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解釋

第一個:來自熊逸的宋詞五十講

在唐朝,中秋只是一個小日子,重要性遠遠比不上新年、清明、端午這些民俗大節。正是在宋朝,中秋開始被當成了大日子。

宋朝雖然版圖很小,打仗總輸,很沒面子,但在沒面子的底下,竟然很有里子。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里講過,宋朝是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富裕程度前所未有的時代。

商品經濟的發達可以催生很多現象,比如節日增加了。節日接二連三,為什么大家不反感呢?因為手里有錢,總想找名目花掉,心里有話,總想找機會去說,節日就是最好的名目和最好的機會。

所以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北宋的中秋比唐代熱鬧得多。酒樓、商鋪會做專門的中秋裝飾,推出一大波新酒、新果,當然還少不了應季新出的螃蟹。京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有一種特殊的風俗,在中秋之夜,小孩子無論男女,都會穿上成年人的衣服,焚香拜月。男孩子祈禱自己早日金榜題名,女孩子祈禱自己能像嫦娥一樣漂亮。

中秋與團圓

在今天,中秋節是個跟家人團聚的日子。給中國文化種下這個觀念,可能要歸功于蘇軾和他的《水調歌頭》。

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軾,或者用人們更熟悉的稱呼,蘇東坡,正在山東密州擔任知州,這個職位大約相當于今天的市長。那一年的中秋,蘇軾和同僚好友一邊賞月,一邊聚餐,興致高漲。蘇軾是個性格豪邁的人,一玩就玩了個通宵,酒喝得大醉。就在這種熬夜加醉酒的狀態里,他寫下了一篇千古絕唱《水調歌頭》,內容既有中秋感懷,也在記掛著整整五年沒見的兄弟。這首詞,后來被公認為中秋詠月的第一名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上闋,從飲酒賞月開始,忽然發起牢騷,好像對人生有點倦怠了,這是職場中年男性常有的心態。怎么改變呢?那個年代并沒有辭職創業的選項,所以蘇軾只想要“乘風歸去”,飛到月亮上去,但轉念一想,月亮上的生活未必就好,那么高,一定冷死人!算了,不如跳個舞吧,看看跳舞的時候月下的影子亂轉,這不是很有趣嗎,煩惱不也就排解了嗎?人間,也還不錯。

詞的下闋,先把重點放在月亮身上,看它在天空中運行,轉過樓閣,月光照進窗子,照在失眠的人的身上。這個失眠的人,也就是我本人,很想質問一下月亮:你這冷冰冰的沒有感情的東西,為什么偏偏在我思念親人無法入睡的時候變得這么渾圓美麗呢?難道你是故意用你的圓滿來反襯我的缺憾嗎?不過,我想你不會是故意使壞,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都是客觀規律,既不依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依你的主觀意志——假如你有的話——為轉移。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誰也改變不了,想開了就好。不然的話,如果人類只想要歡與合,不想要悲和離,如果月亮只想要晴與圓,不想要陰和缺,那就純屬癡心妄想了。

既然悲歡離合與陰晴圓缺都是客觀規律,是我不能改變的,那我總可以燉一鍋心靈雞湯寬慰一下自己吧?好吧,我應該這樣去想:我和親人雖然只能離別,沒法團聚,但至少我可以希望我們都能好好活著,看著同一輪月亮,在同一片月光下,寄托同一種思念。

這首詞雖然寫得漂亮,影響力驚人,但主題并沒有任何新意,無非是望月懷遠。古人在兩地懸隔的時候,不要說打不了電話,往往連通信都很難。思念總需要找到一個媒介,月亮舍我其誰地承擔了這個角色。原因不難理解:在同一個時間,無論兩個人隔著多遠,看到的都是同一輪月亮。

望月懷遠不一定非要在八月十五,任何時間都可以的。但是,很可能是因為蘇軾這首詞,讓八月十五的月亮有了特殊的意義。蘇軾借助一詞多義,一個“圓”字,時而指月輪的形狀,時而指人生的圓滿,時而指親人的團圓,三個意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秋月圓和人間團圓,人間團圓和人生的圓滿,就這樣交織在了一起。

