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成長學院18期《IP:心智財富》課程學習心得
生命的意義
有人說人生意義在于探求真知,有人說人生意義在于體驗,有人說人生意義在于貢獻, 有人說人生本沒有意義,意義是自己賦予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的。在高地成長學院18期《IP:心智財富》提問到“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時候,讓我回憶了一遍我自己成長過程不同的階段里面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1. 探索-可能十歲前,我都會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都是這個世界的神設計在我身邊,陪伴我成長的。我那時很想搞清楚,其他人心里能不能和我一樣思考;也很想搞清楚,這些人離開了我的視線之后,他們還有沒有活動。然后到了小學初高中,開始對數學,物理,化學都很感興趣,這個世界太奇妙了,我很希望成為一個科學家,能夠發現更多的物質世界奧秘。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總結的話,可能我會認為“探索”就應該時人生主題。
2. 體驗-中學開始,到大學,到工作,一直都很喜歡體育運動,戶外活動,看TVB的《寰宇風情畫》;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都恨不得走遍每一條路;進入第一份工作時就非常確認不會在這里長呆。我相信,我來到這個世界一趟不容易,如果這么難得的幾十年,我只體驗過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類型,非常有限的地方,那是多么的可惜啊。這個階段我覺得人生的主題應該是“體驗”。
3. 貢獻-我非常討厭農村里互相侵占,市場上短斤少兩,職場里互相嫉妒,商場里爾虞我詐。歸結一下就是,我討厭自私,但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這可能是人性中固有的東西,改變不了,所以我是覺得很失望無力,然后認為能做好自己就不錯了。但最近兩年的自我成長,讓我看到了我是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成長,然后影響別人的成長,甚至成為有能力影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這個階段我覺得人生的主題應該是“貢獻”。
當我整體地再看了一遍我自己對“你如何看待生命”的答案,此時此刻,我覺得這幾個主題其實并不是只在那個階段出現,而是同時存在于我的心中:探索,體驗,貢獻。
生命的力量
生命最大的兩股力量,一股來自于痛苦,一股來自于希望。當我們感受到劇烈的痛苦的時候,我們尋求改變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當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渴望/欲望/使命)后,我們也是意志堅定,力量無窮的。
如果我們能夠發現我們的痛苦,直面它,超越它;然后把超越自己痛苦的經驗拿來拯救更多同類人,并把貢獻這個經驗給世界作為自己的使命,那我們則能同時獲得痛苦和希望兩股力量的支持,在高地成長學院,稱之為“非凡的回應”。
我的痛苦
長期以來,我有兩個非常痛苦的地方,一個是我能看到自己向好的愿望,也知道通往這個愿望應該做什么,但是就是堅持起來做不好。我于是會進入很痛苦地否定自己,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另外一個很痛苦的地方就是我每次看到足球運動員進球之后興奮地緊握拳頭跳起來,科學家發射火箭升空成功后緊緊抱在一起,極限運動員最后挑戰成功時熱淚盈眶,我就會非常渴望那種感覺。我自己稱呼這種感覺為激情。我很渴望自己活得這么有激情,但現實生活我總覺得很平淡無奇,這是我覺得很痛苦的地方。
現階段我對這兩個痛苦已經有了新的認識,第一個痛苦其實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未能過好這一生”,第二個痛苦則是“尋求心流的感覺”。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合一的,就是“懂得道理,過好一生,心流享受”。要超越這個痛苦,需要我自己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有篤定的方向,深度地學習練習,在成長中不斷涌現心流的感覺,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走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地。
