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是(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個童話故事,課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了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進行教學,環節扎實。如:
1. 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學,在自學前我出示了學習要求:(1)棉花姑娘請哪幾位醫生幫她治病?把它圈出來。(2)它們幫棉花姑娘治病了嗎?為什么?找一找,用“_______”畫出來。同學們積極地進入自學的氣氛中,仿佛它們就是課文中活潑的小燕子、啄木鳥、小青蛙。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么不幫棉花姑娘治病呢?通過匯報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害蟲。感受到了燕子、啄木鳥、青蛙的無能為力。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事實證明,在后面拓展教學中,大多數學生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語言訓練。
2. 積累詞語的能力。
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于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并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開展比較朗讀,老師讀前面的部分,學生讀后面的部分,在比較中感受到后面的表達更“綠”更“白”更美。以讀帶講,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說說還有“碧綠碧綠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再拓展此類形式的短語。如:火紅火紅的太陽、金黃金黃的落葉等,大部分學生都能說 出此類詞語。
3. 拓展知識的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還鼓勵學生們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益蟲益鳥,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說蚯蚓,有的說蜘蛛等等,說明他們的觀察力很強。我也在此進行了擴展,比如蜻蜓,螳螂等。最后讓學生創編對話:棉花姑娘還會請誰來幫忙呢?請你仿照課文2、3、4自然段寫一寫它們的對話。
______________來了,棉花姑娘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同學都能寫出來。
縱觀整節課,我認為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能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學們在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并有保護益蟲益鳥的意識,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