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尋找 體會——記錄成長

《綠野仙蹤》講述的是小女孩多蘿茜被龍卷風從堪薩斯吹到了奧茲國,想要回家,在去翡翠城的路上分別遇上了稻草人、鐵皮人還有獅子,稻草人覺得自己啥也不懂,因為沒有腦子;鐵皮人想要一顆心,有心才會有愛;而身為森林之王的獅子居然是個膽小鬼,它最需要勇氣,于是一起結伴克服了種種困難,并最終達成了夢想。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追尋的故事~是的,每一趟旅程都是一場追尋:追尋者、目的地、前往目的地的指定原因、沿途的挑戰與考驗和前往目的地的真正原因,那綠野仙蹤中追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或者它想告訴我們什么呢?一個人的成長,是必須自己去經歷的,誰也無法替代。于孩子而言如此,于我也是如此,所以,在這個特殊的節點上,我也想回過頭看一看自己來時的路,談談我的經歷、追尋、體會~

去經歷 去尋找 去體會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小學科學的課程內容及內在邏輯,而今天我想梳理一下自己這幾年的心理變化過程,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從2016年10月加入團隊到2020年7月的今天,這四年分別見證著自己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痕跡,我對科學的認識,我對孩子、對教育的認知,何以一步步生發?我的幾個關鍵詞都在這張圖上~

我這四年

The First Year:初相遇

回到旅途開始的地方——運城國際,運城國際于我而言,意味著什么呢?

一個偶然,一個天窗,另一個精神世界,對于剛剛畢業的我,在懵懂之際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踏入的一個修煉場~

1)最初的半年間(2016下半年),我完全是懵圈的,對這里的一切充滿迷惑,這里的老師有點“特別”,她們滿腹才華,卻也能用最簡單的詞語說出最動人的話;這里的孩子有點“特別”,他們看起來很自由、很open;這里的教育跟我腦海中理解的教育有點不一樣:課本上所寫的“教書育人”四個字太過簡單,我竟不知道教育不僅需要師生對話,還需要生生對話(難道不是老師說孩子記就好了嗎);原來教育不是淘汰孩子,而是需要發展每一個兒童;原來想要上好一節課,必須以日以年的細細鉆研、琢磨……一切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是一種沖擊,一種新的認知,帶著這種沖擊、疑惑、好奇,迷糊的我遇到小石頭、小溪流,只是那時懵懂的我卻在一廂情愿的用知識去“禁錮”他們~

2)后來(2017上半年),伴隨著各種共讀(《教育的目的》《皮亞杰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理論》《人是如何學習》《正面管教》等)教研,我走進“存在關系?前概念?認知沖突?兒童認知發展水平?浪漫-精確-綜合……”,但那時,所有的詞匯于我而言都是浪漫的,我無法快速精準的去解讀它們,理解它們真正的含義,這些陌生的詞匯讓我糾結著、撕扯著。但是,隱隱約約的我好像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自身從小到大的教育歷程好像是不對的,迷蒙中我感覺王校說的貌似很對,他所指明的、前行的方向是對的。所以,做慣了“好孩子”的我,在還沒有清晰的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就開始橫沖直撞的開展三年級的種植課程了。是的,就在那個春夏,我開始跌跌撞撞的“搞種植”,利用一切課余時間(大課間、午飯后、午休、晚飯后)帶孩子們去校園外挖土,在教室里播種、育苗,在后操場、校園圍墻外建園、種植,從室內到室外,從初春到盛夏,我們一起種了太多太多植物;我也會在每節課上非常鄭重的反饋每一個關于植物成長、變化的瞬間~

