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就是一個巨大的游樂場,人生就是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
外在和順是:當你事業出現波折時,你永遠相信自己有重新開始的能力;當你的孩子出現各種狀況時,你能夠坦然面對,心懷美好;當你老公煩躁的跟你發脾氣時,你能不被他的情緒帶走,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方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消除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怕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當你堅信你會成為什么的時候,你就會成為什么。你給出什么,便回收什么。宇宙是個偉大的設計師,遵循著強大的吸引力法則。跟隨你的直覺。你想做什么,想去什么地方,想吃什么,想見什么人。讓你的直覺指引你。
站的高度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廣度,而你意識的維度就決定了你活出來的姿態。
多數時候情緒是因為思維模式而引來的,當情緒升起,覺察,通過這個情緒可以看到自己什么?覺察身體感知,覺察理智去了哪里。拿到情緒的正面價值。悲傷在提醒我該結束了,有新的在等待我。不排斥情緒,情緒該來就來,情緒是生命力,不被情緒帶走,把情緒轉化變成當下的創造力,時刻創造,不要想著一成不變。
愛是理解的別名
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身教重于言教”、“做人要謙卑,學會示弱”,“溝通中最重要的,就是講別人愛聽的話”
吃東西時問自己吃飽沒,我的身體還需要食物嗎?
問自己我這個行為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
我的這個情緒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感覺
守住界限,把原本屬于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全然承擔
別人的事情不關我的事,我只對關系負責
老天的事情,接納誠服,來什么就活什么
允許孩子去體驗挫折,體驗痛苦,體驗煩惱
充分信任滿滿的祝福孩子,不要害怕孩子受苦。
注意我的界限在哪里?鍋是鍋,拖把是拖把,不是同一個廠家好吧!我是不是經常這樣混為一談呢?
不要把別人的不如意吸收進來,讓自己活在恐懼里。
高手不需要別人理解,而總能理解別人[調皮]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常常是小時候父母替代得太多,或者否定得太多。而之所以這么做,是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的緣故。所以:
1、多肯定、欣賞、鼓勵孩子,允許孩子去體驗種種。
2、自己過得獨立而自信,充滿安全感,做孩子的榜樣。
當與老公發生沖突時:選擇跟自己內在感受做連接,問問自己內在的孩童發生了什么,需要我這個外在的成人做點什么嗎?接下來在行動時要多次確認:我是在計較利益的得失在算計還是愛,我是在要求在嘗試控制還是愛。
內在孩童:被看見被理解很重要。人格傾向于溫和脆弱,以直覺為感覺方向的,出生狀態,我們的自我中心,天生人格,天賦本能,直覺力和情感,一個小嬰兒。我們的直覺力、天賦的部分需要與我們的內在孩童連接后才能呈現出來。綻放自己的生命,重要標準是展現自己的天賦才華,全然的活出自我,活出天生人格,跟自己內在的感覺做連接很重要。
內在成人:理性的部分
內在父母:內在對自己批判的聲音
“當超出自身的金錢范圍、能力范圍和安全范圍時,請斟酌再三。別人灌輸的生活再美好,都不如自己去爭取。永遠保持清醒,永遠別走捷徑,永遠堅信未來。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不要錯過真正的重要部分:去經歷,去感受,去痛,去哭,去笑,去犯傻,去清醒……””————摘自端銀(微信號duanyin06)
一顆從容篤定的心,是父母給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內心穩了,憂慮少了,恐懼少了,說出來的話自然就穩了。孩子接收到的就是你的平靜、穩定。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孩子也會習得這樣的平靜和穩定。
請大家善用資源。也要告訴我們的孩子好好用資源。我們的身體發膚都是資源。記得有老師告訴我,我們的眼,耳,鼻,嘴,手…全是資源,所以要動起來。告訴孩子,上課用了身體資源,用眼專注的看,用手認真的記,用耳好好的聽,或者可以鼓掌,可以點贊,老師會用更欣賞的眼光待你哦。
我夸婆婆魚燒得好,于是餐餐有魚吃;我夸公公勤快,公公一早就起來拖地。公公婆婆做的好的地方使勁夸,做的不合你意時就裝瞎子聾子看不到聽不到。一家人沒啥好計較的,對家人都沒有慈悲,談何良善?
