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閱讀習慣】
【帶心旅行】《書語者》學而思 【喚醒D9】
【閱讀的自由】關于閱讀出高質量,不是“假裝”讀了,整理出一些小建議技巧如下:
1、? 小年齡童通過親子間互動探討,少年們通過他人書評及讀后感來重溫/互啟
2、? 孩子在圖書館任意選書,家長不用看不過眼,就好比你去餐廳吃飯服務員可以任意滿足你的需要,加醬油,拿筷子,搬椅子,少放辣等,我們為何不能包容自己的孩子么?丹尼爾.佩納克《關于讀者的權利》寫到如下10條
。不讀書的權利(看情況看時間看地點不適合讀書當然可以不用啦)
。跳頁讀的權利
。不讀完整本的權利
。反復閱讀的權利
。什么都可能讀的權利(嘻嘻,這點還是要過濾下,畢竟孩子時間很有限)
。沉入書中想入非非的權利
。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讀的權利
。粗略閱讀的權利
。大聲朗讀的權利
。不必為自己的品味辯護的權利
3、? 總是有人傾向于向別人推薦打動自己的電影,餐館,景色甚至是一個人,可為什么很難跟別人提起最近在讀某一本好書呢?
我們為什么不在家里為孩子制作一個閱讀專屬空間,與孩子一起沉浸在美好閱讀畫面中呢?然后與孩子分享,或者為孩子尋找“賭書消得潑茶香”的伙伴兒。(嘻嘻,我就是非常想尋找這樣一群伴兒)
4、? 自主大量閱讀后會上癮,關于上癮這個話題,前天放學回家路上特意也問了娃子:
問:“你喜歡讀書嗎”?
答:喜歡啊,我是小書蟲,媽媽就是大書蟲。
問:讀書快樂嗎?
答:很快樂,我很喜歡。
問:怎么樣快樂的感覺呢?
答:就是很開心,很高興唄,有很多知識,本領,還有搞笑的,我肚子都笑爆了。
問:我有個朋友家兒子想閱讀你給他推薦什么書呢?
答:那得看祂喜歡讀什么?對了,祂幾歲?。。。。(此處省略一萬字)
問:晃晃讀了新書把手都劃破了哦。
答:那本書像螳螂的大刀嗎?
問:對呀,所以還是不要讀書了,好危險啊?
答:那有啥啊,她能承受啊,就是劃了下口子啊,可以用膠帶纏一下就行了啊,沒什么啊。
問:可是不讀就不會被受傷啊?
答:才不是呢,劃一下不讀了,以后就沒知識了啊,那以后別讀劃祂手的那本書就行了。
…….
不是曬娃是娃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能力的成長,感受到了上癮的快樂。閱讀一定要終生伴隨哦。不過沒有一定量上癮談不上哦。
5、? 關于文類,《書語者》有一頁“文類特征筆記”頁面可以參考。(通過大量閱讀來體會文類有什么不同吧,而非先灌輸和背誦關于文類的定義在強加記憶和訓練)小學三年級之前不用太過拘泥于此。
6、? 當然還是要給孩子們挑選好書的,閱讀到達一定量后孩子們會由內而外的散發自信并習慣讀書,引導是重要的。好書自己會說話,還會變成篩子,常讀好書的人漸漸會無法接受低俗讀物,就像有品位的人走過庸俗服裝店時目不斜視。
7、? 能自主閱讀橋梁書的孩子們推薦羅爾德。達爾的“較為不被爭議”的書籍《好心眼的巨人》《女巫》《瑪蒂爾達》,及杰夫.金尼的《小屁孩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