橫沖直撞的日子

就這樣,我的身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博、鑫、云、嘯、碩、涵、琳、齊……這一個個身影在我眼里靈動起來,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孩子的生命是如此鮮活,它不是機械的、教條的、理所當然的,每個孩子的生命氣質都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的故事(這跟我從小到大對孩子、對生命的解讀完全不同,包括之前念書時兼職在輔導班代課,在我眼里,孩子只分為聽話的孩子和吵鬧的孩子,天吶,此刻想來真的太慚愧了)。我好像第一次觸摸到了所謂的“存在關系”,于我而言,存在關系就是陪伴、是接納、是傾聽、是互動、是對話、是激發鼓勵,是走進每一個孩子,也讓孩子愿意主動走近我。直到現在我依然能清晰的記得跟我互動過的每一個孩子,他們中有很多生命能量弱的孩子,在我這里,他們可以找到另一種安全感與存在感,所以…很意外的,在那半年里,我收獲了一批“小粉絲”,他們愿意走近我、走進科學~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伴隨著持續的教研、共讀,隨著我對植物課程的開發,我好像慢慢理解了王校口中的“鮮活的生命”,是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鮮活的、每一個生命亦是如此,不論人,還是動物、植物。在漫長的演化進程中,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就是它們獨一無二的生存智慧,就是它們能夠屹立在這世間的刻在基因里的“本能”。這一年,我對孩子、對生命、對科學有了新的認知,但這所有的領會都需要呈現在課堂上,要真正帶給孩子們“思”的東西~

3)2017年暑假年會演講是一個契機,當時我將自己這半年來帶領孩子們沿著季節時序觀自然、種植物的歷程非常清晰的梳理了出來,演講前一晚,王校突然讓我加入“蒲公英的前世今生”這一節課的課堂設置,我心想:都這個時候了啊…呃呃呃…好吧…,我很“聽話”的加入一節課的課堂設置。其實在演講的時候,我沒有領會到呈現這一堂課的意義,但是,就在講完之后的某個時刻,仿佛醍醐灌頂一般,突然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科學課堂要帶給孩子們的是什么?一切的種植活動都是為了讓孩子打開感官與植物建立依存關系、與自然更好的對話,給予孩子們豐富的經驗,浪漫感知自然之后是思維的砥礪,科學課就是要陪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讓孩子們像科學一樣思考、探究。我也對浪漫-精確-綜合有了初步理解:孩子不是殘疾,也不是水桶,我要充分調動孩子們腦海中一切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一步步去解決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最終達成一個臨時性共識。

觀念的轉變

The Second Year : 改變 行動

2017年開學季,帶著對存在關系、對科學學科、對課堂對話、對教育的新認識,我遇到了新新的橄欖樹和新新的小蝴蝶。

對課堂觀念的轉變(以兒童為中心,從知識到探究)意味著孩子是主動的,孩子首先要對我及我的學科感興趣,我意識到【存在關系先于認知關系】,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同時我也在實踐中深刻的感受到了。所以,這一年,我會花大量的課下時間帶孩子們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搞各種活動:認領樹木、制作標本、葉脈書簽、種蘑菇、制作生態缸等等,與孩子建立存在關系,同時也竭盡全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熱愛。

但僅有存在關系是不夠的,一定要把科學學科的魅力真正的揭示出來才可以,因為無論如何教育都是要發展孩子的,這就是存在關系先于認知關系,認知關系又高于存在關系。所以,這一年,隨著我對課程邏輯的理解,帶著我對學科的嶄新認知,每一節課我都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基于孩子們的已有認知去設計課堂對話,竭力想要呈現本學科的真正魅力!也許我的領悟還未透徹,但行中有知,首先我會非常踏實的去踐行,這一切在橄欖樹和小蝴蝶得到了非常好的驗證

