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老師說班級中小a最讓他受不了,挺大個個子,幼稚如嬰兒。
這孩子是幼稚,但不至于難教育,而且總體表現上還不錯,雖然不是最積極上進的學生,但絕不是犯上作亂的,怎么會受不了呢?
原因分析:這是一位有幼稚成分的老師,容易把問題想得簡單。
B老師最頭疼的是班級中的小b,這個孩子狂妄自大,控制欲很強,很多同學都遭到過他的語言攻擊,老師很不喜歡他的自以為是。
這個同學在老師面前比較聽話,學習也算比較積極。雖然容易沖擊某些同學,但也有不少好朋友,在同學中不是最不守紀律的。
原因分析:這位老師本身屬于內傾型的,對攻擊性人格的孩子具有直覺的反感。很容易把這樣的學生當成最糟糕的學生,因為這樣的學生會讓自己不舒服。
C老師最怵班級中的小c,因為他不時會表現出不以為然的神情,對很多事情都缺乏應有的責任。嚴重影響著上課的情緒,看著小c的神情,常讓老師很不舒服。
這個學生在班里并不惹事,甚至在很多時候還很積極,在班級很有一些影響。只是在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課堂上容易打瞌睡。
原因分析:這是一位不很自信的老師,面對有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轉向自責,是不是自己的課學生不喜歡?學生不喜歡自己的課該咋辦呀?
D老師對小d常束手無策,老師總希望他成為榜樣,但這學生常退縮,甚至還有些消極,讓老師感到意外的失望。
這個學生很努力,但能力和志向之間有一些差距,導致在一些事情上不積極,但個性又很獨立,不會積極的請求老師的幫助。
原因分析:這位年輕的老師跟這個學生有相似之初,有很多教育夢想,但由于經驗不足,總是不能很好的實現,自身處在焦慮中。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意欲揭示一類現象的根源,即表面上是學生的問題,但實際上是老師的個性中同樣有與之相關的“軟肋”,可能是自己就有這樣的問題,可能受某一問題的侵擾,學生的問題只是把老師自己的問題影射出來了,換個角度說,那些讓老師難受的,恰恰是老師自己的陰影。
這些問題學生的周圍會有一個場,并通過一些言行表現出來,這些言行直接刺激著老師。與此同時,這些學生的問題被老師放大了,而且老師們總想快速撲滅這些問題散射出來的刺眼的光芒,因為這些讓老師不舒服。老師的躲避或者“教育”,都不是站在了解的基礎上展開的,問題很難解決。
老師們,這些學生正是我們的鏡子啊,從這一面面的鏡子中看見我們的不足,不要因為看見鏡子中的自己不完美就想把鏡子遮住,而是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即使這讓我們痛,也要一次次的直面,這才能展開自我療救,然后才能有更有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