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正好看了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現在雖然中國國力在日益強盛,但還是有許多大山里的孩子愁于生活為繼,但他們的父母仍然省吃儉用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學習,將來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但我想說,現在社會,寒門學子進入名牌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都說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對現今中國來講,這一事實毫無疑問,畢竟考生面前的高考考卷是一模一樣的。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收獲各種各樣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家長可以親力親為地教授自己的孩子知識,家境優越的家庭可以請家庭教師單獨教授孩子,或者讓孩子參加補習班(雖然這是現在社會極力反對的),但不可否認這是提高孩子成績很有效的方式。而這一切對于一個寒門學子來說就成了天方夜譚了,連生活都快得不到保障了,更何況要在學習上額外多花錢。
我身邊就是鮮活的例子。我雖生活在大城市,但是是在城市的郊區的犄角旮旯里,可以稱得上寒門學子(雖然還不至于愁于吃穿),但我發現現在我們這些鄉下的孩子成才率變得越來越低了,那些成績稍好些的也都是相較家境還好些的,拋開努力與否的成分,現在鄉下孩子成才真的越來越難了。我想這很大因素源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而造成這一因素根本的原因就是錢。而這就造成了寒門學子考進名牌大學的難度再不斷的增加,這也將最后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