我的第二年

1)運城國際的橄欖樹當時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傳說中他們非常“自由、奔放”,要在這個班級踐行第一輪相對完整的植物課程,其實我的內心充滿著擔憂與焦慮,我害怕自己作為新教師太“弱”,hold不住他們。但是意外的,橄欖樹就像狂野上的燕麥草“異軍突起”瘋狂的拔節抽穗,以自己的節奏昭示生命之歌。因為課下活動的豐富性極大的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因為課堂上的思維交鋒足以令他們興奮,所以在植物課程的實施中,我所有的高峰體驗都來自這群小猴子一樣的橄欖樹,效果非常好。是的,就是這樣的橄欖樹,我到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他們每個人的臉,我記得刑同學,初印象是在制作植物標本時他總是非常穩重、細心的稱量出使用膠體的重量,專注的不可思議;每堂科學課開啟前他都會準備好寫繪本,擺正坐姿,眼睛亮亮的望向我;課堂上不論何時都會積極、深入的思考、參與對話,成為班級的思維流帶動者,我那個時候經常想:這個孩子怎么這么好!這么好!以至于偶然的情況下當我得知他居然是非常“調皮”的孩子時,我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吧,他在我眼里是那么專注、潤澤,所以我想:他是真的被科學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吧~還有,有點爆脾氣卻喜歡做實驗的琛,看似漫不經心卻永遠思維在線的昊,對萬物充滿興趣熱愛探究的赫…他們是真正的被學科魅力自身的力量所吸引、啟發,走進科學然后走近了我~直到現在我依然深深、深深的懷念著這群帶給我無限觸動的小猴子。

2)小蝴蝶作為四年級的新班,班級里三分之二都是男生,江湖傳言他們班非常的“社會氣”,不好管。但因為當時作為小蝴蝶的第二副班,我自認為跟他們有更深一層的鏈接,所以,當我極力在班級里成立各種小分隊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時,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從跟我的學科相關的魚缸換水、動物墻繪到教室言行、餐廳就餐行為等等生活中的點滴,我都會及時的、堅決的、就事論事的表揚某個人或者明確指出我所看到的不美好行為,然后站在他們的角度去分析,并分享我的經歷與看法(可能覺得有種隱隱的責任感,不僅僅是知識、思維、還有道德人格)。于是,走進荊同學、辰同學、文同學…我深深的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不同,通過對話、互動,我明白了他們所有的行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永遠不能根據某一現象對孩子“妄下斷言”,作為老師不僅要在行為上謹言慎行,更要在思想和語言上警醒這一點!生命因為不同而精彩,而不是因為相同,我想要去了解他們每一個人,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如此與眾不同,當你真誠的時候,孩子也會真誠。所以,他們很喜歡跟我聊天,我們成了獨特的亦師亦友的關系。當然,學科的魅力和老師是合二為一的,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課程本身,所以,我們的互動不僅在課下,還在課堂上一次次的對話中,在這個過程中,也真正喚醒了我對植物、對動物生命本身的觸動與愛(以前我對植物的驚嘆可能是為了感染孩子,但現在我是真的為這些生命本身的存在而驚嘆)。

這一年,我真正明白也體會著: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是一個好的演講者,而是一個好的聆聽者、對話者、啟發者、感染者。所有的觀念、思維活動都是發生在兒童大腦內部,我們要基于兒童發展兒童。我也更清晰的認識到一節課如何基于“浪漫-精確-綜合”設置對話。何為“浪漫-精確-綜合”?它不是外在的資料包,它是發生在孩子大腦內部的、內在的認知節奏。每個孩子的腦海中都不是空空如也的,浪漫就是要調動起孩子腦海當中的已有經驗,這是一切認知及后續對話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尋找孩子的認知沖突點,并通過邏輯、對話一步步幫助孩子解決這個沖突,建構觀念,這就是精確的建構過程。最后,用已經建構起來的觀念去解釋最初的現象或者生活中的問題,在運用的過程中一方面讓觀念變得更靈活,另一方面可能會遭遇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開啟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這就是綜合。這一年,在王校的引導、自己的堅持、孩子的推動、我對學科、對教育的領會(探究 建構)下,在實施課程時,所有的一切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良性互動與體驗,給了我很大很大的力量,也喚醒了我自己內在的對自然萬物、對兒童生命的敏感、好奇。

The Third Year : 挑戰 新認知

我不是在做之前就領會到這一切的,而是在不知道的時候先去做,做了之后感受到這一切、得到驗證,進而體會到了它們真正的含義,我想這就是在行中獲得知。就這樣,我帶著巨大的力量,帶著對浪漫精確綜合的認知,帶著對課程的理解,跟隨團隊來到晉中。晉中對于我而言意味什么呢?

