,Xterm的主要問題是不支持實時調(diào)節(jié)字體大小,和使用Tmux時rz、sz沒法使用。字體大小平時是不需要調(diào)節(jié)的,但接投影演示時是需要的,只能去改配置文件重啟,比較麻煩。更麻煩的是rz、sz,因為我們登陸服務(wù)器要經(jīng)中轉(zhuǎn)機,直接scp文件是不行的,比較方便的辦法就是rz、sz(C-Kermit是支持的,直接用ssh不支持),或者走Samba(在Linux用比較麻煩),或者自己在服務(wù)器搭Http Server(更麻煩)。所以需要傳文件時,需要另開一個不進Tmux的Xterm,有時一著急就容易忘,直接把Tmux的一個Tab卡死,有時那個Tab是很重要的,比如有重要的history,或者中轉(zhuǎn)了好幾個機器才進去的,就非常麻煩)。

直到14年,當時我對桌面Linux已經(jīng)沒什么熱情了,我才想是不是可以改用Windows。當時只是試一試,但沒想到不到兩周的時間,我已經(jīng)完全適應(yīng)了在Windows下工作,另外裝了Cygwin(后來改成Msys2)和Virtualbox中的Archlinux。一般的操作在Cygwin都是可以完成的,用起來和原生Linux相差不多,如果不頻繁啟動新進程,性能上也沒有明顯差距。而運行著Archlinux的Virtualbox內(nèi)存占用通常不到50M(里邊看使用了23M左右)。內(nèi)存問題完全解決,再沒出現(xiàn)瀏覽器開了過多頁面內(nèi)存不足的情況。Xterm改成了Xshell+mintty。連接中轉(zhuǎn)機統(tǒng)一使用Xshell,不得不說Xshell還是很好用的,雖然多數(shù)功能我都用不到。而本地的Cygwin和Archlinux都用mintty,我感覺比Xterm好用。

這里提下我為什么堅守Xterm,而不要Urxvt和各種基于vte的終端模擬器。基本上我見過的都嘗試過了,Urxvt的問題是字體方面,怎么調(diào)整都別扭,不是字體間距有問題,就是有些全角字符顯示有問題,而對我來說,相比Xterm幾乎沒有什么優(yōu)勢,資源占用還更多。而基于vte的終端模擬器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在里邊用Tmux時,下邊的色塊顯示有問題,這個不大好形容,不影響功能,但看起來十分別扭,我多次試圖解決都無功而返。而且vte本身的主要問題是能配置的東西太少,沒記錯的話背景顏色都沒法改,比Xterm功能還有少很多。而基于vte的家伙一個比一個臃腫,那些功能都不是我想要的,有因為vte那個共性的問題,我最多嘗試來其中某個一兩天時間就又放棄了。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mlterm,看起來很漂亮,配置也比較方便。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一時想不起來了,好像是無法快捷地復(fù)制,要不就和中文有關(guān),或者有個什么致命的bug,說數(shù)次嘗試都發(fā)現(xiàn)問題猶在而無法使用。最后發(fā)現(xiàn)能用的只有Xterm。但Xterm也有幾個問題,除了之前說的不能實時更改字體大小,還有配置文件比較麻煩,經(jīng)常需要上網(wǎng)各種搜,然后改一下重啟一下Xterm(有時為了調(diào)整字體和字體間距需要改好多次效果才可以接受),不能配置成右鍵用來粘貼(印象中是這樣,可能記錯了),復(fù)制好像也存在問題(后來好像在配置文件里配的某個快捷鍵是復(fù)制,或者選擇直接復(fù)制,想不起來了),命令輸出內(nèi)容過多時需要滾動好久等等。而這些問題mintty都沒有。

關(guān)于和Windows的其他事情需要以后再單獨寫了。

付費解決 Windows、Linux、Shell、C、C++、AHK、Python、JavaScript、Lua 等領(lǐng)域相關(guān)問題,靈活定價,歡迎咨詢,微信 ly50247。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