柔軟的力量,不僅僅是一句美好的承諾,更是每個女性可以活出來的品質。柔軟的,是有彈性的,靈活的,流動的姿態,是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力量!因為柔軟,我可以更加精微地感知自己與他人真實的需要;因為柔軟,我可以不對抗、不費力、輕盈地活在當下。她不是頭腦武裝出來的充滿對抗的強大力量,而是一種浸潤心間的清流,無聲無形無色無狀、緩緩穿透心靈的美妙能量!女人如水,柔軟的力量即是水的狀態。
真正的強大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關于對身體的訓練:就像練習瑜伽,先給自己一點點撕裂的痛,適應后再慢慢加大,然后我們的身體會變柔軟而肌肉更有力。柔軟有力就有了容受的空間,空間無限大時這所謂的界限就不存在了。想要擁有柔軟的力量要不斷去練。
我對小麥說:成年人也每天在考試,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就像是一張試卷,如果把事情處理得很圓滿,就是滿分;如果事情搞砸了,那就是不及格。像你爸,天天在考我,我早上又被他罵了。
小麥說:反正他的罵就是愛。你知道這一點就每次都考滿分。
愛是基于理解的
當孩子的行為特別讓你心煩的時候,意味著你真的很重要。你行使一個母親的職責,無條件的去回應孩子,去照顧好她,你的內在的空間也會被無限的拓展。其實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親密關系里不幸福的人常常是:伴侶對你好,這是理所當然。伴侶的表現不如自己的期待,馬上心生怨憤;而幸福的人是另外的做法:你對我好,我及時欣賞和嘉許。伴侶的表現不合自己的心意時,馬上反躬自問,從而明白讓我受苦的并不是伴侶,而是自己腦海里的念頭。所以你著力的對象當然不是伴侶,而是自己心靈尚未被照亮的地方。
當老公反對我的某個育兒觀點,并且帶著情緒表達。我們是否第一時間被老公的情緒帶走了?是否第一時間活內在的那個憤怒委屈情緒了?在這種時候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去到別人的立場思考:外在的發生與內在的想法不一致就會升起情緒,此時要有覺察,明白情緒的運作,看到其背后的正面動機。
重要的是我怎么樣了,我們只能改變我們自己,透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外在環境,如果自己進行頭腦的加工和評判,就會失去對別人的同理。只能說在這件事情上怎樣怎樣,并不代表這個人。透過調整自己來改善與老師孩子溝通的質量。
愛與放手都是智慧—致0一3歲的父母
嬰兒在出生后到3歲時期,盡管嬰兒的生物體脫離了母體,但它實際上同母體仍然沒有分開,仍然有一個未分化期,母親和嬰兒仍是一體的,仿佛是一對連體嬰兒,母子的關系仍然是孕婦同胎兒的關系,不過就象試管嬰兒那樣,生長環境從宮里轉移到宮外而已。由于是一體未分化,母親的任何情緒都是與嬰兒分享的。
我們把孩子生下來,還需要孕育孩子的心靈,靈魂誕生也有一個孕育的過程,這就是母親的關懷和容納,母親準確的及時的共情性的證實、母親的包容。剛出生的嬰兒在心靈上是完全脆弱的,母親的關懷容納,母親的及時準確的證實,這種方式,就好些他的身體在母親的子宮里被容納一樣,這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生命早期安全依戀關系的建立,是通過愛撫和有規律的照顧來實現的。那么從愛撫的角度,我們首推母乳喂養。哺乳的過程,是嬰兒與母親依然如同在母體中那般血脈相連、合二為一,彼此進行著最高等級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此過程中享受到了世間最充分的愛、依戀、安全和慰藉,這些感受在他終生的潛意識形態中都會存在,會構建他一生的希望品質和樂觀自信的人格。這些,是奶瓶和奶嘴所不能給與的。當然,有一些寶媽有各種特殊情況,沒有母乳親喂,那請多愛撫你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尊重!
但是如果到了3歲不與母親發生分離就不會有自主,所有東西都是媽媽安排的。以后就會變成特別依賴他人,沒有主見的人。所以,到了該讓孩子獨立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手!