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我遭遇到了一個全新的、陌生的、未知的領域——天文地理;也是一次新的機遇,我聽許多人說過我的科學課之前一直很穩,但在晉中迎來了一個爆發期;是的,這一年的經歷很特別,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我不斷突破自己的短板,探尋到了關于教育的新板塊,且有所收獲。毫無疑問,那段時光是充滿喜悅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也是我最痛苦、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可以說直到我們離開,它都是我理解的至暗時刻)。

首先,我本身是理科出身,對地理少有涉獵,在專業知識層面,這就是我的“天花板”,沒有任何參考,我兩眼一黑,完全不知道如何設計地理課程的內容;其次,我所掌握的三四年級的生物課內在邏輯似乎與地理課程不太一樣,這讓我受到很大的沖擊;在跟王校的交流中,我清晰的知道了學地理必須帶入適當的戶外考察,讓孩子們直面大自然最本真的樣子從中獲得啟示,但…怎么考察呢?初初踏入這個領域的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專項考察活動,還要帶領一批孩子去,怎么去,去了怎辦,如果毫無所獲怎么辦?……一大堆問題橫沖在我的面前,讓我瀕臨崩潰。是的,我在最初的時候是完全絕望的,所有情緒都崩在心坎里,這種緊繃的狀態從學期初一直持續到學期末,從未松懈。

幸運的是,我是一個“乖孩子”,我還是一個充滿韌性和足夠努力的“乖孩子”,盡管前面一片黑暗,還是要踏腳前行;幸運的是,我遇到一批優秀的小伙伴:路遙——總是以她專業的視角給予我幫助,只要我求助總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手,幫我攻克知識上的難關;每一次外出考察前,都是她陪我一起各種倒車前往目的地“踩點”,不計較旅途的奔波、往返的費用、遇到意外從未抱怨過,沿途對我的所有詢問、質疑都耐心回應,給予我最真誠的陪伴和指導,其實我一直對此都是心懷愧疚的,但卻無法開口表述,我知道這一趟趟的路途都很辛苦、勞心勞力……所以,路遙,謝謝你,謝謝你的一切;俊梅——她常常對我的學科充滿無限的包容、支持和鼓勵,其實我們一開始一點也不熟,但當我提議要去考察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她愿意跟我一個“菜鳥”一起去嘗試新東西,她能站在一個更大的視角去審視我的一次次出行活動,洞見這些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進而推動所有,真的,太感謝她!我這樣的“邊緣學科”其實要做成一件事真的太難,它需要很多其它方面的支持才能開展實施;甚至和晶同學,作為一個藝術家,總是被我折磨,因為她是我的室友,所以,我總會把她當做我的前測對象,一遍又一遍的提問,現在想想太殘忍,我拿科學的問題去折磨一個藝術家;還有我那些不美好的崩潰情緒都會展露在她面前,謝謝傾聽和包容;還有我們小團隊每周日晚上的文理綜的課前教研,都對我這半年的課程開發至關重要。

團隊的力量

這就是團隊的力量,是團隊的力量讓我能勇敢前行,就這樣莽撞的開啟第一次紅崖峽谷的考察活動。踩點的時候,我會把沿途走的每個風景都拍下來,用小本子記錄在這里看到的一切現象,思考它可能給予孩子們的怎樣的啟發、問題、思考,回來后規劃好出行路線,確定沿途考察停靠點及時間,預設一系列的問題及猜想,把底線目標卡在這里。然后小心翼翼的跟老師、跟家長對接、溝通,得到認同。