催眠中的童年回憶
課堂中對童年回憶的催眠,我看到了三個畫像,一個是自己在中學校園里蹦蹦跳跳走路很開心的畫面;一個是一群中學同學在106國道上騎自行車的畫面;還有一個是小學時做小主持人的畫面。
騎車的畫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對自由的向往,對朋友關系的重視。中學校園里非常開心的畫面,在那副畫面中其實沒有講述我為什么這么開心,但我知道我中學階段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一個女生的書信交往,她能看到并欣賞我的熱情,幽默和洞察力。小主持人的畫面,是我舞臺感覺的懷念,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熱情,幽默,洞察力,舞臺感覺都是能讓我有觸動的的點。
我做過的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做過的我自己能稱得上驕傲的,可能就是我還是一個熱情,幽默,體貼的人,學生時期和工作后,應該都還是給身邊同學,朋友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的。其它的學習成績,工作成績,還找不到讓自己覺得驕傲的地方。
從這里我也發現自己是一個需要在關系中獲得成就感的人。
我的偶像
其實我不算是追星的人,但還是有幾個會讓自己感到激動的人。
張國榮,我很喜歡看他舞臺的表現,訪談的視頻,電影的角色。主要是他展現出來的意氣風發,自信率真,給到我非常活力,激情的感覺。
黃家駒,可能很多人都喜歡Beyond的歌,抒發感情。但我被黃家駒感動是一個他們樂隊早期的經歷,黃貫中說他每天練習10個小時吉他已經覺得自己很變態的,但黃家駒比他更變態,扣一個彈奏細節甚至像鉆木取火般的恒心和耐心。我對黃家駒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可以如此地投入而感動。同樣科比也給到我這樣的感覺。
成甲,一個研究和推廣芒格思想的學者。我當時看他的視頻,我就被他的真誠,真實,謙虛,幽默所吸引,他對熱情的探討,理性思考的探討,一下子就擊中了我這個一直在追求熱情,看似很理性但內在確實經常受情緒裹挾之苦的人的心。他是我最近的一位偶像。
“理性”和“激情”都是我的人生主題。
小時候就自信的事情
可能是數學,很小的時侯我就認識到學習是需要有方法的。還有就是對別人的行為和想法的思考,或者叫一定的洞察力。我現在回想這可能就是對學習的學習,對思考的思考。可惜后面沒有往這個方向有更多的接觸和訓練,其實這兩塊我慢慢長大后也不那么自信的了。不過這么碰巧,我最近幾個月接觸到了成甲老師后,對《好好學習》《好好思考》的學習和訓練,好像是在重拾自己曾經自信過的事情。
我小時候的錢和時間都花到哪里去了
小時候就沒有錢花,如果有,可能就是拿去買零食和玩具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也是很嘴饞的。時間呢,基本一有時間就愿意約同學玩,特別是到戶外玩。玩的內容并不固定,爬山,游戲,下棋,看動畫片,什么都有。
這些線索,其實很是很指向我自己對關系,對體驗的向往的。
父母小時候都是怎樣稱贊我們的
我父母很少批評我,但印象中也沒有稱贊,或者表達對我很滿意。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我
父親都會給我讓我去思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父親這樣做看起來好像是挺積極的做法。不過我現在想,我其實回顧自己過去幾十年,好像也沒有過對自己很滿意的時候,無論好壞的結果,都會懊悔自己未能做得更好,都能找到自己失誤的地方。也許跟小時候沒有獲得父母的贊揚有關。
我不知道要和這個心結和解,是不是要跟父母聊聊這個話題,讓他們稱贊一下我。但這個議題的回顧給到了我很好的如何對待我小孩的一個很好的警醒。
對我影響較大的兒時經歷
小學一年級起就寄宿到親戚家,我父親常說要鍛煉獨立能力,讓我覺得獨立能力是一個很酷的事情,所以我遇到困難時常使用要獨立來鼓勵自己。但事實上我每次寒暑假過后的開學去到親戚家,我都會哭一周左右,一直持續到六年級,但到現在可能我的父母都是不知道的。到慢慢長大后,我父母偶爾想左右我的一些決定,我都會很容易生氣,或者叫賭氣。潛在有種聲音就像是,我很需要別人來照顧我的時候你也沒有怎么管我,現在我比以前強大多了你還管我干嘛。
