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是智者的心境,是庸人的借口。
一
上高中時,我有一個同學成績不太好。每逢考卷發下來,他見到慘不忍睹分數,都會強顏裝笑,自我安慰,輕描淡寫地說:“考得也不算太差,要知足常樂。”
當時,我感到那同學很樂觀,對他還挺欽佩。尤其我們多數同學平時考試成績稍微一落下來,就會十分郁悶痛苦,跟他一比,真的是自慚形穢,所以我們在他面前,都算低他一等,一群庸人而已。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豐富,漸漸就覺得好像哪里有點不對頭/不入味,直到遇見他——我才清晰了解到“知足常樂”的偏頗之處。
二
他是我公司的一個柜長,為人謙和,工作努力,每月我們隊的業績在公司不是第一就是二。可每年評職你,或升職,他都是榜上有名,實際卻無份。我們都為他叫不平,別隊的領導也替他鳴不公,而他自己每一次都淡然一笑:“這是公司的評選,肯定是有他道理的。再說我賺錢也不比升職了多出多少,并且還更清閑,何樂不為,人要知足常樂。”
他還是一貫善待旁人,做好工作。業績不跌反而年年攀升,為人更低調卻好評不絕。就這樣幾年后,一個總經理換走了,他才迎來春天——新總經理很賞識他,向上面推薦他做了經理。
我們都為他高興,而他依然一如常往,不驕不躁,做好本職的事,待好身邊的人。
那時,我就發現我在他身上找到我要的答案:知足常樂不是口上說說就行的,而是要切切實實的行動,而他說出了,也確實做到。
三
我不知高中時那同學現在如何,但是如果他“知足常樂”還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行動的話,他肯定上學成績不會太好,畢業了也不會過得太好。
但我見到像我的柜長踏實肯干,不埋怨,不氣餒的勇敢向前的人,我就知道他過得不會太差。即使現在不如意,但將來也會變好。
前者讓我看到一個懦弱的庸人,他從沒有`很少去努力/去奮斗,而“知足常樂”是他逃避現實的一個借口。
后者讓我看到一個堅強的智者,他不糾結外界對他不公,不在乎外界關注而喜,只做好自己的事,待好身邊的人,做到寵辱不驚,知足常樂。
四
不怕不知足,就怕不知道自己知不知足,還在傻樂,而我希望我們是真的知足,并且真樂了!
? ? ? ? ? ? ? ? ? ? ? ? ? ? ? 2017/02/24/晚上6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