其實去之前,我并沒有報很大的期待會有怎樣的收獲,甚至在想只要安全就好,出乎意料的,抵達之后孩子們完全被大自然的一切所吸引,觀察、記錄、收集、發問、對話、思考,那是直面自然本身的力量。當時我能強烈感受到那些東西對他們的觸動,可能只是微妙的變化,回程后就會忘記,但那種改變是刻在生命里的,不是只是刺激動物神經,而是整個人從思維到心靈的打開。回程后對巖石分類、組織演講、考察報告,這一系列對我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孩子也是。那一次,我體會到這個課程的重要性,同行的家長也是。那一次,我意外的走進了新的領域,初次觸摸到“專業考察and課程融合”的魅力,如何理解呢?出行必然有具體的明確的目標、以一個主題為核心展開活動,它就像是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在此基礎上,其他所有的一切比如詩歌、音樂、繪畫、創作都是自然而然生發的,對孩子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息性的,他的生命是整全的,在自然面前不要試圖割裂它(之前也專門跟大家分享過課程融合的事情)。外出的目的是明確的,但外出的過程是未知的,會收獲什么也是未知的;讓孩子用盡一切方式去感受,去與整個天地連接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在自然里的人一定是跟自然有聯通的。

踏出考察的第一步

從感官層面的打開到更深層次的思維、生命的打開,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好奇著、成長著。當然,這個過程難嗎?難!非常非常難!比如:我們去后溝古村考察,會遭遇天氣、出行、餐飲、安全等等一些問題,許多問題不是沒有,只是它們被解決掉了,我希望通過這次的分享也能讓大家意識到,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跡可循的。在我混沌的時候我就開始策劃活動,當我策劃之后,邁出這一步經歷這一切后,獲得了滿滿的力量感!

這一年,伴隨著課程開發、實施以及共讀(《兒童心理學》《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何為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我對科學有了新的認知,我體會到了考察和課程融合的力量,我也對科學課程目標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把握。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能夠像一個科學家一樣探究萬物,不是記憶知識本身,而是訓練孩子們的科學思維,讓孩子們具備創造、探究的能力。貫穿始終的是:訓練孩子科學思維,你觀察到了什么實驗現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你能提出什么樣的猜想,你如何設計嚴謹的實驗去證實或證偽你的猜想?當你證實了你的猜想,你獲得了一個所謂的結論,你如何運用這個結論去解釋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現象,揭示所謂的自然奧秘,這就是科學的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我的目標就是充分打開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們的熱情,滲透科學思維。

The Fourth Year :堅定 踐行

帶著對課程開發的更近一步的認知,來到六年級的物質科學,我們要走近物理、化學,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依然步履蹣跚的行動著。但跟五年級的挑戰是不一樣的,這一次我的眼前是清晰的,我知道整個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方向,我也明確每一節課背后的邏輯及課程設計,我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我也能清晰、高效地進行課堂對話,也許我真的成長了,我也焦慮、慌亂、不安,但這一次我感覺自己有力量、有信心去攻克它。

由于我對目標and方向的明確,所以,我很快的扎入物質世界,慌亂著、痛苦著、執拗著去研磨每一節課,我們組的小伙伴經常說我“難產”(其實他們也是這樣),是的,每節課從知識到邏輯、從實驗到對話、從圖片到文字,每一個環節我都會“死摳”,只要哪個環節在我這里卡住了,我絕不會繞過去,一定反復思考、調整,因為我跟孩子一樣都需要這個建構歷程,如果我都過不去那我的孩子們肯定也會卡在那。我極度渴望跟王校討論一下,聽聽他的建議,所以總是在操場上假裝“偶遇”他,也在辦公室請教團隊的小伙伴。就這樣,一個板塊一個板塊的穿越過來,我拿下了這個很難很難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我們腦海中的科學世界一起澄澈起來。