吃月餅的真相

今天我們過中秋,自然要吃月餅,不過,直到宋代,吃月餅這個活動還都沒流行起來。

《夢梁錄》記載杭州的各種糕點,有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等等等等,但并沒有把月餅和中秋節掛鉤。另一部同類著作,周密的《武林舊事》,也記載了南宋的月餅,但把它放在“蒸作從食”的類別里邊,也就是說,這種月餅并不像今天這樣是烤出來的,而是蒸出來的。

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說在元朝末年,籌劃反叛的民間武裝在中秋前夕用月餅傳遞消息,每個月餅都在餡里夾著一張紙條,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這個傳說很不可靠,而且并不合理:要在當時的底層社會里邊用文字傳遞信息,這太高估普通人的文化水平了,更別說“韃子”的“韃”是個好難寫的字。

在可靠的史料里邊,要晚到明朝,甚至很可能是明朝中后期,中秋節吃月餅才終于形成風俗。

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是一部記載北京風土人情的著作,其中對中秋節有一段記載,說當天要辦祭月活動,祭品用到的水果和糕餅必須都是圓的,切瓜必須切成蓮花的造型,還要去市場上買來專門的一種紙,名叫月光紙,紙上有精美的圖案,畫著菩薩沐浴在月光下。家里還要在月亮升起的方位設置一個拜祭點,叫作月光位。

典禮開始的時候,要給月亮上供,叩拜,然后燒掉月光紙,撤掉供品。供品當然不會浪費,不但全家人都會分著吃掉,親戚之間還要你送我,我送你。有時候這需要一點體力,因為這部書里說,月餅可以做得很大,直徑能有二尺。還有一個重點:如果出嫁的女兒這一天正巧在娘家,那么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婆家,因為這一天也被稱為團圓節,一家人必須在一起。

今天如果有小兩口為了過節到底回男方父母家還是女方父母家爭執不下的話,那么以上這條史料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當然,它既可以作為男方立場的佐證,也可以站在新社會移風易俗的角度,以反面教材的身份支持女方的立場。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月餅可以放多久

月餅雖然是個應節的食品,但在明代,中秋的月餅要是沒吃完,簡直能一直放到年底呢。這在一部奇書,名叫《酌中志》里有記載。

《酌中志》談到,從八月初一開始就有人賣月餅了,到了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擺出月餅和瓜果,不吃,都供著,等月亮出現了,開始焚香,然后儀式結束,大吃大喝,酒席能搞整個通宵。如果月餅沒吃完,有剩的,會收起來,存放在干燥、涼爽、通風的地方——重點來了——等到年底,取出來全家一起吃,這叫團圓餅。

這種月餅既然能從中秋節放到年底,應該和我們今天吃的月餅差不太多了:餡料必須高油高糖,本身既是餡料,也是防腐劑,并且整塊月餅必須是烤熟的,而不是蒸熟的,因為只有脫水才便于保存,才能從中秋一直放到年底。

但是,這還并不是月餅的保存極限。

明代文壇有一個性靈派,代表人物是袁氏三兄弟。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所以合稱“公安三袁”。三兄弟當中的老二袁宏道和度門法師交情很好,而這位度門法師有資格出入皇宮。有一年正月十五,度門法師給袁宏道帶了一些來自皇宮的月餅。袁宏道很興奮,一連寫了三首詩,題目是《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我們先看第一首:

曾向昭容手內傳,綠綈親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宮月,和雪和煙到楚天。

前兩句說這些月餅來歷不凡,是從皇宮來的,后兩句說度門法師很不容易,大老遠地把月餅從京城帶到湖北。

我們再看第二首:

盤中猶折半宮花,刻鳳攢龍自內家。

不是國師爭袖得,也應墜破紫袈裟。

大意是說:把月餅取出來,太精美了,月餅上的龍鳳圖案是皇家才有的。還好度門法師有身份,不然我可沾不到光。法師啊,這么沉的東西勞煩您揣在袖子里,不遠千里帶給我,它沒把您的高檔袈裟墜破了吧?

