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因為各種生活事件產生不同的情緒,有正向情緒,就會有負向情緒。情緒分為不同類型,請看下圖。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整天陰云密布,哭喪著臉或是動不動就生氣,難過,甚至只要不高興了,就罷工,什么都不做,大吵大鬧,這種人在心理學上叫做情緒人,簡而言之比較容易情緒化。首先要排除精神疾病,因為精神類疾病容易出現易激惹,主要表現為易動怒。
對于情緒化的人,大多數人會很討厭,敬而遠之,躲著這種人,生怕不知什么時候又惹到當事人。
我們總對負向情緒嗤之以鼻,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事實上,負向情緒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悲傷,使得當事人知道珍惜,排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生氣,有助于情緒的宣泄,恐懼,有助于保護個體的安全······當然,前提是適當,不能過度,否則會誘發身心疾病—高血壓,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
每一種情緒類型絕無好壞之分,背后都有特殊意義,是一塊寶藏,看到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如果去覺察,就能收獲成長。
記得上次在吉林聽課,師父的腰又扭傷了,令人心疼的是,帶著腰傷給我們講課,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一早去用早餐看到師父跟師姐的女兒在一起說說笑笑,心里不是滋味,好羨慕,嫉妒,離開時看到她坐在師父身邊,我無法接受眼前這一切是真的,為何我就不能討師父歡心?回想平日,師兄師姐都可以給他端茶倒水,捶背,可我呢?即便主動去做,也會遭到師父的拒絕。除了做糕點給他享用以外,還能做什么?畢竟我也是師父的徒弟有義務,責任照顧師父,為他分憂解難。
事后做了覺察反省,其實我好辛苦,總在想討師父歡心,成為他的得意弟子,整個希望熱線大家庭的驕傲,就因為這種期待過于強烈,落空了,再加上我的情感需求很高,極度渴望被愛,溫暖,哪怕只是微笑,所以我的心里嚴重失衡,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喪失了自我。可記得,師兄說過我努力盡量讓自己OK,是對師父最好的支持。況且師父總在向我伸出愛的橄欖枝,沒有不疼愛我。
經過這件事也令我發現對師父的看法,感受非常在乎,對他的情緒沒有絲毫招架之力。原以為自己不會特別在意,反正有師兄師姐陪伴在我身邊,我不怕。
當我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自然走出情緒漩渦,不會陷在里面無法自拔,一次次選擇傷害自己。
我能意識到這一點,顯然看清了自己真實的需求,也明確堅定方向。多虧師兄把我從情緒的漩渦拉出來了,否則我真可能持續陷在里頭,沒那么容易就走出來,盡管只是臨時被卡住,可不知又會因此出什么事?如果倘若一旦把責任,誘因歸結為師父和師姐女兒的問題,并且一股腦不分青紅皂白把情緒的源頭怪罪于她們頭上,恐怕我會喪失自我覺察的能力,更不可能接受師兄遞給我愛的橄欖枝,如此就等于放棄了個人成長的機會。
親愛的你,愿你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每個人是生活在真實的世界,不可能沒有一丁點的情緒,它就像頑皮的孩子,學會和情緒共處,交朋友,好好的關照自身,請記住,無論如何不能讓它成為一把肆意傷人的利劍刺傷自己以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