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空空義,漸漸對治心。
以解諸鐵鏈,還吾自由身。
本頌的意思是說,要用你的本元心和明空智慧,來對治你心中的習氣和煩惱。
這里的鐵鏈象征執著,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結”。人有各種各樣的結。藏傳佛教中也有脈結之說,認為煩惱習氣跟身體的脈結有關,故其修煉中有許多打開脈結的方法。脈結,就是煩惱習氣的生理基礎。按藏傳佛教的說法,人臨終時,會出現各種相,比如明相、增相、得相等等,各種相會分別破除多少嗔結,破除多少貪結,破除多少癡結,寫得非常詳細。只有解開諸多的結,我們才會真正做到心氣自在。在四川香巴噶舉論壇上,曾經有個人問我,在銅墻鐵壁洪水追兵的壓迫之下,人應該如何是好?我告訴他,根本就沒什么銅墻鐵壁洪水追兵,外界也沒有壓迫他,壓迫他的其實是自己的心。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所謂的壓抑、壓迫,實際上是因為你想從外部世界得到一些東西,但是卻得不到,相應的欲望受到抑制之后,就會產生一種失望、失落的情緒。比如,有的人想要賺很多錢,但是別人也想賺錢,而且還堵住了他的路,那么他就會感到壓抑;有的人想跟別人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但他卻缺乏表達的能力,或者找不到肯聽他說話的人,那么他就會感到壓抑;有的人想找到一個理想的愛侶,但一直未能如愿,所以他就會感到壓抑;有的人想真誠地活著,但是他害怕自己的真誠會得罪人,從而令自己失去一些已經擁有或者將會擁有的東西,所以他不敢真誠地活,那么他就會感到壓抑……可見,壓抑情緒的根源,不是外在的什么鎖鏈、鐵牢,而是你那顆有求的心。因此古人才說,有求皆苦,無欲則剛。這不是說做人應該消極避世,而是說做人要豁達、隨緣。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明白,放下對外部世界的各種要求,修煉自己的心靈,就能活得自由自在、快樂無憂。修煉心靈的前提是明心見性,但明心見性之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什么呢?因為,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你的脈結沒有完全打開,習氣煩惱的生理基礎沒有改變,你的習氣就沒辦法完全清除。所以說,開悟之后,修煉的重點,就在于保任明空之心,用恰當的方法打開脈結,對治、清除各種結、習。那么,“結”是什么意思,它與“習”又有何區別呢?“結”是積累已久因而難以改變的習慣,也叫“積習”;“習”是煩惱的余習,也叫“習氣”,相當于倒掉馬桶里的尿液之后殘留在桶身上的臭味。一般而言,“結”的程度比“習”更深,但“習”卻更難清除。經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維摩詰丈室中有天女散花,飛到菩薩們身上的花們因為黏著不住而紛紛墜地,飛到大弟子們身上的花則黏著不去。天女說,這是因為大弟子們身上還有結習,所以花能找到落腳的地方;菩薩們已經清除了所有結習,所以花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如何對治積習與習氣呢?最好、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先明心見性,然后保任真心,養成提起正念的習慣,用明空智慧觀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真心的妙用來對治煩惱習氣,這樣就能慢慢調伏不聽管束的心。不過,經典中也提供了一些對治習氣煩惱的具體方法。例如,如果你難以集中注意力、常常胡思亂想的話,就多修禪定;如果你貪愛比較重的話,就多修不凈觀;如果你特別貪戀財物,就多行布施;如果你起了破戒之心,就更要注意以戒律管束自己;如果你脾氣急躁、容易發怒,就多修忍辱;如果懶散安逸,就多提醒自己要精進修行;如果愚癡昏沉,就樹立正見,以正見指導生活……經典說過,煩惱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相應的對治方法也肯定不止以上六種。可見,對治習氣煩惱,就是在用對機的方法調整你的心。這很像中醫治病的原理:如果你得了熱病,醫生就給你開涼藥;如果你得了涼病,醫生就給你開熱藥;如果你得的病不熱也不冷,那么醫生就會給你開溫和的藥。如果用藥恰當,若干時日之后,必然去除病根,讓你恢復健康。對治煩惱習氣也是如此。消除所有的習氣煩惱之后,你就做到了心氣自在,你的心靈也就恢復了本初清凈,這樣一來,束縛心靈的鐵鎖,也就是你的所有執著,自然會消失,你便可獲得一種不會被任何人、任何事所干擾和動搖的自由與快樂,這就是千萬人所追求的究竟解脫。【隨注62】何為空空義?《三藏法數》云:“空空者,謂真如性體,本來空寂,于諸空相,亦不可得也。”“謂內身、外身、內外身俱空,而猶執空成病,復以空法而破三空,是名空空。”“謂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空。”《辯中邊論》上卷云:“能見此者,謂智能見內處等空。空智空故;說名空空。”——摘自《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