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寫作的初衷
我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
自從有了孩子之后,才體會到什么叫經濟壓力。
吃喝拉撒睡玩,沒有一項不花錢。
發愁的我從每天晚上哄娃睡著后必看的公眾號發現了一個緩解壓力的途徑——寫作。
對于工作相對穩定,又不影響帶孩子,喜歡研究家庭教育的我而言,寫作既能逼自己強化閱讀育兒書籍,在輸出的過程中更好地領悟消化所讀,又給自己一種兼職變現的希望。
于是我興致勃勃地在學習平臺上,搜索了一些自媒體寫作的課程,課程介紹說找對了門路,閱讀量的分發也不是難事。
這給了我信心。
選錯路,知道了很多道理,卻停滯了兩年
可惜當時選擇的課程有一些超前,我一開始就走到了一條難度較高的路。
主要還是由于沒有想清楚自己發展的方向,看到寫作班就報。
報的那個班是以公眾號為主,于是從公眾號的運營,開通賬戶、編輯排版、推廣漲粉的學了一堆,真正的寫作功底卻十分薄弱。
吭哧吭哧地寫了一篇文章花了兩三個小時,配圖排版,字號顏色間隔地花上兩個小時。更為難的是,我需要上班,下了班一個人帶孩子,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整塊時間來整文章。
剛剛完成一篇文章,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表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閱讀了一遍又一遍。
可是這種感覺很快就被沒有時間更文的內疚感打敗了,立志的日更變成了周更,周更變成了月更,最終成為了停更。結果就陷入了惡性循環,想寫,內疚,停更。報班,寫,停,再報班。
那些年我報過的寫作班
2018年,我報了四個班,其中三個寫作班,一個新媒體運營班。四個班都在五百元至一千元。
其中三個班模式類似,都是有配套的社群運營,在學習平臺上用音視頻的方式聽課。但其中兩個課程比較用心,有在社群內加餐。
一個最貴的班采用的是視頻教學,上完兩節課再發兩節課,而且是必須在電腦上下載,課程進度慢而且極度不方便,從我自己上過的課程來看,都是泛泛而談,上了不到三節課,我便放棄了。
一個班是一直關注的寫作教練公眾號,特點是注重執行力,推出日更十四天打卡返現80%,為了賺回學費,那次是我最堅持的一次。也讓自己體會到日更雖然很累,但是也并非做不到。
一個課程的老師很負責,還常常給素材,對學員的解答也很耐心。我報的是點評班,課程期間無限點評,可是那段時間我比較忙,而且意志力特別不足,整個期間只寫了一篇文章。中途也有好幾次老師發布的征稿,我卻只能看看。后來課程結束,不甘心的我又再次續報了下一期,目前正在進行中。
2019年春節前,我在一個寫作營小伙伴的朋友圈看到了卡卡老師的寫作班信息,報過多個班的我正處于消極狀態,幾次點進去看招生內容,幾次又退出了。
最終讓我下定決心的,是看到卡卡老師的課程內容設計上說,教授的是底層邏輯和寫作技巧,而且還跟等風來老師合作推出頭條號的內容創作。
在2018年初我也關注了好一陣頭條號,在公眾號改版的一片哀鴻中,當時就感覺到頭條號應該是個風口。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獲得12萬的推薦量,7000多的閱讀量,雖然這個數據很低,可是相對在公眾號上無人問津的閱讀量,它著實讓我興奮了一把。
可惜,還是沒有堅持。
找對方法,充足信心,有了正反饋才能堅持下去
春節期間,無聊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卡卡老師的寫作班,靜待至三月份開課。
老師一上來第一節課就給我們講解了寫作的結構,仔細看了課程,發現它與我之前報班的課程不同之處在于,我終于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
雖然看上去方法很簡單很直白,但是在拆解文章之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拆書,提高了閱讀的效率和層次感,第一次接觸到了拆書稿、講書稿和共讀稿,這不就是我當時的初衷么?也感嘆自己雖然曾經想對了,卻又錯失了一個又一個大的風口。
當小伙伴們在群里發青云計劃的獎勵海報時,我又焦慮又安慰,小伙伴的成功說明了,方法對了,就會成功,成功的前提,就是寫起來。
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反復揣摩,寫起來。
聽等風來老師的課時,更加增加了我的信心,她解讀了頭條號的獎勵機制,告訴我們一篇文章要怎樣更容易符合編輯的喜好,告訴我們平臺的公平公正,小白也可以有成功的機會。
接下來,我需要做的就是,多閱讀,把拆解變成每日任務,多體會。
最重要的是,別再等,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