成人常常認為自己每一件事情都比小孩子做得好,所以就把成人的那套行為模式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接受成人的控制,迫使孩子屈服,放棄自己的意志和創造力;成人常用自以為是的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請不要不以成人的智慧代替兒童的智慧。
在生命的早期,即0-3歲,這一時期極其短暫,而且孩子在這一時期,其動物性的特征其實更明顯,所以往往更容易被忽略孩子心理的需求,但恰恰是這一時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發展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心智模式的基礎。
從安全依戀到獨立分離,這正是生命必經的成長過程。這一段短暫的、珍貴的路其實差不多走完了一個人心理基石的大半。待到四歲時候,孩子的腦容量接近成人,生命早期的意識形態初具雛形,我們錯過的其實也終將被錯過,那將成為被時光掩埋的秘密。看起來或許沒有不同,但一生可能都會產生不同。其實還好我們來得及,還好我們的孩子都還小。
所以請從現在開始,真正地去好好愛孩子,理解我們的孩子!
我的感觸:看見一切的發生并讓這發生自然的流經我自己,不拿各種評判和觀念束縛綁架自己,讓我心自由。
你有沒有在看電影時,完全融入那部電影?你忘了自己是觀眾,那時,世界沒了,你整個人就是電影的那一幕。當你以這樣的狀態投入那部電影,你是真正品嘗過、咀嚼過那部電影,你在那個當下與電影完全合一,這部電影包含的內涵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當不如我意的事情發生,我們總是委屈逼自己就范,是否可以看到更深一層,找到這么做的意義。如何愉快的身心合一的做呢?別人重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重視對方重視的事情來同頻連接到對方的感情。沒有連接溝通就會是無效的。先同頻對方再把他帶入更高的頻率。對自己越不滿對他人就會越苛責,關鍵是回到自己的內在。
老師給到我們家長關于孩子不如意的表現的意見時,我們是否完全被老師的表達帶走了?我們能否在看見老師的需求的時候,也看見孩子的需求。在這個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中做到一個平衡,支持到孩子的成長和老師的工作呢?
生命本沒有意義。因為你要追求意義,所以才會遍體鱗傷。不追求意義,便不會為人所傷,為事所傷,為夢所累,為情所困。什么樣的體驗都是體驗,超越掉好壞對錯,苦和樂,痛和喜,愛和恨。你之所以會掉進一個坑,又一個坑,皆因你還在追求外界的認可。
財富代表的是能力,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能力的。能力無限活出體驗無限,即是豐盛的人生。每個人都是帶著一股能量。對生命中抗拒的部分當你接納的那一天你就被拓展了,超越情緒超越得失。所有的人都是我財富的面相,不去切斷不去抱怨。
孩子學習內動力:1,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為孩子植入遠大的理想報復,2學校的環境,3是否喜歡任課老師,4身邊的朋友同學是不是積極上進的5作為父母自己有沒有樹立好的榜樣,是否身心合一并做到對孩子的要求6還有一些偶然的事件會將孩子的注意力牽走:如暗戀、喜歡哪個明星或者漫畫家。重要的是要細心觀察,在當下看到孩子,他學習的內動力不足的真正根源在哪里,找到線索后再針對性的給出支持!
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點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傳遞出了一種氣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自助助人”,才能最有效地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沒有人真正聽別人的道理,人實際上聽的都是自己的道理,即便聽別人的道理,也是他認同的道理。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觀察對方當下的樣子,關注他當下的感受,并愿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這樣才是真正的陪伴。
[太陽][太陽][玫瑰][玫瑰]今日分享
當一個人能正視自己的欲望,勇敢面對自己的陰影,反倒不會受欲望的支配,也發現陰影的地方恰恰有光明。而這一切,絕非透過語言文字可以傳達出來,而是需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親證。因為繪制再精美詳細的地圖都不能把你帶到目的地,你必須親自出發,才能解開人性的制約,瓦解頭腦的編織。
母與子經典對話
母:媽媽有點疑問想請教你
把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表述一遍,再次確認這真是你做到的嗎?
哦?原來媽媽都被你欺騙了呀!可是媽媽還是不明白,請小王子殿下指點一二可好?”
“媽媽的腦子短路了,樂,你快幫媽媽想想老師為什么會逼我兒子故意把字寫得很難看?”
“嗯嗯,我也覺得我兒子的學習態度很好了,明天我就去找你們老師,讓他還我兒子一個‘清白’!”我“義憤填膺”,為兒子打抱不平。
“她那樣對你,你還替她說話?不行,媽媽一定要給你討回公道!
“就是就是,我兒子總能心想事成,明天的字一定比今天的更好!”
勿著急,凡事都有三種以上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