我們再看第三首: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將舊樣說陰晴。

等閑放出中秋月,并與春燈一夜明。

這一首最有民俗學的意義。前兩句還在繼續品味月餅的圖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兩句:“春燈”指的是正月十五的花燈,這一天是元宵節,也叫燈節,是一年當中最會張燈結彩的日子,不但天上的滿月和人間的花燈交相輝映,而且,這月餅既然是中秋的月餅,便仿佛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帶來了八月十五的月亮,一年當中最美的燈光和最美的月色竟然同時出現,實在太激動人心了。

就這樣,袁宏道看著這些至少五個多月前生產出來的,完全沒有真空包裝和干燥劑保護的,被一位大和尚跋山涉水、沐風櫛雨、貼身攜帶的月餅,在想像中同時欣賞著元宵節的花燈和中秋節的明月,無比的滿足。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吃了沒有。




來自百度

中秋的由來

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與春節和端午相比,中秋節形成的最晚。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時已經和元旦一樣成為漢族重要的傳統節日。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8月在秋季三月的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又叫團圓節,中秋時分月亮圓滿,象征團團圓圓。而在中秋節一定要吃的月餅也是圓圓的,中秋和家人一起品嘗才能體現出家人團圓、和諧的意思。

在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

從2008年開始,中秋節被列入了法定節假日,這些顯示出了國家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這就是中秋的來歷和發展。


嫦娥奔月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代,后羿在射下九個太陽后成為了百姓的英雄,王母娘娘為了獎勵后羿的壯舉,賞賜給了后羿一顆不死丹藥,服下之后就能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老婆嫦娥,便把不死藥交給嫦娥收藏,沒有服用。

三天之后,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后羿外出打獵,他的徒弟逢(páng)蒙心懷鬼胎,在后羿出門不久后,手持寶劍闖入了后羿家的內宅后院,威脅嫦娥交出不老丹藥。

危險時刻嫦娥一口吞下了不死藥,吞下藥的嫦娥,身子立時飄離空中沖出窗外,往天空飛去。

因為嫦娥掛念丈夫后羿,便飛落在離塵世間最近的月亮之上,嫦娥成了仙人,后羿知道這件事后,驚怒萬分傷心欲絕,卻也只能悵然的望向天空,他發現此時的月亮又大又圓。

往后,后羿在思念妻子的時候,便在后花園擺上水果糕點遠遠的紀念在月宮中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之后,百姓也會在中秋時在庭院擺上月餅之類的糕點紀念嫦娥,這就是嫦娥奔月的傳說。


后來,人們也會在中秋當晚仰望月亮,祈禱未能在今天團圓的家人們,一切安好。


月餅的發展史


月餅是非常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月餅也是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必備佳品。


而月餅在古代最早只是祭拜月神的貢品,月餅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在北宋的宮廷內流行,到了唐代才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餅在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到了明朝才成了全民共同的習俗。

發展到如今,月餅的品種更加繁多,風味也是因地各異,其中廣式、津式、蘇式月餅廣為南北各地人民的喜愛。

在制作發明,如今的月餅也是越來越精細,餡料更加講究,再月餅的外面印制各種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映月”,“三潭印月”等,都是很經典的圖案。


由于月亮和月餅都是圓的,所以人們愿意借助他們來寓意團圓美滿,人們也喜歡用月餅來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情感。此外,一些地區農村人,還喜歡用月餅來企盼豐收,生活幸福,身體健康等美好心愿。


月餅也會在中秋時節被當做禮品,送親贈友,成為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這就是月餅的發展史。

賞月的由來


說起中秋,賞月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活動。

人們之所以選擇八月十五來賞月,是因為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變少,西北風也西北風也很微弱,此時的空氣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又圓又大,才成為最佳的賞月時節。

早在我國的周代就已經有了賞月的習俗,周代時每逢八月十五,都要舉行迎寒祭月活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崇拜與信仰之情。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之夜,夜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

古往今來,許多的文人墨客,借月抒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代王安石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經久流傳的千古名句。

月亮已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它成為了人們寄托情感的一種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96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7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87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2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10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08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5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6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5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5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71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0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7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1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8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15評論 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