隨著孩子們科學素養的提高,王校又提出了新要求,他讓我再大膽一些,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來探究【光】,看一看孩子們的可能性。當時我是很崩潰的,本身就面臨網課,這樣的要求不就是在“折磨”我嗎?發泄一下,冷靜思考,我依然想到的是各種棘手問題:反饋問題,能力問題,對話問題等等,但是身為“乖孩子”的我,還是決定試一下。盡管遇到的問題很多,但這一次的嘗試也讓我看到了這些孩子身上無限的潛能,有的孩子在極度自由的空間里,稍加指導,就生發出更具創造性的東西,這種能力一發不可收拾,比如我們的洋同學,沉迷于創造、發明無法自拔;有的孩子,在一次次的獨立探究中開始對科學探究歷程清晰起來,比如我們的茜同學、冉同學;有的孩子在論文創作中“殺出一條血路”一邊與自我意志斗爭,寫下“我與科學論文相愛相殺的故事”,一邊體會到身為光學家的樂趣,從中獲得滿滿成就感,比如我們的魁同學、石頭同學…是的,當他們穿越這幾年的科學之旅后,已經能夠把握科學探究的流程,放手讓他們自己嘗試,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興奮點。

是的,這個時候,我和孩子都在尋找彼此的可能性,更開放一些、大膽一些,也許我們會給予彼此新的啟示。所以,綠棕社團誕生后(當然要感謝美術活動在創團時給予的巨大幫助),我嘗試給孩子們更多發展的空間,希望他們更多的用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些事情。從最初活動策劃的教師主導,到后期運行的社團成員核心主導,這個歷程與孩子而言意義巨大。比如:我們的社長洋同學,在整個手帕倡議活動中都親力親為,看著他能夠站在社長的角度,自如的跟前來認領手帕的老師對話,跟同伴對話,甚至跟幼兒園的小可愛們耐心解釋宣誓詞到底是什么意思,看著他也會反思活動中的不足,盡管青澀但可貴極了;比如:我們的粟同學在一次次的演講中獲得鍛煉,記得去年年末演講緊張的都把自己的頭發抓花了,而今年通過連續三次演講,已經能夠邏輯清晰、鎮定自若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了,簡直是飛躍式成長;我們的薛同學,我只是簡單跟他提了一下我們可以搞一個廢品回收活動,簡單討論了一下活動意義and流程,他當天晚上回家就開始自己在網上查閱電話,并一一撥通自己溝通,最終貨比三家選擇合作伙伴,到后來的溝通、交流、買賣都是他全權負責的,簡直讓我嘆為觀止~所以,這就是行動的力量啊,這就是自立的力量啊,這就是生命無限的可能性~

這一年,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看著他們卓然而立,我深深的為他們開心,但我依然也想告訴所有人,大家看到的是他們的高光時刻,但我清楚的知道每個人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與汗水(我想我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非常非常在意這一點)。

這一年,River教室的孩子畢業了,期末聽到孩子們的“告白”時,我想我本身是一個很努力、很耐心、付出型的人,孩子們應該會慰問一下我的勞苦吧,沒想到孩子們都在細數我們曾經一起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他們在回溯過往的時候,明確的道出自己的在科學上的成長,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并且對未來的科學之旅充滿興趣~本來有一絲失落,但當我聽到芝嫻真誠地訴說自己在科學上的成長與變化時,瞬間我很觸動,我覺得這恰恰好是作為一個科學老師,我想要帶孩子們的東西啊,我們的師生關系是親密而克制的,我們的認知關系是寧靜而熱烈的,這是對我最好的褒揚了。可能我依然對這個世界保有好奇,可能我的孩子正在對這個世界保有好奇,我們一起努力著向未知伸手、大膽嘗試。

這一年,我也跟著團隊共讀《論語新解》《歷史哲學》《兒童心理學》等等一系列書籍,我時常會通過自我反思,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and意義,我想我對教育、對人之為人的獨特性、對生命日漸有了新的領會,也許我還未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但是我清晰的知道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可以堅定行走,走下去,去經歷、去尋找、去體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