這種模式會遷移到我對其他人,對老婆,小孩,有時根據自己經驗判斷是好的,就會要求他們接受,如果他們不接受就會容易生氣,和賭氣,OK,你不接受你就自己負責,我也不想管你了。這是兩個極端,如果別人愿意接受我管的話,我會當他是自己當年那個寄宿的小孩一樣給予事無巨細的照顧;但如果不接受的話,我就會賭氣和別人劃清界線。
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長之后,我現在的情緒比以前平和多了,但偶爾還是能看到這種極端模式的出現。老師建議我和父母在細說過去的這段經歷,來做完型和解,我想我會做的,希望中秋之前能踏出去吧。
天賦分析
在蓋洛普天賦測試里面,我的前五大天賦是“前瞻”“積極”“學習”“理念”“體諒”。在這次重溫天賦的時候,還是提醒了一遍自己,自己的優勢天賦有可能成為阻礙自己成長的天賦。理念天賦的人總會有很多奇思妙想,看到不同事物間的關聯;學習天賦的人會熱愛學習,喜歡新鮮事物。組合起來很容易想到小學語文里面的《小貓釣魚》,一會被蝴蝶吸引去了,一會被傾聽吸引去了,最終沒釣到魚,這和我的經歷是非常吻合的。
幸運的是,我在還健康和還算有精力的年齡,走上了越來越篤定的道路。
死亡的議題
對很多人來說,死亡都是人生最畏懼的事情,也是最主要的主題。其實我也不例外,當我在人生意義主題的時候,我就相信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容易的,而且我們會離去,我希望多去體驗。驅動我這個想法的其實還是生死的議題,究竟我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究竟我們要怎樣離去。
很巧合的是我在偶像的議題里,想到的幾個偶像張國榮,黃家駒,科比,都是已故的人物,他們的人生都有過燦爛的時光,但最終卻沒能體驗大眾眼里的完整的人生。我自己對死亡也是很畏懼的,究竟死亡意味著什么?在什么狀態下死去會不痛苦?死去之后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什么時候最不害怕死亡呢?我自己的經驗是,當我在很努力很投入,甚至很筋疲力盡地做一件事情,然后自己享受其中,那時候的心境是最無所畏懼的,包括死亡。所以現階段,我想我對死而無憾的看法,還是需要有熱情,有激情,有心流。
IP:心智財富
三天的課堂探討的話題板塊有8個,上面只是展示了小部分,大約1/3的我想馬上記錄下來的屬于我自己的探索。不同的人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關注的板塊會有所不同。這次課程我對梳理自己的個人定位,個人生命主題,使命愿景大大地進了一步。
生命主題:理性,激情,死亡
個人定位:導師,幫助別人尋找激情,發掘生命潛力的導師
個人使命:做國內最平民化的個人成長平臺,讓更多人跨進有意識地自我成長修煉的門坎
個人愿景:讓每個人都死而無憾
價值觀:自我成長,理性思考,激情人生,社會貢獻
死而無憾,我認為需要找到自己的非常篤定的方向,然后有過汗水和淚水。有些比較幸運的人,不需要任何引導就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優勢,和個人使命;有一些可能在別人引導之下,很輕易就能找到一個方向行動并越來越篤定;但有些人,像我過去些年,一直兜兜轉轉,嘗試過很多,體驗過很多,卻一直為生活沒有激情而苦惱。
《大學》里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但這不適合我,我也認為不適合大部分人,實踐證明更適合我的是先有靜,才真正開始進入自我探索之路。我會認為正念,呼吸等靜心練習能夠幫助絕大部分的人。不過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堅持幾個月的練習,等待一個不容易估計的效果。那么除了靜心練習,還有什么更容易帶領別人走進個人成長的修煉呢?如果一個人到死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天賦并得以發揮,那會不會是一件最遺憾的事呢?我愿意以天賦發掘為起點,帶領大家進入自我探索,然后有能力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成長方向。
寫在后面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里面給出了他認為的有意義的人生的三大支柱:
1. 有一份事業
2. 家庭,朋友關系和諧
3. 保持正直
我認為我文章里提到的問題都是非常好的自我探索的問題,每個人都值得去思考或回顧。當然有導師帶領和有同學陪伴的環境是最佳的。如果深圳的朋友見到我的文章,我不介意組織小型的聚會一起來探討上述的問題,有意愿的私發信息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